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她和他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在同一座城市工作。一年后他辞职,借了启动资金开始单干。她希望他能常陪在自己身边,但他总是很忙,被债务和不景气的生意搞得焦头烂额。她最终选择了分手,因为看不到未来和希望。后来,她嫁,他娶,但已不是彼此的另一半。他的妻子也是她的大学同学,在他最落魄时嫁  相似文献   

2.
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这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人们时刻生活在谎言和监控的世界。而主人公温斯顿对他所生活的世界仍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并以他独有的方式进行着对抗。他所记日记的内容、他在日记中表达出的情感和他的语言均表现了他的强价值:对自由、真理和爱的追求,这些追求也构成了温斯顿的自我。他的强价值与党的指导思想的背道而驰直接导致了他的被捕和改造。党希望在温斯顿身上看到的是“理性”、双重思想和对“老大哥”的热爱,这一任务由深受温斯顿信任的奥布兰亲自实施。虽然在改造过程中,温斯顿不停对抗奥布兰,但是奥布兰向他灌输的各种言论最终还是被他内化为新的自我,他原有的自我也随之消解。  相似文献   

3.
论吴伟业对戏曲文体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业的戏曲创作集中在顺治九年到十年初,正好在他仕清前夕。他在这种特殊时段从事戏曲创作,与他的生活环境、戏曲观念有关,反映了他对戏曲独特功能以及担负使命的认识。他在创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有关选择与超越的诸多信息,既与他的文体选择有关,同时也是他内心真实景观的自觉呈现。  相似文献   

4.
在一所小学里,有个从小得了小儿麻痹落下后遗症的男孩,名叫小石头。他常常被一些调皮捣蛋喜欢恶作剧的同学嘲笑,他们跟在他后面学他一瘸一拐走路的样子,他觉得很伤心。  相似文献   

5.
从5岁起,他就在父亲执教的足球队踢球,并在足球方面展现出超人的才华。8岁时,父亲为了让他更快地提高球技,把他送到了正规足球队接受系统的训练。在那里,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正当他对未来充满向往时,不幸的事发生了。11岁那年,他被医生诊断出患有发育荷尔蒙缺乏综合症。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被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贫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了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夜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相似文献   

7.
儿子的妙计     
智慧 《快乐青春》2014,(3):90-91
一位老人孤独地生活在偏僻的乡下,他想在自己菜园里种番茄,可繁重的体力活让他力不从心。菜园里的土壤非常坚硬,以前挖地翻土的事都是由他儿子——文森特来做。如今,文森特在监狱服刑,他失去了唯一的依靠。于是,老人给儿子写了封信,向他倾诉自己眼下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芮锋 《快乐青春》2014,(12):12-14
他出生于法国的鲁昂市,自幼便表现出独具一格的政治天赋,他在校时曾参加过无数次演讲,教过他的老师都说他天生一副好口才,加上聪明机灵,他始终担任班长职务。中学时,他已经是首屈一指的风云人物了,学校里组织的所有比赛,他都会欣然前往,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9.
我6岁以前的记忆里没有他。13岁以前的记忆里,他的形象完全模糊。一年365天他有300天在外面跑,演戏或者找戏演。他偶尔回家一趟,除了递给妈妈一沓钱、吃一顿饭,就是躺倒在床上呼呼大睡。我不记得他是否曾坐下来和妈妈好好说过话,也不记得自己是否曾坐在他膝上撒过一回娇,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道歉     
郑俊甫 《快乐青春》2014,(10):26-27
小时候,父亲对我管得很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父亲是个语文老师,在学校,在他的学生面前,他像一位慈父;在家里,在他的儿子面前,他又像一位师长。父亲总是会从各种渠道了解到我的行踪,我的谎言从来没有逃过他询问的眼睛。父亲知道真相后,就会大发雷霆,然后让我背着手站在墙根思过,直到我说出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才肯罢休。父亲虽然训起人来很凶,但从不动手打人,他也不喜欢别的家长动手打孩子。  相似文献   

11.
有个中国女孩,因为爸爸妈妈要去德国工作,而跟着到了德国,在那里的一所小学上学。没想到,班里有个德国男孩突然有一天在班上宣布,他爱上了这个中国女孩。一天,这个中国女孩生病没来上课。那个德国男孩很难过,在课堂上哭了起来。老师体谅他的心情,让他先回家了。回到家里以后,妈妈看到他不开心的样子,问他:"你怎么了?"他说:"我很难受,我很想  相似文献   

12.
总裁的皮鞋     
程应峰 《快乐青春》2011,(12):13-14
他幼年丧父,与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母亲相依为命。 他爱好体育运动,特别是打篮球、踢足球,常常赤着脚在村里的空地上跑来跑去。虽然当时的“足球”实际上是一些未成熟的柚子,既不够圆,也缺乏弹性,但他玩得很开心。即使他这样热爱运动,家里也没钱给他买鞋,他唯一的一双鞋是哥哥穿旧了的力士鞋,只有走亲戚时才有机会穿。  相似文献   

13.
刘焕宇的第一个作品是他的毕业设计,他当时编写了一套学籍管理系统,不仅仅功能齐全还在里面编写了五子棋小游戏和在 DOS 下播放 MIDI 音乐,最后以全年级第一完成了答辩。在其他同学的眼中,他是程序的终极杀手,大家有问题也经常向他讨教,无意间这也变成他不断探索程序深处的动力。在通晓硬件技术的基础上,软件可以说是刘焕宇的最爱,年轻又颇露锋芒的他,对程序有着如胶似漆的感觉,在他  相似文献   

14.
巴尔扎克並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保皇党,他跟道地的保皇党作家有些差別。他拥护君主制度和天主教,但他稍有民主思想:他幻想社“开明”的贵话来统治会比资产阶级统治者要好些,这种思想在当时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批判,是有进步意义的,但这种封建理想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考察,又是反动的。在他的晚期作品里,他有了民主主义思想,不过他的保皇党立場在晚年也没有泯灭,还是有些表現的。  相似文献   

15.
李贺出身皇族,少年成名,对自己的才华十分自信。他对历史上的明主充满景仰,对得遇的英雄贤臣十分敬慕,他期待自己能够得到重用,鼓舞自己不在逆境中消沉,要奋发向上,等待时机。然而现实无情地剥夺了他这充满豪情的少年情怀,他没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而是在绝望里郁郁而终。他的这些情感表现在诗歌里,成为李贺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蒋捷身逢宋元易代之际,独特的遭遇身世以及他高洁的人格使他在国破家亡的痛苦煎熬和深深绝望中选择了自我封闭。而这种自我封闭意识表现在他的词作中形成了内敛而沉郁的独特词风。他谢绝与外界往来,他的词中频繁出现象征封闭的意象,如"窗"、"帘"、"深院"等,可以看作是他封闭内心世界的外化。  相似文献   

17.
对英国文化学家威廉斯的研究一般从他的文化思想入手进行分析。但是威廉斯在阐述他的文化理论的过程中,始终融入了他的文学思想。威廉斯的文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关于文学概念发展的研究、他的“中介论”和“感觉结构”理论,这些理论与他的文化唯物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多年从事洋务实业活动 ,为中国近代铁路业的开创建有荜路蓝缕之功。他在淞沪铁路的谈判中维护了国家利益。他是我国自建铁路的首倡者。他在创建铁路事业的过程中阐述了筑路与抵御外来侵略、发展民族经济间的相互关系。他大胆主张引进外资。同时 ,他也把铁路与个人实力联系在一起。由于多方因素的制约 ,他的主张和实践终未能引导中国铁路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他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也思想深邃、见解独到。爱因斯坦的社会观,不仅深受他的个人经历和科学思想的影响,而且与他的哲学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他的宇宙宗教的上帝概念在社会领域中的自然延伸。因此,爱因斯坦是在他的宇宙宗教“上帝”概念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和消除他所经历和感受到的种种社会不幸,主张构建一个“有秩序的和谐”社会。这种有秩序的和谐社会,具体表现为“和谐的人”和“健康的社会”的统一。在爱因斯坦的社会观中,既有真知灼见,也有时代局限和主观失误。  相似文献   

20.
苏轼博学多识 ,才气横溢 ,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千古奇才。他一生困于俗吏 ,屡遭贬谪 ,却从不随波逐流 ,趋炎附势。晚年时 ,苏轼在生活上以佛老思想为主导 ,更多地采取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旷达态度。这种处世哲学是他身处逆境时自我排遣的精神支柱 ,使他无往而不乐。当他遭贬海南儋州时 ,正是这种人生观使他勇敢地生活下来 ,直到北归。本文引用了大量苏轼在海南的诗文 ,来看他在海南的生活状况 ,从而证实他晚年的“超然豁达自适其乐、忘得失齐生死”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