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浙江省金融与经济运行的适应性关系作了实证分析与评价,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金融与经济运行基本适应,最大的薄弱环节是金融服务滞后,资金在非金融体系外循环过度;加强宏观调控后,我省金融与经济运行的关系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宏观调控体系赵惜红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转变政府职能,形成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通过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的自发性、盲目...  相似文献   

3.
试论当前中国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非常重视宏观调控的作用,并不断致力于宏观调控原则和措施的法律化。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原则的要求,有必要结合中国改革的经验并借鉴国外有关立法的先例,加快构建中国完备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肯定性宏观调控立足于支持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解决和克服经济运行中的消极因素,最终使经济运行在较高水平的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中;否定性宏观调控立足于支持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消极因素,解决和克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最终使经济运行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中.肯定性宏观调控是一种能使经济体持续稳定增长的宏观调控思路.  相似文献   

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西方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比较与借鉴达蕃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这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而建立与之...  相似文献   

6.
刘书明 《社科纵横》2009,24(4):45-46,51
现代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必须具备良好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以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都是与政府经济职能相关的问题。因此,政府经济职能就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经济职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对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从市场与政府相互关系入手全面分析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经济职能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为了完成我国的经济建设任务,“要特别注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宏观经济调控,是商品社会、市场经济内在矛盾运动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市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中间层,上连接国家、下连接企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调控层次。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市县宏观经济调控的意义 市县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市县按照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总体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运用适当的调节机制和手段,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目标轨道,实行地区性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目标的倾向,使地区经济沿着既定目标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模式褚葆一,马强本文从结构转换、政策调整与增长机制三方面论述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宏观调控模式选择问题。作者认为,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的建立、健全与完善问题,而开放经济的基本问题为发展,增长和均衡的...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经济运行机制的提出,为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勾画出了大致的轮廊,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进一步推动新经济运行机制的运转,实现新旧体制的转换,是深化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的认识是:适度经济增长是推动新旧机制转换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首先是改造企业制度,重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其次是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优化经济运行的环境。第三,提高宏观间接调控能力,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体制下县域经济调控机制与转换武恒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相应地转变县域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即在不断改革旧机制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以市场机制为依托和导向的宏观调控机制,从而实现县域经济调控机制的根本转变。一、市场经济体制下强化县域经济宏观...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发育过程中有关要素在时间顺序上的排列问题,是关系到市场体系建设快慢、成败的重要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市场时序,既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利于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市场运行和主体经营三者的相互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善,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都十分明确地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我们正确把握深化改革的方向、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关系重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不是计划经济中的计划,这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体系,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做法,分清哪些是计划经济下的计划办法,要逐步取消这些原有的计划办法,由市场机制取代它的功能。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把政府制定实施社会产业政策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谭亚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走向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仅不排除政府在宏观经济方面的调控作用,而且应加强这一作用。那么,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界限、范围怎样划定才不会限制市场的积极作用?政府实现调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使市场经济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燕文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可见,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经济手段调控道路运输市场王宽,赵圣明,张丕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道路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一般原理、方法和技术,依靠经济手段调控其市场机制。一、如何用经济手段调控道路运输市场第...  相似文献   

16.
关于收入分配不均衡问题的探讨王慧欣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工资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工资分配领域宏观调控体系在我国已初步确立。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完善,特别是整体经济形势的稳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工资收入水平已步入适度增长区间。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已经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17.
王忠文 《社会工作》2008,(18):62-64
公共财政与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设,是我国经济界和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框架,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必须有与预算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公共财政的最佳选择,也是国家干预调节经济运行、抑制市场经济自发冲动的最佳途径。在这方面,我国理论界的认识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有差距的,还有待于加强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8.
崔彩周 《探求》2000,(2):37-39
政府采购是市场经济国家管理政府公共支出的一种基本制度。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逐步确立,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共支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力度在逐步扩大。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转变财政职能,建立政府公共预算体系,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对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在我国是理论上的巨大飞跃,更是实践上的大胆创新,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过程中搞好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就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一、市场经济的特征与由观调控的必要性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计划经济主要依靠的是国家计划,通过行政命令贯彻实施,市场经济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从实践上来看,市场经济在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有着计…  相似文献   

20.
吴鹏 《探求》2000,(4):45-47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它不仅需要一个规范的法制体系,同时也给政府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化要求。而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现实冲突是制约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实现市场经济的规范运作必须改革传统的政府机构。 一、市场经济及其对政府的普遍要求 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的,是一种通过市场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正确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必须把握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企业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第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必须按照市场的规则运作;第三,现实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