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当前社区口译权力研究对权力关系及权力角色关注的不足,结合Bourdieu的社会实践理论和Foucault的权力观,辅以真实口译语料分析权力的双向互动关系,以更全面地描写社区口译中的权力角色.研究发现:社区口译中的权力是一个受到机构、身份、地位、个人素质等众多因素影响的网络.权力依靠赋权和消权的方式,主要在讲话人和译员之间双向流动;双方讲话人和译员作为权力角色,互为权力的主体和受体,译员可发挥积极和消极作用,但其有限的权力受到来自机构、交际双方权力及译员自身惯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非言语交际在人类交际,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必须重视非言语交际。本文旨在从非言语交际在口译中的作用和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因素具有文化差异性两个方面说明译员必须重视非言语交际及其文化差异性,并提出在口译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联络口译的特点,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福柯的“权力”思想,来建构联络译员的主体性意识及其在话语过程中的体现,使本身业已存在的联络口译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得以显现,使联络口译活动参与各方顺利达成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4.
口译工作言语研究是口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口译工作言语的本质,文章从流动性、语境依赖性、模糊性、信息浓缩性、逻辑性和流畅性等角度分析了口译工作言语源语和译语不同的言语特征。针对这些特征,笔者提出在口译培训中应该针对源语和译语分别设计相应的语言技能培训课程,以便根据口译的实际需要提高译员的口译工作言语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提高译员的外语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商务口译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外交活动和商务活动中,口译不仅局限于单一的翻译,在谈判中还要借助于包括目光控制、手势、身体动作、头部动作、面部表情、身体距离、沉默等非言语交际行为来进行谈判达到预期目的.而且,非言语交际行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因地域文化的差异,经常由于对其他地区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的不了解,往往导致在交谈中造成尴尬和误会,严重影响到交流成果.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要加强对这些非言语交际行为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口译是将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的交际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交际工具。口译是一种即席性很强的语言符号转码活动,要求译员具有很快的即席反映能力和高超的临场发挥水平,准确与流利是口译的两大优劣标准。  相似文献   

7.
商务访谈口译是一种复杂的动态交际行为。译员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要根据交际场合的不同对语境、交际者、双语文化差异等因素有较强的认识能力,即具备很强的语用能力。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对商务访谈口译译员所应具备的语用能力作了阐释,并提出了获得语用能力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22名职业译员和学生译员为被试对象,观察其在商务联络口译场合下对不礼貌与过度礼貌言语行为的处理。研究发现:(1)两组被试均在应对面子威胁行为时自觉承担了把关人的职责,积极运用各类应对策略维护双方面子。(2)学生译员在把关时缺乏清晰的导向性,关注点较小,调节力度较弱;职业译员以交际目标为导向,同时关注社会和文化语境,调节力度更强,手段更自由。研究将礼貌置于其发生的语境,深入剖析译员的双重把关角色,构建了跨语交际下动态的礼貌概念,同时进一步揭示了联络译员角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口译理解过程中的心理噪音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译译员在双语交际过程中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由于其身份的必要性和工作的特殊性,国内外出版的口译论著和译著中在论及口译理解时都要求译员做到:听力好;精通讲话者所用的语言;熟悉讲话者所属国的文化背景;了解讲话者所属国在发音和用词方面的特点;了解讲话的主题并且具备广博的学识。然而,在口译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仅做到这些,有时仍然难以胜任工作。究其原因,祸首乃口译理解过程中的“心理噪音”。本文用口译实例阐述了由于译员缺乏心理期待或作出错误预测而造成的“心理噪音”在口译理解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用认知心理学、语用学和巴黎释意派理论分析其作用的原因,并探讨了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有针对性地训练和练习。  相似文献   

10.
尝试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对口译中译员的语言可接受性问题展开探讨。在建构主义翻译学理论体系中,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它提出了交往范式的真理观。口译也是一种社会交流活动,因此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也可用来指导口译实践。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译员主观能动性的凸显,译员的主体性理论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但是口译员主体性的发挥并没有在翻译实践中受到应有的重视。翻译理论中对口译员中立原则的强调;使口译员在翻译实践中不能更好的发挥其自身的主体性。本文通过探讨译员主体性及其发挥,阐述译员达到完全中立的困难性;透过口译的现场实例揭示主体性与创造性叛逆之间的必然联系,探讨在口译特定场合打破中立原则、合理运用创造性叛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商务英语口译是在商务活动中涉及的以连续传译方式为主的口译行为。作为一种口译行为,其能力的构成离不开口译活动的基本要求。著名的口译研究学者Daniel Gile所提出的"口译理解公式"和"连续传译的精力分配模式"很好的阐述了连续传译译员应具备的能力。本文从该视角探讨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的基本要素。商务英语口译能力的构成与一般连续传译一样,其要素包括智力素质(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口译技能)和非智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素质)。其中,商务知识作为非语言知识的一部分对商务口译能力的构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问题的两种策略.口译自身时限性和实时交际性等特点决定了归化是译员应对文化差异问题的基本对策.异化因其独特的文化传播功能,在旅游口译和特定政治词语口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译员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升是应对语言文化差异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口译是一种在动态语境下进行的交际活动,而语境顺应是以顺应交际需要为目的的语言选择,因此,口译预期能否实现与口译活动对语境的顺应程度密切相关。译员可在具体口译过程中,通过推理、转换、预测三种策略来顺应语境,实现口译预期。  相似文献   

15.
双边口译员的角色或立场描述已从传统观念认为的"隐身""传送带""管道"等转变成"显身""交际促成人""文化斡旋人"等更为宽泛的解释.究其原因,前人所做的研究大都以译员角色为载体,从目的论、话语分析或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则试图以翻译行为为载体,结合口译案例,从话语权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阐释,研究结果表明:译员对交际目标的把握是保证话语含意推理正确的关键,其推理结果会产生不同的翻译行为,包括语义行为、语用行为和功能翻译行为.  相似文献   

16.
口译在当今世界许多领域是不可或缺的.日益增加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需要更多的优秀译员.因此,口译人员培训和口译研究显得更为迫切.记忆在口译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加强对口译人员记忆能力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口译的"忠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忠实”作为口译标准进行了研究。通过探讨理想口译的内涵 ,指出译员在口译中既要充当语言媒介或桥梁 ,又必须扮演好口译者本身的角色 ;这就要求译员有时必须完全“忠实”地口译 ,有时则不完全“忠实”地口译 ,有时甚至完全不“忠实”地口译 ;“忠实”对于口译只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8.
以熟语的口译为例,提出口译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熟语口译的基本方法,如借用同义词、直译、意译、直译加解释等,说明在跨文化交际中,译员必须在克服语言差异的同时,灵活应对文化障碍。这不仅要求译员语言基本功扎实,更需要把握两种文化背景知识,熟练运用各种口译技巧。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不能准确传递原语信息一般归于其语言能力和口译技巧的不足,而引起交际失败的另一重要因素——基于文化差异的语用失误引起的交际不连贯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语用失误和跨文化意识的缺失往往导致输出信息的错误解读,甚至致使交际被迫中断.缺乏原语文化背景图式的译员难以准确把握说话者的“真实意图”,从而影响目标语输出语用连贯的准确度.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视角,通过大量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其失误的文化因素以及试图寻找相关的弥补策略,以减少和避免语用失误产生.  相似文献   

20.
口译笔记是帮助译员记忆讲话人内容的重要工具。口译笔记的重要性以及记录方式的独特性使其成为口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从著名口译学者Daniel Gile的相关观点出发,从口译工作模式的角度分析了口译笔记的重要性,并从口译笔记的记录原则、内容、使用的语言、格式要求四个方面探析了如何记录口译笔记,总结了口译笔记的相关技巧,旨在强调口译笔记的重要性,帮助教师完善口译课堂训练并指导学生掌握笔记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