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以加快市场化为特征的转轨时期。在这一时期,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扩大,农村经济运行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以发展市场经济为目标,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转轨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加快农村步入市场经济的步伐,成为当前农村工作指导上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最近,我就这一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现结合调查情况,就一些突出问题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热情和参与农村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同时,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和促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 ,我国农村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 ,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种情况下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应怎样发展 ,已严峻地摆在人们的面前。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就我国农村改革“四位一体”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改革、开放搞活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以非农业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产业革命的兴起,打破了过去"农村务农,城市务工"的格局,出现了多体制、多结构、多成份、多层次的一派崭新的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农村经济基础的大变革和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作为上层建筑部分的工农联盟,必然受到影响,发生新的变化.从农村经济的变革来分析研究工农联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对于巩固发展新时期的工农联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的第二步改革,进一步帮助广大农民从“左”的和小农经济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农村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有个新的认识,并用新的方法去解决。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从而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在这个问题上,从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认识上很不一致,而农民则很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指导。这是个很突出的问题。对此,笔者作了点调查,有了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面临的问题普遍带有制度性特征,即一些危机的累积在于制度.例如,我国金融风险的最大特征在于其制度性特征;失业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的缺失等等矛盾与问题也是制度性原因造成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制度需求发生了变化,也就意味着原有制度体系下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出现了失衡,旧制度不能解决新问题和新危机了,因此,新的制度供给方式和结构必然出现,也就是所说的制度创新必然要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以满足新的制度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温饱型的传统农业走向市场、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农村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农民在市场交易中所处的地位等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必须直面的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大都可以归结到当今农村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上——农民负担问题。要解决农民负担问题,不仅需要我们对农民负担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一番认真的思考,同时借鉴他人较为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的经验,而且也需要我们勇于对农村  相似文献   

8.
德国城乡等值化模式在中国南张楼村的实验,是一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落后农村如何摆脱历史困境"问题的全新探索.尽管该实验在中国农村并没有显示出令人信服的普适性,实验本身也超越了德国专家理想中的中国农村建设标本,但它却是中国人为"三农"命题求解的一次独特实践,对于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仍是非常深刻和巨大的.  相似文献   

9.
制度创新     
崔之元在<二十一世纪>1994年8月号上发表"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并在同一刊物的1995年2月号和1996年4月号上发表"再论"和"三论"),提出中国的改革已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旧的概念范畴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时代呼唤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中国需要新‘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一新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我们可以从‘新进化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和‘批判法学'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刘钢 《理论界》2009,(10):41-4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开过快一年了,关于"土地新政"的讨论仍在进行.全会的决定体现了最高层对目前农村问题的重视,并强调要继续推进改革.从决定的文本来看,亦出现了一些新的提法,如土地承包"长久不变"、要缩小国家征地的范围、允许农村集体土地入市交易等等,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出发.对我国土地流转问题阐述自己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1.
农村流动人口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显刚 《天府新论》2004,3(Z2):210-212
农村流动人口有利于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自然进程,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人口的流动过程中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政府要正确引导农村流动人口,为农村流动人口有序流动创造条件,为农村人口成为城市市民创造条件,从而完成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视野中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一些地方由于措施失当,导致偏远山区一些适龄儿童因路途远而无法上学,出现了"教育真空地带".这不符合学校布局调整的本意,更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要求社会必须保证每个人都"有学可上",必须保障弱势群体对公共教育资源的平等享有权.因此,对学校布局的调整应该进行统筹规划、区别对待、合理布局,从而兼顾、体现和促进教育公平.针对农村地区的特殊情况,学校布局调整应该采取"积极的差别待遇".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长期过程,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当下,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就成了各项管理工作中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通过论述新时期农村新变化带来的社会管理新问题以及当前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农村新型社会管理体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土地权属制度在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之初选择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制形式,在新的形势下产生了诸多问题.学术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同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而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制本身是一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科学的物权制度安排,只要对现行的农村土地权属制度加以完善,同样可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城市认同、城市性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明代中后期南京士绅与城市空间之关系,对于传统的分析模式,尤其是"城乡连续统一体"概念,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城市的行政区划,市民的日常生活、社交网络,以及时人对城市的意象都有其各自的空间维度;它们通常超越城墙的围界,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城市性"的缺失.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城市士绅与腹地农村之间的关系亦不尽相同,其具体特征受到城市发展模式、士绅家庭背景、国家政策、区域经济等因素影响.明代南京的发展不同于"中心地"模式,其士绅社会显现出较强的城市认同.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刘易斯拐点"的缩小城乡收入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近年来主要出现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民工荒"现象,一些学者认为是中国经济出现了刘易斯拐点,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工业化、突破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时期.但中国工业化远没有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向现代部门转移,才是消除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改革30年--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30年.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以探索农业现代化的历程为线索,认真总结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深入分析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对于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建党百年来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最高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经历了多重质变.在新发展格局的发展契机下,农村经济应该寻找到新的战略定位,探索如何扩大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从而促进"双循环"发展格局尤其是促进国内大循环,具备实质性意义;探索农村经济发展如何跟上新时代脚步,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运用新发展理念在建成...  相似文献   

19.
理论创新拯救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理论创新的巨大浪潮使中国人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形成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新认识,破解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史上的"两大危局":"文革"引起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潜在危机和苏东剧变引发的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空前危机;理论创新是连接人的思想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的关键链环,是实现精神向物质转化的根本条件;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创造,迫切要求回答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1-2009年中国农村问题研究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分布和聚类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中国农村研究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与现实针对性,即"政策导向式"研究味道浓重;农村经济研究与农村社会研究并重,更加突出农村社会研究;宏观、中观及微观视角并存,微观研究、分支领域研究日益突出;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为交叉学科发展及学科综合发展提供了极佳的平台,更为科学解决农村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农村研究的现状及表现出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其可能的走向:政策导向式研究依然会是农村研究中的主导;基础理论研究需要今后的中国农村研究高度重视:经验研究的研究方法、微观的研究视角以及选取比较小的研究主题将成为今后农村研究的主要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将引导新兴研究领域的出现,进而带动新兴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