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世界足球强国校园足球的组织管理、培训架构、竞赛体系、经费支持和人才培养等进行解析,结合生态学体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从自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走向,探讨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生态环境改革和建设路径。宏观上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生态发展初期没有明确的改革指向,致使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很不均衡;中观上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实践改革缺乏科学的内外部生态环境支撑;微观上青少年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得不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因此,国家层面新“体教融合”的校园足球改革应明确青少年校园足球长远发展规划,积极培养青少年校园足球人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战略的人才库,是构建符合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新常态理念的生态路径。  相似文献   

2.
[摘要]关于中越边境跨国婚姻的原因分析,过去大多侧重于对历史文化原因和民族认同关系的讨论,民族认同被认为是首要因素。笔者经过田野调查,发现A村的跨国婚姻情况并没有呈现出在单一的民族主体内部你来我往,相互嫁娶的情景,却表现出在不同民族间相互通婚,男性人口相对稳定,女性人口单向度流动的情况。结合当地的经济基础和生态环境状况分析认为,我国内地,麻栗坡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越南北部边疆地带三者之间在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上形成了阶梯级次的差别。一些地区为了实现短期的经济利益对生态环境资源进行的开发,更加剧当地生存条件的相对恶化。因此,经济收入和生态环境因素共同推动的人口流动趋向,才是导致当地跨国婚姻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的生物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同样,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商业生态环境的支撑。由于多种原因,我国高新区环境平台发展较滞后。通过分析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群落的生态环境构成及相互作用机制,阐明了商业(市场)生态环境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协同、整合作用,为我国高新区的商业生态环境的构建提供了对策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目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市场经济因素和政府宏观调控因素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理念和具体措施,对实现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合理解决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损害是对环境生态功能、生态服务的破坏与损伤,其实质是侵害了不特定主体所享有的环境权益。环境权益虽为不特定主体所共享、共用,具有公共利益的属性,但对于每一个特定主体而言,不能因此否认其对环境权益的享用状态。我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将生态环境损害纳入其救济范围,实际上是肯定了侵权法对环境权益的保护,确立了生态环境损害的侵权法直接救济模式。相对于通过人身、财产损害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间接救济模式而言,直接救济模式不仅是侵权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的回应,是贯彻我国《民法典》“绿色原则”的内在要求,更重要的是其能有效克服间接救济模式的弊端,为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提供实体法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它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自主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本文结合自主技术创新生态化理念,在分析西部地区自主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优化西部地区自主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金融生态概念的引入厘清了农村金融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析农村金融的影响因素、评价农村金融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的绝大部分是独立信息,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的运用和计算得以充分表现出来。由15个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反映了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总体得分和排序情况。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经济基础、金融发展状况、社会保障普及程度、法制环境完善程度以及诚信文化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成本与企业内部化的博弈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生态环境文明程度,降低生态环境成本,对生态环境成本外部性与企业内部化的博弈进行了较为详细分析,阐明了降低生态环境成本的意义以及博弈表现的形式、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必须建立健全降低生态环境成本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督与管制力度、进一步推进技术进步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利于防止因过度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等问题;另一方面,发展生态经济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我国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本文将立足区域能源利用的碳足迹,分析其对生态经济的影响,希望能为我国的能源利用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从狭义的农户兼业化出发,基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变化的视角就农户兼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通过以2000—2016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数据建立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农户兼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在农户兼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中,土地要素投入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户兼业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资本要素投入的中介效应表现出来;最后,农村生态环境变化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延续性,当前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污染事件频发使得世界范围内都聚焦于对生态环境损害相关问题的研究。围绕着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各国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予以规制,大体分为两种模式:以私法或私法为主模式、以公法或公法为主模式。目前,我国在应对生态环境损害问题上选取了一种以私法为主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瑕疵。本文通过对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模式选取因素的分析,以期通过比较法的视角,认识各国制度模式选取的本土性,从而对我国现有模式的优化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中特有的机制,推动了环境管理、生态修复等有效性的提高。但作为一项新机制,在司法实践和学术研究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争议,如对于磋商的法律性质问题就有民事、行政、民事和行政双阶层等不同看法,对于磋商的法律构建却鲜少有系统的论证。本文将通过对行政协议、民事协议等磋商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基于对磋商的法律性质进行思辨研究后发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实质上仍未脱离民法性质,只不过由于赔偿权利人的特殊性导致了从表面上看其似乎是行政行为的假象。因此,在明确其民事性质的基础上,基于现有相关法律条文规定,结合地方性的司法实践与探索,对磋商进行系统性分析论证,从磋商的原则、主体、范围、程序、救济途径和惩罚措施等六个方面,构建磋商机制,力求完善现有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农村面临的生态环境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主要探讨法制建设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在我国金融生态环境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建构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从法律视角思考了农村金融生态问题,通过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法律困境的分析,提出了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外商投资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和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外资法的任务。东道国保护本国生态环境的权利已经得到国际文件的认可,发达国家成功地控制了外资企业对本国的污染。我国外资法对外资的环保义务重视不够,执法也不严,在今后的立法中应当将对外资的环保要求作为准入条件并严格执行,尤其应当规定农民对外资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有监督、检举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对地级城市生态环境破坏污染状况、原因,分析了工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节约型园林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入手,分析了我国目前阶段在建立节约型园林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节约型园林建设关系着我国对资源的利用,关系着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如何建立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的探索研究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工业化时代到来,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成为摆在人们面前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为此,各国都致力于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宪法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宪法文本对生态环境的规定还存在一些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宪法应当在价值取向上、权力行为法治化趋势以及文本设计等方面进行体系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运用行政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山区乡镇行政体制所处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行政生态环境,探讨山区乡镇行政体制与其行政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对推进山区乡镇行政体制改革,促进山区乡镇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行政生态环境不断变化发展,山区乡镇行政体制中与行政生态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也日渐凸显。通过发挥山区行政体制与其行政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科学设置职能部门、推进行政执法权与审批权的下放、完善山区乡镇财政制度、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推进山区乡镇行政体制改革,从而保持山区乡镇行政体制与其行政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还草中种植牧草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国外草业发展与我国草业发展现状进行比较 ,对我国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结合我国加入WTO后 ,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前景 ,对退耕还林还草中种植牧草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草食家畜等方面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实现种植牧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