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我国现阶段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二个最重要最深刻的变化。本文想通过对辽宁小城镇地区农业人口非农化与农村人口城镇化相关关系的分析来探讨如何使农村人口城镇化更好地促进农业人口非农化、更有效地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口逆淘汰与城镇化制度安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分析人口逆淘汰和人口城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中国人口城镇化的机制创新,探讨了人口城镇化和人口素质,特别是人口信息素质提高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要通过城镇化来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逆淘汰,一是处理好城镇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大力提高市民的现代化素质,特别是信息素质;二是处理好体制内户籍人口与体制外非户籍人口的关系,大力提高城市“准市民”人口的工作和文化素质;三是处理好城市与农村城镇的关系,大力提高农村小城镇的发展素质。  相似文献   

3.
○计划生育方法多元化符合我国国情和各地情况。○现阶段要依靠国家宏观调控严格控制人口发展,但人口发展并不排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逐步建立社会约束、利益导向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人口发展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人口思想以人民为主体,以实践为标准,提出“人口非控制不行”。○毛泽东同志坚持两分法,提出对待人多的问题,一是乐观,不要悲观,二要控制;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城镇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重点分析人口城镇化的中国特色;在对人口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战略目标、路径和举措。研究表明,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将对未来繁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中国人口城镇化面临滞后于工业化、土地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等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方向将由单纯速度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改革进入以推进深度人口城镇化为特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需要把人口城镇化作为深化改革的主导力量,以扩大城镇就业、户籍制度改革为基本导向,大力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人口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 在世界很多国家人口急速城镇化的同时,我国30多年来人口城镇化发展缓慢,乡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一直稳定在80%左右。1982年人口普查时,我国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0.6%,10亿人口8亿是农民。农村人口比重过大,不仅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农业生产率乃至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且不利于人口数量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加速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对于贯彻我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李纯斌为了了解农村计生宣教工作现状,浙江省台州市计生委于1996年10月底在全市范围组织了一次问卷形式的农村育龄人群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需求及获取途径等25个项目的调查。根据调查资料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要加强农村计生...  相似文献   

8.
户口迁移与户籍人口城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户口迁移是真正意义上的迁移,并与城镇化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2013年全年户口迁移业务的数据分析,系统考察中国人口的户口迁移现象以及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研究结果显示:户籍制度改革无法惠及所有人群,需要利用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来弥补政策的不足;三类大城市城镇户口的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并呈现出精英化倾向,大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方向应当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向中低文化程度的劳动者有序、适当开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口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为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应该将一批有潜力的中小城市做大、做强;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关键环节在于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妥善安排,在此过程中要防止“半城镇化”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从现阶段中国或广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看,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将要进入或正进入发展迅速而令人注目的阶段.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看,人口增多、工业发展、经济增长,就必然伴随有所谓的“人口内聚反应”(人口城镇化);亦即是说,人口城镇化现象是我们在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全面高涨过程中所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人口大批变为城镇人口,即现代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是与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密切联系的,也可以说工业化是人口城镇化最强大的推动力。我国的乡村工业化对于乡村人口城镇化也是最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人口学刊》1985年第二期刊登左清中的文章,题为《经济体制改革与人口城镇化》。文章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镇开店设坊,兴办服务行业,承办各种劳务,参加某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民不但是发展城市第三产业的重要力量,而且是建设新型小城镇的主力军。农村人口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经济起飞不可阻挡的潮流。 当前,我国人口城镇化的水平仍然很低,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为了加速我国人口城镇化的进程,文章认为,对我国人口城镇化的潮流,决不能象过去那样采取封闭式的政策,而应采取开放式  相似文献   

12.
郭丰 《西北人口》2005,(2):33-35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了人口城镇化与非人口城镇化两种方案对贵州人口发展的影响,得出了人口城镇化方案对贵州总体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及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贵州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几点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王亚力 《南方人口》2013,(5):39-46,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流带有明显异地城镇化的性质,这种跨大区域的异地城镇化对人口移人区和人口移出区的影响是不同的。文章以环洞庭湖区为例,在第六次人口普查县域资料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人口净移出区县域人口净移出率与城镇化率之间的空间关系:按县域人口内移指数——城镇人口净移入与农村人口净移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将本区城镇化划分为主动型城镇化、内移为主的被动型城镇化、外移为主的被动型城镇化和衰退型城镇等类型;并探讨了各类城镇化的人口迁流特征、动力机制和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洞庭湖区合理推进城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 农村人口转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转”,即由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发生职业转变;二是“化”,即职业变化与地域迁移同步,实现农民“非农民”化、农村人口城镇化。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分工、分业的深入,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呈下降趋势;从事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则呈上升趋势,逐年递增。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  相似文献   

15.
未来全国和不同区域人口城镇化水平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镇化将是我国未来几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从人口学的角度讲,在加速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三大因素,即出生、死亡、迁移的变化中,人口城乡迁移将是核心问题。本文在城镇化发展的中方案假设下,利用ⅡASA的模型对全国和地区未来30年人口城镇化水平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了全国和不同区域的城镇化长期趋势;揭示了城乡间的迁移和农村居民身份的改变,是城镇地区人口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伴随城镇化的加速,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城市。  相似文献   

16.
农业转移人口健康状况关系着中国劳动力质量和生产效率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本文采用CLDS(2014)调查数据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考虑市民化与健康水平之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关系,使用IV 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显著提升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健康水平。市民化水平的提高代表农业转移人口可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及社会福利的增加,对健康有促进作用。从健康方面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了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和躯体活动功能。从产业角度看,对比第二产业从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第三产业从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更显著,说明对产业工人的职业健康保护力度不够,应加快产业升级,减少或避免劳动者的危险或重复劳动。个体差异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康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个体差异的起点(教育程度)和个体差异的终点(收入水平)看,教育程度高、收入水平高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更显著。户籍制度(尤其是隐藏其背后的社会福利差异)极大地削弱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健康效应。基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和自身的健康状况的正相关关系,要想改善转移人口的健康状况,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应该进一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持续对农村地区及偏远地区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教育质量,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与城镇新增贫困人口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净流向城镇。这一方面推动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带来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由农村流入城镇的人口其贫困发生率大致在3%以上。为预防和保障人口流动中的城镇新增贫困人口,应该采取措施分类引导人口的城镇化,建立和完善进入城镇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城镇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避免过度的城市化带来城镇贫困问题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切实做好计划生育、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工作 ,对于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统筹安排 ,协调推进。○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 ,到2010年 ,全国人口要控制在14亿以内 ;基本改变环境恶化的状况 ,使城乡环境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对加强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也确定了具体目标。这是摆在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安…  相似文献   

19.
人口城镇化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效用发挥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对生产函数中引入人口城镇化变量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增长模型进行检验分析,揭示了人口城镇化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具体作用和作用途径。检验分析发现:在过去的20多年里,人口城镇化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发挥都有积极的促进;以人口城镇化所反映人口聚集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主要体现于物质资本的人口聚集效应,而人力资本的人口聚集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应该注重人力资本要素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理论思考和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农村发展与人口流动、城镇化(包括农村城镇化)同步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视野,较系统地探讨了中国乡城、乡乡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提供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渠道、流动机制、制度创新、宏观调控、据点——网络二元城镇化及其非平衡布局、一县一市型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等10个方面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