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的道德信仰资源探析——由宗教道德擢升为道德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道德信仰弱化、工具理性膨胀的今天,应当改变对宗教简单否定的态度,从中汲取积极的伦理资源。一定程度上,宗教能为解决人生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提供路径,而且具有重要的道德调节功能,一定程度上能为道德超越世俗而达神圣提供净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宗教道德是对世俗道德进行异化和圣化后的一种伦理道德,包括"人神之道"、"人际之道"和"自然之道"三个层次.宗教道德的归宿是信仰.宗教道德以信仰的方式对道德进行着担当和作为并体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论人权的普遍性与人权主体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以其普遍性区别于特权。人权的普遍性首先是人权主体的普遍性,不仅要求形式上的普遍性,更要求人权理论揭示存在殊异的人权主体各自的独特性,承认并尊重其对人权的特殊和特定要求。自由主义的人权主体被塑造为理性的、抽象的精英形象,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由权本位的人权体系,这样的人权体系使大量真实的人受到形而上学的人的压迫。20世纪人权主体向真实的具体的经验的人的转型,带来了人权内容的扩张和人权体系的重构。历史上的人权主体经历了形式上的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演变,人权的正当性要求着人权主体继续进行实质上的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演变,也即从抽象的人向具体的人的演变。能与普遍的、多样的和具体的人相契合的人权才能真实保障每一个人的尊严,才称得上是普遍人权。  相似文献   

4.
从法律的公共道德性看,人权的道德性必须通过法律制度体现出来,离开法律判断,人权的道德性不具有公共性。而在法律制度下,人权价值的取舍不完全受制于公共道德的要求,还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客观性、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自由目标等本体论、认识论等因素的制约,所以,人权的正当性不完全来自于道德评价,人权也具有非道德性。人权的非道德性主要是强调人权的正当性应当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视角来考察。人权本身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受到社会经济文化条件因素的制约,人权是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实现的。人权离不开道德评价,但是,人权价值背后的利益冲突导致人权的价值取舍不完全受制于道德要求,人权本身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考察人权的正当性基础应当关注人权的道德性与非道德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人权的道德基础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人权的规范要求上,在社会关系的框架中来考察人权的特性,需要重视人权所追求的人格利益在现实中可以得到制度保障的实际状况和程度。人权性质过于主观化不利于人权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过程中,自然权利理论、权利制约权力理论以及程序主体性理论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引导作用。具体而言:自然权利理论衍生出刑事司法程序中人权保障的普遍性、不可或缺性和不可非法剥夺性;诉讼参与人享有广泛的参与性权利和救济性权利是权利制约权力理论在刑事司法机制中的必然诉求;程序主体性理论则为程序主体之间的地位平等性和充分的权利保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权”专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它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通过阐明人权的内蕴及其特性,指出在工程实践中必须尽可能照顾每个社会成员应享有的生存权、发展权。一、人权既是法律权利,更是道德权利人权特指人的权利。在一个特定国家或社会中,法律权利可以分别给予不同的个人、社团或地区,道德权利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国家和社会中也常常显示出极大的差异。但是,当我们提到人权或人的基本权利时,我们实际上已在某种程度上跨越了时空和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普遍人权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权,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我们国家,都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人权概念的界定和人权普遍性的理解,理论界更是观点林立,莫衷一是。我国人权研究起步较晚,成果斐然,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尊重和保障人权”需要更坚强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论人权与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是一种权利,是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也是权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自身特点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的本质是人权产生的内在根据,人权是人的类特征和社会关系相结合的社会化形式。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于社会主义社会,完善并消失于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的人权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变化, 它的理念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即由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手段转变为保障人权的措施。当代社会保障制度是以保障人权为出发点的, 人权是社会保障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25年前,美国著名法学家德沃金就提出了"认真对待权利"的命题;25年后,权利问题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须认真对待的大问题与真问题。少数人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其权利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由于理论上的缺失和实践上的背离,少数人权利的保护仍然面临困境。基于人权的普遍性和平等理论,认真对待少数人权具有必然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11.
人权理论和人权保障运动的冲击,是劳动权得以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劳动权入宪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人权理论的落实。劳动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受国际社会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但是从劳动权形成来看,劳动权与人权所行使的轨迹在漫长的历史中是平行的,甚至在权利概念出现以后,劳动权也长期无人提起。劳动权具有人权属性应是在资本主义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下提出的,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为劳动权的确立和保障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人权是一种权利,但不是所有权利都是人权。人权与其他种种不同性质的权利在本原、主体、客体及存在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准确与清晰地理解人权和其他权利的差异,有利于准确把握人权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李海星 《学术论坛》2006,1(1):75-77
普遍人权的普遍性源起于人的尊严和人自身的价值,而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抽象的实现则来自于人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识的阶段性完成。普遍人权普遍性自身的意义延伸必须建立在对其特殊性的现实关照的基础之上。普遍人权的特殊性在于人的价值实现的多样性、人的权利要求的相对性和人权实践的具体性。  相似文献   

14.
如果对西方的现代人权理论作一番历史考察 ,就可以发现现代人权论的哲学基础是儒家哲学的人性伦理或德性伦理。由儒家的德性伦理转化成普遍化的人权伦理经历了八个步骤。以此为基础 ,考察现代西方人权、民主思想之根源与发展 ,就可以确定西方 17— 18世纪的人权思想实际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之上的。我们论述西方人权思想的起源 ,离不开儒家人性论、德性论这个起点。据此 ,应重新认识儒家德性伦理之发展动力与人性社会思想 ,并应以全球的眼光来掌握儒家思想丰富的资源 ,同时面对当前人类的处境 ,建立一套具有人性伦理内涵的包括整体伦理、经济伦理、民主伦理、教育伦理和科技伦理在内的现代人权伦理 ,以此解决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曲相霏 《文史哲》2005,20(3):151-156
对人权正当性的回答是达成人权真共识的前提。欧陆传统的先验式人权推定和英伦传统的经验式人权推定、自然权利理论和功利主义学说等等,都经受不起人权正当性的进一步追问。人权的正当性来自价值判断,根源于人们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体现了人类弥足珍贵的道德情感。作为价值判断的人权无关真假,是一种类似于真实性的要求。人权的概念产生自西方,但在儒家的良心理论中却可以找到人权本原的最佳阐释。个人主义与权利观念的缺失应该是儒家虽有丰富的良心理论而未发展出人权概念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妇女人权在当代人权理论中仍是一个颇具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概念,一些学者为之做出了不懈的追求和探讨。探讨妇女人权的概念及其历史演变使学术界进一步了解妇女人权。从人权的高度重新认识和评价妇女人权,尊重妇女的人格,使社会各界对妇女地位及权利更加重视,同时也使没有觉醒的受压迫妇女能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如果对人权的价值普遍性作简单的理解就会抹杀人权价值抽象作为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所具有的丰富理论内涵。人与自然辨证关系的解读是普遍人权价值抽象的第一个逻辑前提;人的神祗情结是普遍人权价值抽象的关键环节;人的自我确认是普遍人权价值抽象的最后完成。  相似文献   

18.
道德的“祛魅”是现代性道德谋划失败的主要表征 ,这使我们发出 :“假如没有上帝 ,道德是否可能”的疑问。道德需要上帝的存在是基于善恶因果律和道德合理性的内在要求 ,而能够使上帝得以设定则是基于人的有死。因此 ,重新使道德“附魅”就必然要求彰显道德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19.
人权普遍主义的神话源于近代自然法理论的理性主义,具有唯理论和反历史的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解构了近代启蒙思想家所建构的"人权理想国",指出资产阶级人权最终将被扬弃,取而代之的是克服了个人与社会的分裂、劳动与资本的对立的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和集体发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民俗宗教”是群体内对精神存在信仰模式化生活方式的集体表现,具有“信仰”与“仪式”两大体系,包含“民俗”与“宗教”两层内容,体现了宗教的核心要素。“民俗宗教”虽然与制度性宗教具有本质上和功能上的相同意义,但其未被建构在制度化的体制内,而是被排斥在国家认可的五大合法性宗教之外。实际上,“民俗宗教”是一种宗教体系,是乡村社会治理的良好模式,其应与制度性宗教具有相同地位,应该而且有必要将其纳入制度化宗教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