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快速相关攻击是分析流密码组合生成器最有效的攻击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组合流密码的破译转化为译码问题,利用纠错码的译码技术实现对组合流密码的攻击。近年来,基于纠错码译码技术的流密码快速相关攻击技术有重要的进展和应用,因此总结快速相关攻击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并分析新的快速相关攻击问题,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该文首次将流密码快速相关攻击模型应用到纠错码理论中,提出流密码和纠错码联合设计新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成果有望解决极低信噪比环境下的可靠通信这一当前通信领域的难题。依据快速相关攻击的基本原理,分析并比较了4类典型快速相关攻击算法,即Meier-Staffelbach型算法,分别基于卷积码和Turbo码的攻击算法,CJS算法和基于LDPC码的快速相关攻击算法。最后得出快速相关攻击算法的一般适用准则,指出了快速相关攻击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一种在Linux操作系统内核防火墙的攻击防御机制,提出了检测网络攻击的机制和总体架构。在Linux操作系统防火墙的基础上构建了攻击防御框架,针对不同的攻击模式,该框架提供相应的状态检测方法判定攻击的发生并使攻击不能成功。提出的攻击防御体系具有通用、可扩展的特点,可以有效克服传统包过滤防火墙在抗攻击和入侵检测方面的局限性。结果表明:该攻击防御机制可以显著改善防火墙系统的IP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以呼和浩特的公交网络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节点/连边故障,采用不同节点重要性指标,结合连边重要性指标,构建多种蓄意攻击策略.通过制定依度攻击、依强度攻击、依介数攻击、依聚类系数攻击和依边权攻击五种蓄意攻击策略,研究了不同节点失效策略以及连边失效策略对呼和浩特公交网络全局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呼和浩特公交网络在遭受蓄意攻击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公交线网络的鲁棒性强于公交站网络,依介数攻击对网络的破坏性最强,大于依度攻击和依强度攻击.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SVM准确的检测DDoS,需要找到区分正常流和攻击流的特征向量,根据DDoS攻击的特点,提出了独立于流量的相对值特征向量。为了在指示攻击存在的同时,也指示攻击强度,多类支持向量机(MCSVM)被引入到DDoS检测中。实验表明,RLT特征与MCSVM相结合,可以有效检测到不同类型的DDoS攻击,并且能准确地指示攻击强度,优于目前已有的检测方法。使用RLT特征进行DDoS检测,比使用单一攻击特征进行识别的方法,包含更多的攻击信息,可以得到较高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服务器泄漏攻击,给出了抵抗这种攻击的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口令的认证密钥协商协议。在该方案中,用户记住自己的口令,而服务器仅仅存储与口令对应的验证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抵抗服务器泄漏攻击、字典攻击和Denning-Sacco攻击等,并且具有前向安全性等性质。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自我攻击行为时有发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自我攻击是个体以自我生命有机体为代价来寻求自我解脱的情绪发泄方式.自我攻击行为轻则造成身体伤害,重则失去生命,这就是极端自我攻击.深入剖析大学生极端自我攻击心理生成机理、寻求有效的预防对策对于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维护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文章通过对2004-2008年全国高校大学生极端自我攻击案例的不完全统计分析,剖析大学生极端自我攻击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和社会根源,指出大学生极端自我攻击心理生成机理具有阶段性、外显性、否定性和可控性特征,并从"治本"和"治标"两个方面提出预防大学生极端自我攻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借助统一建模语言,概括近十年来利用缓冲区溢出进行攻击的攻击模式,从预防、发现、抵御缓冲区溢出攻击以及攻击后的程序恢复等方面对目前有代表性的防御、检测方法和攻击恢复技术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比较,指出这些方法和技术的弊端以及可能采取的规避手段。提出了在攻击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彻底、有效地解决缓冲区溢出所面临的问题,编写安全的程序是解决缓冲区溢出的关键,并对将来解决缓冲区溢出可采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蓝牙的E0加密算法是利用四个移位序列进行延迟并组合生成密流序列。利用其密流序列的相关性对算法进行攻击。攻击过程是基于给定有限的输出加密流,重新导出移位序列的初始值。基本攻击和优化攻击的时间复杂度分别为O(283)和O(278)。最后给出了该攻击手段的E0算法的改进方案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探索了SYN Flooding攻击的特征,提出了判断攻击发生的关键指标。介绍了网络测量系统的架构,详细阐述了具有服务保护与攻击消除功能的检测方法、攻击源追踪方法。最后分别给出了验证检测机制和追踪机制的实验与结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Internet应用的不断深入,Web服务器成为了黑客的主要攻击目标。为克服传统误用入侵检测系统无法识别未知Web攻击和异常入侵检测系统误报率高等缺陷,受生物免疫系统启发,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Web攻击检测方法。给出了自体、非自体、抗原、抗体基因库、免疫细胞等的数学定义,描述了免疫学习算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的基于神经网络和ID3算法的Web攻击检测技术能有效检测未知Web攻击,具有检测率和分类率高、误报率低和实时高效等特点,是检测Web攻击的一种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校园网病毒防控与解决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病毒如果侵害了校园网络,其危害性要比单机大得多,因此为了校园网的安全,不但要认识校园网病毒的特点及其危害性,而且还要掌握校园网病毒的防控方法,从而保证校园网的数据信息不被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2.
作为开放网络的组成部分,校园网络的安全是不可忽视的.入侵检测属于动态安全技术,它能够主动检测网络的易受攻击点.相对于传统的入侵检测技术来说,采用模式识别的入侵检测具有检测准确度高以及能识别大量新型攻击的优点.利用相似度对网络连接数据的属性特征进行选择,抽取其关键特征,以优化朴素贝叶斯的分类性能.利用VC6.0,设计实现入侵检测的原型系统,经测试,该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江苏教育学院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增加以及院内建筑物越来越多,网络规模也迅速扩大,网络核心设备在经历了长达八年的不间断运行之后,设备性能、通信能力和数据交换能力不能满足当前上网用户的需求.本文首先回顾了学院校园网的发展过程,详述了校园网的现状,指出校园网核心设备升级改造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升级改造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园网的网络安全与防范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学校园网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校园网运行和管理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也就愈发突出,校园网的安全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建设健全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已经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大学校园网存在的风险及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作者对大学校园网安全与防范策略进行分析和论述,并结合沈阳农业大学校园网网络安全工作实践,提出了建立有机的、智能化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保护校园网的安全,需要有一个整体解决方案;需要管理、技术、观念不断更新;需要学校决策者本着"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原则对网络安全给予战略性认识和强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全国各高校校园网的建设各有千秋,地处西北的甘肃就明显滞后.为了甘肃省高校校园网的改善与升级,我们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从实际出发,利用EXCEL统计分析工具,对甘肃省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现状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校园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网络环境已广泛地影响着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在阐释校园文化与校园网络文化的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社会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高校实际情况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重点介绍了校园网络构架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过程。校园网的总体方案设计原则包括 :采用成熟技术、可靠、可扩展、可升级、向后兼容、可管理、安全。设计中应考虑网络主干、兼容、设备及数据分布、子网划分、网络安装及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校园网规划与应用中普遍存在的只重视硬件环境建设、轻视软件环境建设、忽视人文环境建设的问题,采用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对校园网建设的三个基本要素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校园网建设是一个应遵循一定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推进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病毒对校园网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网络病毒具有宿主多、传播快、危害大等特性,是危害校园网安全的主要因素。防治网络病毒应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着手,采取网络规划、防火墙技术,核心交换上的访问控制技术、病毒防治软件、系统补丁更新、数据备份、重点用户管理、用户培训等多方面的措施,构建基于校园网平台的网络病毒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20.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是指在高校网络发展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大学生的主要网络行为逐渐对校园网络形成依赖,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网络信息传播子系统。文章以网络建设比较完善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概念,并具体分析了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对于高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