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苏北盐城,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开展华中敌后抗战、积聚人民革命力量的战略要地,也是敌、顽必争之地,苏北抗日根据地开辟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等我党我军高级领导机关相继迁驻盐城,特别是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党中央力挽狂澜,发布命令,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5月又于盐城成立了中共中央华中  相似文献   

2.
皖南事变前,盐城一步步成为华中新四军的政治、军事领导中心;皖南事变后,盐城进而成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通过梳理相关史料,认为这体现了中共领导人的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英明决策,也反映了新四军、八路军指战员们不畏强敌、进退有度的执行力和行动力。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年十月,盐阜抗日根据地开辟,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一九四一年一月,新四军在盐城重建了军部,接着,华中局又在盐城建立。陈毅同志在盐阜区工作了两年多时间。在党中央和华中局的领导下,陈毅同志率领新四军奋战大江南北,坚持敌后抗战,为巩固华中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纪路主要记叙陈毅同志在盐阜区的一些活动,供研究苏北抗战史作参考。一九四○年十月十日北上的新四军陈毅部队与南下的八路军黄克诚部队在盐城以南的白驹胜  相似文献   

4.
曹晋杰 《中华魂》2008,(9):25-27
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是1940年9月中旬接到陈毅要他支援"黄桥决战"的电报后,集中5个团的兵力,分路从淮海地区兼程南下的。在进军途中,传来了"黄桥决战"的胜利捷报,他便和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部留在阜宁的东沟一带。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被任命为第三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坚持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活动在盐阜区,直到1945年10月奉命进军东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盐城新四军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调查,发现盐城新四军文化资源的开发呈现政府投资高但收益低,发挥不了应有价值的状况。通过探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提出树立品牌化、产业化的理念,从市场的角度,整合盐城的新四军文化资源,推动盐城新四军文化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一九四一年一月七日,蒋介石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妄图从此进一步消灭新四军和八路军。中国共产党及时揭穿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粉碎了他们的军事进攻,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重整并扩大了新四军的主力。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五日在苏北盐城重建了新四军军部。一九四一年五月刘少奇任书记的华中局也在盐城组成。对这一段极为重要的我党我军的史绩,《盐城师专学报》从创刊起,在《地方文史》栏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文章。为了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这一时期、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历史,盐城师专以马列室为主成立了科研组织。《盐城师专学报》从本期起新辟《新四军在苏北》专栏,重点刊发这方面的文章。当时华中局所属区域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湖北的大部和河南、浙江的部分,新四军也活动于以上地域,范围很广。为了保持这一栏的地区特色,与本专栏无关的文章一般不予编发;少数有价值的论文,将酌情采用。  相似文献   

7.
屹立在校园内的陈毅塑像盐城属于革命老区。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陈毅任代军长。1959年,陈毅元帅亲笔为我校题写校名。盐城师范学院始终大力弘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培育和铸就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摄影:享耳)新长校区图书馆我院图书馆被确定为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站一级站,馆藏文献达167万多册。(摄影:享耳)通榆校区教学主楼音乐广场(档案室提供)热烈庆祝盐城师范学院建校五十周年  相似文献   

8.
5月20日下午,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总后勤部原政委周克玉上将为盐城师范学院陈毅塑像揭幕。共和国元帅陈毅曾在盐城这片热土上留下深深的战斗足迹。1940年下半年,陈毅根据中共中央“发展华北、开辟苏北”的指示,率部北渡长江,东进北上来到盐城。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陈毅力挽危局,致电中共中央,提出“在苏北成立新四军军部”;毛泽东迅即签发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不久,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盐城遂成为华中抗战的指挥中心,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也渗透进盐城的每一寸热土。盐城师范学院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大力弘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培育和凝铸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陈毅元帅十分重视教育。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他戎马倥偬仍不忘教育;在他关心下,抗大五分校、华中党校、鲁艺学院华中分院等相继在盐城建立。1958年,盐城师范学院前身之一的盐城师范专科学校创建时,陈毅元帅欣然为学校题写校名,寄托了他对老区高等教育的殷切希望。陈毅塑像为铜质全身立像,塑像屹立在盐城师范学院通榆校区东进路中部,展示了陈毅元帅叱咤风云、大气若定的儒将风采。简朴而隆重的揭幕仪式由盐城师范学院院长薛家宝主持、院党...  相似文献   

9.
半个世纪以前,正当世界法西斯势力极度猖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的地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均已到了最紧张的时刻,作为时代儿子的新文学不能不直面现实,作出新的选择与调节。身为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革命领袖的毛泽东同志,不仅敏锐地发现了“五四以来的革命文艺运动——这个运动在二十三年中对于革命的伟大贡献以及它的许多缺点;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这些根据地里面大批文艺工作者和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工人农民的结合;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文艺工作者环境和任务的区别;目前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已经发生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正清明节前夕,江苏盐城市侨联组织党员干部和侨界代表前往盐城烈士陵园,开展"重温入党誓词·传承红色基因"文明祭扫活动,盐城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季卫军,副主席李永红、张中明,盐城市盐都区侨联主席陈荣山等一同参加活动。江苏盐城是盐阜革命老区,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曾在中国革命烽火年代孕育出"红色文化"的"铁  相似文献   

11.
黄进琪 《老友》2010,(7):8-10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悼念张思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工作,对推进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正象毛泽东赞扬《新华日报》时所讲的,党的宣传工作“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又一个方面军。”加强党的宣传工作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革命的进程,指导革命和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共产党为了开辟华中敌后根据地,于1940年10月由黄克诚同志率领八路军五纵队南下苏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並与陈毅、粟裕同志率领北渡东进的新四军会师,以完成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党中央任命陈毅同志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同志为政委,在苏北盐阜地区成立新四军军部,继续进行华中的抗日战争。苏北盐阜地区有盐城、阜宁、阜东、淮安、淮阴、建阳、射阳、涟水和滨海九个县。日伪除盘踞几个县城外,广大农村全都  相似文献   

14.
一九四○年,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等率领八路军、新四军挺进苏北敌后,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党注意到要巩固和建设好抗日民主根据地,必须加强文艺战线的建设少奇、陈毅等领导同志即十分重视革命文艺团体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驹是盐城市大丰县境内通榆公路线上的一座古镇。一九四○年十月新四军、八路军会师于此;《水浒》作者施耐庵的故居和施氏宗祠存址于此;元朝末年张士诚揭竿造反于此;扬州八怪郑板桥设馆教书于此;清代著名作家孔尚任、李汝珍等曾留踪于此;清康熙时的白驹学社(又名诚意书院)设立于此。白驹堪称盐城海滨文化、革命圣地。  相似文献   

16.
    
枪,是革命的本钱,政权的保障;是反对侵略的金盾利箭,保卫祖国的坚强力量。党指挥枪。从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到人民解放军,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战无不胜啊,人民军队;势如破竹啊,党指挥枪。  相似文献   

17.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遵照中央命令在苏北盐城重建军部,为了加强华中党的建设、根据地建设、新四军的建设,华中局、新四军分会相继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华中局高干会议;新四军分会扩大会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作用巨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在l940年10月新四军与八路军在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时,新四军参加会师的部队是苏北指挥部二纵队六团,而不是二团.八路军参加会师的部队是五纵队一支队一团,而不是三团.会师的时间、地点是事先联系好的,而不是偶然碰上的.  相似文献   

19.
民族解放的旗帜 抗战历史的丰碑──从纪念塔看新四军在盐城姜立邦盐城,在抗战时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敌后的政治领导和军事指挥的中心,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领导广大军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日...  相似文献   

20.
盐城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具有十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应当从盐城红色文化资源充分融入课堂、推进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三方面,通过盐城本地红色资源的融入,切实提高盐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激发广大盐城学子将自身的爱国情合理转化、将强国志充分激化、将报国行落在实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尽自己的一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