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明喻成语是明喻修辞与隐喻认知的统一体,虽然在形式上保留喻词标记,但本质是隐喻的,指明喻底的必要性相应减弱。明喻成语的认知路径呈现特殊的规律,缺少隐喻中能够创造相似性的认知机制。受四字格及对称性结构的形式制约,成语中还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双喻体现象。明喻成语对深化明喻与隐喻、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认知以及隐喻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对英汉语言中有关“花”的隐喻表达的解析.论证了隐喻的产生的经验基础及其具体实现。由于花与人类之间所存在的相似性,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人类将“花”的有关特性投射到新事物上,有关“花”的隐喻也因此而产生并得以广泛接受。由此可见,语言是认知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隐喻则是语言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是语言表达的高级形式。认知的发展促使语言的创新,表达的需要促成了E惫喻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明喻习语是明喻修辞与隐喻认知的统一体,在形式上保留喻词标记,但本质是隐喻的。英汉明喻习语的构建受隐喻认知及文化的双重制约,反映人类的认知共性与文化差异。明喻习语的隐喻本质使习语意义对形式的依赖相对减弱,但英汉特有的句法结构影响习语的构建方式。明喻习语的认知研究对深入了解人类的认知机制,深化对明喻与隐喻、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指出人体隐喻词在外观相似性和功能相似性、母语中使用的频率、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距离等都会影响其可译性。对中美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人体词的外观相似性与可译性成正相关。外观相似性对可译性的影响比功能相似性大。在隐喻的使用频率和可译性的关系上,对美国学生的研究表明母语中隐喻使用的频率与可译性成正相关,而对中国学生而言,不管目标语是哪种语言,隐喻的使用频率与可译性无关。  相似文献   

5.
先秦植物词汇属于汉语词汇的最初内容,记录了人们语言与认知的早期关系。在28部先秦经典传世文献中有植物义位的词汇共720个,其中124个词汇参与了词义引申活动。植物词汇在先秦时期的词义引申以植物范畴向其他语义范畴引申为主,具有不平衡性,发生机制主要是隐喻和转喻。在词义的隐喻和转喻变化中,以物理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主要受本体影响,以心理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主要受喻底影响;同时,与隐喻相比转喻的作用更基础,转喻的发生共涉及7个认知框架并表现出部分比整体显著和质料比物体显著的认知特征;另外,语言内部的经济性原则以及语言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推动并影响着先秦植物词汇词义隐喻转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汉英隐喻认知方式对比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隐喻研究表明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更是人类感悟世界、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由于各民族对客观世界有着类似的看法和感受,所以,不同民族的语言隐喻呈现出跨文化的相似性。又因为各民族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语言隐喻在认知方式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作者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从隐喻认知的心理基础、认知结构和认知模型等方面对汉英隐喻的认知方式进行对比考察,从而揭示汉英隐喻认知方式的同与异。  相似文献   

7.
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它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利用原型范畴理论、认知隐喻和转喻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原型义项演变而来的,并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原型义项身份;词义延伸又主要通过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思维结构,即转喻的邻近性和隐喻的相似性思维特征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多义现象的认知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传统的语义理论无法完整地解释多义这一语言常见现象。本文以认知理论为框架 ,分析了原型 ,家族相似性 ,意象图式 ,隐喻 ,转喻及其之间的关系 ,认为多义现象是人类认知的结果 ;人类的语言有着一定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9.
一词多义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它是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关联的意义。利用原型范畴理论、认知隐喻和转喻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原型义项演变而来的,并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同时又表现出不同度的原型义项身份;词义延伸又主要通过转喻和隐喻的认知思维结构,即转喻的邻近性和隐喻的相似性思维特征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其中空间隐喻对人类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多数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概念来表达和理解的。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俄汉两种语言在空间关系的表达以及对数量、状态、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空间隐喻化认知进行对比,并找出人类隐喻认知的普遍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11.
在话语交际中,人称代词起指称作用时具有特指、泛指、照应功能;语用上,人称代词的变异或错位表示不同的语用意图;修辞上,人称代词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交际关系的疏密并能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语篇根据交际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对语篇类型的变异选择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语篇类型制约着语篇结构 ,特定类型的语篇往往由特定的结构类目组成。在观察了三种较有影响的语篇结构描写方法之后 ,作者认为 ,这几种方法可用于不同目的的语篇认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涉及三个基本命题:话语权力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始终、话语描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向度在于话语效果。权力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始终,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能触及到的任何角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最核心的任务就在于在一定的语境下如何描述以及能在什么程度上描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否描述、以及描述的程度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空间是话语的基本存在方式。在语篇层面,话语空间具有特定的语篇模式,其语篇构型表达相应的话语主题,从而实现其话语的"社交指向"目的。话语的指向性和定位性存在一定的词汇语法模式,并符合空间演进的基本要求。话语空间依照一定的空间顺序进行演进,其整个过程呈现显性和隐性的话语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5.
建国后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女性话语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贤妻良母主义、消费主义等几种话语逆转。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迁对女性话语有极大的影响,同时中国当代的文学艺术也积极参与了女性身份的话语制造。对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女性角色应该葆有一份应有的性别觉醒。  相似文献   

16.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是在一定的话语语境中,遵循相应的规则、规律与规范,在主客体间进行关于爱国主义的描述、宣传与评价的活动,是建构大学生爱国主义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及行为表征的符号系统。进入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在认同性、系统性、主导性与和谐性上面临现实挑战。为此,高校亟须围绕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根植的目标,从话语供需矛盾、多元输出、权力位移、融合博弈等方面进行成因分析,并探索在话语理念、话语内容、话语表达、话语传播和话语氛围上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预制语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形式上固定或相对固定的块状语义单位,具有一定的话语功能。语言的学习与提高与预制语块的积累程度具有正关联性。在二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培养学生学习语块的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预制语块的优势,以提高其二语语言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法律解释中的话语主体和主体话语的理性化是法律论证的当然前提。区分法律解释主体、法律解释中的话语主体和法律的话语主体三个概念,有助于把握法律解释中的话语主体问题。法律解释中的主体话语具有交往性、时限性、规则性、程序性、封闭性以及法律文本的决定性等特点。我国法律解释中的话语主体和主体话语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实现话语主体的理性化、话语权利的现实化和话语交往的自治化等。  相似文献   

19.
任何形式的话语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同时在不断的话语活动过程中又产生新的语境.语境决定着交谈的话题和内容,决定着角色的体现和转变,同时,话语方式及话语语境又是话语参与者身份构建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的提出,为传媒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传媒话语的建构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其典型表现形式有引用、仿拟、超文本连接、典故、指涉等。互文性理论在传媒语言的建构和解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优化翻译、创设语境、突显语义的张力。成功运用互文策略,巧妙地在文本与源文本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语境的转换或对比,可以增强文本与源文本之间某种意识形态或语义方面的张力,从而增强传媒话语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