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0—80年代之交,凯恩斯理论和基于这一理论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福利国家”即国家调节经济的理论经历了危机。然而,凯恩斯学派创立了范畴、相互关系、反应及效益体系,而没有这一切,未必能想象出今日的西方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并非对国家经济部门和国家一切干预的庇护,它是一种独特的经济调节理论。首先它是以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为优先目标、以利用财政信贷体系为方法的、间接的宏观经济调节理论。因此,在谈论凯恩斯主义的危机时,应对其所作的众多批评加以分析,思考其未来并明确区分出:哪些批评真正涉及凯恩斯理论,哪些是因出于无知而嫁祸于它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新古典经济学产生危机,凯恩斯掀起了现代经济思想史上的"革命".五六十年代,"凯恩斯经济学"的实施,导致了新的危机--通货膨胀危机,70年代后凯恩斯经济学悄然退场,各色"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一度回潮.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失业率和生产停滞重新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要经济问题,"新凯恩斯主义"--"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派"应运而生.经济学上的危机、革命和综合,是西方现代经济运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根据流量与存量同时均衡模型,可以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导致的有效需求结构的进一步扭曲使危机转变为萧条。日本最近一次经济危机的产生,正是来源于“平成景气”产生的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不良债权的大量存在,阻碍了有效需求结构的调整,使危机演化为长期萧条  相似文献   

4.
日本政府景气刺激政策浅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政府的景气刺激政策以扩张的赤字财政政策为中心 ,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思路。以赤字财政政策为中心的政府宏观控制政策 ,其有效性如何 ?政府发挥保持经济稳定的功能 ,其界限在哪里 ?这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一、凯恩斯主义的界限——日本与欧美的选择政府如何拉动衰退的经济 ?作为 2 0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基本思路是 :当经济不景气时 ,由市场机制决定的经济活动 ,不一定能保证完全雇用 ,非主动的失业会持续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扩大财政赤字 ,增加公共投资 ,创造有效需求 ,从而刺激经济走向景气。这一理论在凯恩斯以后一度成为…  相似文献   

5.
“供给论”反对“需求论”新古典主义学派是当代保守主义在经济理论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自由经营经济的辩护士或者大商人思想家如Von.米塞斯、F.哈耶克、芝加哥学派创始人F.奈特甚至还有J.熊彼特被称为保守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家,这不是偶然的。这个总的新古典主义的基础联合了这样一批经济学家:他们有“自由经营”的狂热维护者、至今还不太出名的A.拉弗和以M.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者以及一大批经常持反凯恩斯主义立场并极有影响的理论家。其中许多人聚集在作为共和党智囊中心的美国经营研究所的周围。近年来,在该所庇护下,出版的一些反凯恩斯主义流派知名经济学家的著作论证  相似文献   

6.
一、后凯恩斯主义形成的方法论基础A.艾希纳撰文论述了近数十年来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形成以及后凯恩斯主义形成的许多潜在过程.正如作者指出,这些过程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社会上对新古典主义学派的理论日益不满.尽管有过所谓"凯恩斯革命",而这一新古典主义学说依然是正统经济理论(经济学)的基础.艾希纳的文章对一些关键性的方法论问题作了论述,特别强调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对于基本经济问题研究的意义.然而,我们认为,关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新学派形成的原因及其在总的结构中的地位问题,仍有必要加以补充,并对其基本的理论研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西方反通货膨胀的理论与实践[俄)C.尼基京在西方,不同的反通货膨胀理论提出不同的反通货膨胀方法。在凯恩斯理论统治时期,主要有两种反通货膨胀的方法,即通货紧缩政策和“收入政策”。通货紧缩政策旨在消除需求引起的通货膨胀因素,“收入政策”旨在消除成本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凯恩斯主义"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笼以来,一直被资产阶级吹捧为什么"凯恩斯革命",当作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的"灵丹妙药".然而实践表明,采用凯恩斯主义不仅不可能避免经济危机,反而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危机严重起来.近年来,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派为了进一步挖掘凯恩斯的武库,提出重新评价凯恩斯,认为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还有一些"新的分析因素"遭到了忽视,企图把凯恩斯主义推进一步.对于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这一新的倾向,《每月评论》(1977年4月)发表了这篇专论,予以驳斥,指出企图用凯恩斯主义去挽救资本主义危机只能是一种"幻想与错觉",而真正的解决办法是,出现"一个为使用而生产取代为利润而生产的社会".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提到了这种原则高度,反映了美国激进经济学派的激进观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证的主要议题是:凯恩斯理论是与特定的制度相联系的,并且是视当时的历史条件而定的;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有过论述,他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两个不同阶段演进的理论框架。一、凯恩斯的方法论和《通论》凯恩斯的方法论可理解为两个不同分析层次的综合。第Ⅰ分析层次,凯恩斯把资本主义经济界定性的特征与那些构筑供给和需求表的假定相结合。第Ⅱ分析层次则是,在上述理论中增加表明特殊经济发展阶段的具体制度、阶级和行动者动机的假设,并且探究这些制度性假设在理论上和行动上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10.
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经济学理论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来源,但不能把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简单等同于西方短期反周期调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在政策的力度、作用方向、运作方式和政策手段上进行适当调整,为逐步退出做准备。  相似文献   

11.
凯恩斯理论虽然在英美国家已经过时,可是我认为在日本还是有效的,只有今天才是以减税、增加公共投资来刺激景气的大好时机。在日本是怎样实施了凯恩斯政策和取得哪些效果,可以就1965年和1976—1977年的实例进行观察。1965年是不景气的一年,当时很多人认为它不易好转。这种不景气被称为结构性的不景气。在不景气的时候,削减财政支出的作法,是凯恩斯以  相似文献   

12.
现代资本主义正在经历一场体系的危机,其中自然包括深刻的思想危机.它波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经济科学.正如当前的体系危机是资本主义战后发展的结果一样,资产阶级经济思想危机也深深打着战后资本主义内部所出现的变化的烙印.伴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出现的,是作为它的主要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策的凯恩斯主义的危机.以琼·罗宾逊、卢伊吉·帕  相似文献   

13.
凯恩斯经济学中有两个重要部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经济政策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们是凯恩斯主义关于失业的错误观点和凯恩斯主义对过多储蓄的未经证实的惧怕。失业问墨凯恩斯失业理论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时期形成的,那时失业率高达25%,其中许多失业人员一年多都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在此情况下,凯恩斯认为,失业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足,而不是工资率过高或市场刚性。凯恩斯主义认为,应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来增加需求,以此来降低失业  相似文献   

14.
后凯恩斯经济学是以反新古典主流经济学面目存在的一支异端经济学流派。它经历了70年的传承演进和三代学者的批判、重建和综合,已在方法论、宏微观经济学和内部综合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  相似文献   

15.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应对危机.事实上,战后日本实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期萧条期以及本次金融危机时期.实践证明,凯恩斯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经济复苏,但与新自由主义一样有利有弊.最新经济数据表明,受强劲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刺激, 日本经济已经触底,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日本将面临严峻的疗伤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目的在于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一个概略性的看法,并且指出它与传统凯恩斯经济学的异同。凯恩斯本人对经济如何运行曾有一个新颖的、著名的观点。他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企业家的行为:他们被“乐观的情绪”所驱动。但是当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为体系时,上述观点变为一个简单的模型,从而倒回到早期的思维方式中去了。我们坚决主张他的上述观点,这个观点在他的一些重要文章中受到了高度重视,它比正统的凯恩斯模型更有助于理解失业和经济周期问题。一、凯恩斯主义的某些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17.
孙章伟 《日本学刊》2012,(2):81-95,159
日本1959年版《经济白皮书》指出,消费革命与技术革新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自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来,日本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内需消费的政策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供给力与消费需求力之间的矛盾。依赖于完善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和坚实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结构形成强大的内需消费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不仅是凯恩斯经济学的具体运用,也是消费主义价值观和社会转型观在亚洲的成功实践。日本扩大内需消费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8.
问:近10年中,不论是现实经济形势或是经济理论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请问,战后的新凯恩斯理论以何种形式存在,七十年代新的宏观经济思想取得哪些成果和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在七十年代,宏观经济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发生了严重危机。首先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出现的对凯恩斯政策盲目赞同和崇信的思潮陷入了危机。原因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外部经济因素(石油危机),另一个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内部  相似文献   

19.
经济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经济学也必须因之而改变。但是,在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已经过去半个世纪的今天,我们在观察经济、提出政策时,却依然用大危机时代的眼光,即局限于凯恩斯主义及美国凯恩斯主义者的理论。至于货币主义或合理预期派,则都是一种偏颇的理论,它们不能自圆其说,与常识相悖,充其量不过是一些不谙事理的学者的游戏而已。  相似文献   

20.
回到微观经济七十年代宏观经济学变化的特点是:1.迅速地进行着把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建立在宏观经济学上的作业;2.理论分析的焦点从需求转向供应。这意味着宏观理论重新回到了凯恩斯以前较正统的古典派、新古典派理论,或者说,宏观理论正在逐渐被微观理论所吸收。斯泰因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说:“过去,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理论的核心,我们对它非常熟悉,并在政策中加以运用。而现在,它作为科学或政策手段,都已经没有多大用处了。某些经济学家甚至对是否还存在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