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无论在文艺评论还是创作实践中,沈从文都以强烈的读者意识注重对读者大众的关爱、阅读对象的论析和接受效果的评价。他的接受美学思想深植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民族危亡的隐忧,高扬着民族重造的文学理想和严肃文学的奋斗旗帜,并以伟大而沉重的历史使命感关注文坛动向,瞩目读者变化。不断探索满足读者期待视野的艺术创新是他接受美学思想的生命追求。尽管他游离政治的人性书写和艺术探索与众多读者政治需求的期待视野不相融合,但其强调文学社会价值、重视作品接受效果、坚持艺术品质创新、对读者高度负责、不愿趋炎附势的接受美学思想却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反思和启迪。  相似文献   

2.
文学陌生化浅论雷素娟当我们阅读现代派作品时,我们似乎再也享受不到象巴尔扎克那样的旧小说提供给我们的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了,我们不得不放弃传统的阅读习惯;时空转换,游移主题的视点分散增加了阅读的“艰涩感”。形成这种“艰涩感”的原因,是作家在创作中自...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文学欣赏是读者的再创造.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文学欣赏中,读者既是主体又是对象.作为主体,读者是作品价值的"见证人"和"确认者";作为对象,读者被作品所创造."见证人"、"确认者"与再创造是不同的,过分强调读者的再创造,会导致文学欣赏中的主观倾向和忽视对作品品味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宗白鸟(1879-1962)冷静凝视现实,他的眼睛能够惊人地准确洞见事物本质。白鸟在作品中力倡个人主义,他觉得人的一切只能靠自己,这是白鸟个人主义的极致。这种个人主义是非常寂寞的。因此,白鸟是小说或剧本,主人公都是孤零零的。漱石认为个人主义可取之处是能令人确立独立人格,弊端是将个人搞成一盘散沙,让人尽尝寂寥。白鸟小说神髓亦然。白鸟否定对现象的过度奢望,珍视原封不动的真实,这是白乌的人生观,也是他的文学观。白鸟的作品并不想有意识地为读者服务,不违心地取悦读者,只忠于个性的真实。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理解白鸟文学的真价。  相似文献   

5.
游路湘 《浙江学刊》2013,(3):99-105
洪昇旅京期间,凭借非凡的文学才情及钱塘文学交游时积累的人脉,积极参与京师文学(文化)交游,同时与江南文士保持密切的关系。作为清初具有突出文学成就的戏剧家、诗人,洪昇旅京期间的文学活动和个人生活是清初文人生活史的缩影。从中可以了解清初文坛的基本生态。  相似文献   

6.
金莉莉 《浙江学刊》2000,(3):118-120
中西童话与成人文学一样,既有相似之处又呈现出巨大差异。本文以叶圣陶的《稻草人》和王尔德的《快乐王子》这两篇典型的“三件事”童话模式为例,认为(1)童话叙事主体在中国童话中的控制权很大,在西方童话中较小;(2)叙事话语方面中国童话单纯、直接、不偏离主题,西方童话则有“漫溢”特点;(3)中国童话的隐含读者为理想儿童,与实际读者接受上产生错位,而西方童话接受者是成人儿童兼而有之。这些差异是由于东西方民族传统、文学风格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研究作冢传记和传记体作品是一种最适当的方法,不过这种方法在阅读心理学和文学创作心理学领域尚未运用过.为了确保抽样的代表性,人们共选出137位世界公认的古典作家与当代作家的传记和自传体作品,并将这些传记资料分成5组进行分析:1)传记资料的概况;2)文学创作能力结构的基本成分;3)阅读能力结构的基本成分;4)作家在青少年时代文学能力发展的客观因素;5)作家在青少年时代文学能力发展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表现手法初探河北省衡水师专赵秋棉川端康成是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受到举世重视的作家,他经历了各种文学流派的变迁。他的文学生活和创作,反映了日本文学50余年的历史过程。其作品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表现手法极为复杂,许多评论家曾就其作品进行精辟的分...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哲学家马佐尼说过:“诗的目的在于产生惊奇感。”(《<神曲>的辩护》)虽然难免偏于一隅之嫌,但绝不是毫无道理。研究这个写作和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既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作品和作者其人,沟通思想感情;又可以使作者洞察读者的心理态势,提  相似文献   

10.
黎洋洋  陈林山 《生存》2020,(13):0060-0060
基层中小学推广群文阅读要采取符合基层中小学阅读实际的对策。从白银市平川区中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出发,我们应当重视教学理论推广,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激发教学热情;开发群文教学资源,拓宽阅读范围;持续开展阅读活动,丰富教学经验;注重探索教学方法,培养教学机智;建立多元评价标准,形成反思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