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讲过一个故事。他说:“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  相似文献   

2.
俞惠煜 《领导文萃》2008,(14):109-113
我从1996年初开始给习仲勋同志当秘书.直到2002年习仲勋同志去世,在他身边工作了整整七年。以后,又有两年时间为其整理资料.直到2004年6月调到上海工作。是他的最后一任秘书。  相似文献   

3.
郑培民同志在湘西自治州任州委书记时,我是州委办公室一名普通的机要员.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一位可亲、可爱、可敬的好领导。如今,他虽然离开我们一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他对我工作上的关怀教导,更使我铭记终身。  相似文献   

4.
林一 《领导文萃》2008,(7):73-78
99岁的一波同心志走了,永远地走了。噩耗传来,我(滕代远同志夫人——编者注)彻夜难眠,往事历历,萦绕胸次。代远与一波同志早在1940年就相识,在一起共事多年。我1941年就认识了一波同志,曾在他的领导下工作过。60多年来,我们常有一些交往。  相似文献   

5.
习仲勋同志于1978年4月3日至1980年底在广东工作的日子里,因为工作关系,我和他有过许多接触,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
我是1980年8月16日被解放军总医院派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在给首长做专职保健医生的3年时间中,小平同志先后会见外宾187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7次.我曾多次亲眼目睹小平同志接见外国元首和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种场面,他的外交家风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记忆最深的是他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利比亚总统卡扎菲,还有他老人家接受法国、南斯拉夫、西班牙、英国、丹麦等广播电视记者的采访等。  相似文献   

7.
在历次震撼海内外的“审计风暴”中,喝彩声、叹息声、责问声从四面八方向他汹涌而来时,61岁的李金华平静而又坦然,因为他不过是在履行职责,真正实践做好“国家财产‘看门狗’”的诺言。他说:“十多年了,每天早上坚持一个人走路,有很多人劝过我要注意安全,我不担心!”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领导者》2006,(5):15-15
周惠同志是2004年11月18日去世的。他生前最后一次对我说的话是:“我这一辈子吃人民的饭,办人民的事,是人民的儿子;做过错事,没做过坏事;基本上在说实话,办实事;虽一生坎坷,却始终心境平和……”  相似文献   

9.
柯六六 《领导文萃》2008,(20):68-72
柯庆施1922年入党,是中国共产党内为数不多的见到过列宁的高级干部,上世纪30年代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要职.1954年秋由江苏省委调上海,接替陈毅主持中共上海局,至1965年4月去世,前后整整10年。讣告中称他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系当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一级的规格。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乡镇的田头,我和一位任乡党委书记的朋友不期而遇,两人席地而坐,我请他谈谈当基层头头的感受.他苦笑着脱口而出:“一言难尽!”我让他说说最重要的感受,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老兄,最大的感受是‘课外作业’太多。”“‘课外作业’”?这新鲜的名词,引起我的兴趣,赶忙拿出笔来记录,认真地听他对我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11.
李锐 《秘书之友》2007,(7):36-40
“大跃进”期间,我作为毛泽东的兼职秘书,先后给他写过三封信。毛对这些信件都表示过他的看法,有的是在小范围谈话时作即兴评点,有的则是在大庭广众下作语惊四座的议论。现在回想当时的情景,仍然印象深刻,感慨无限。  相似文献   

12.
“皇帝心理”是什么?恐怕做过皇帝的人最有发言权。手头就有这样一个资料:我国末代皇帝溥仪“文革”期间曾对在一块接受“劳动改造”的著名演员新凤霞说:“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并现身说法.称自己这个末代皇帝“也有过这种唯我独尊的独裁心理”。他举例说,当年在宫里,曾有一个小太监姓黄。叫黄立金。“听了这个名字,我当时心里就反感。好像他姓黄本就不该,他还叫立金。黄和金都应是皇家专用的”。于是,溥仪就“随便”给他改了个名.叫“黑小三”。但又不许他说姓,只能叫“小三”。溥仪笑称:“现在想想,也真太可笑了。”  相似文献   

13.
许知远 《领导文萃》2007,(12):53-57
如果你身在1976年、1977年,你很难不注意到邓小平。他在1975年的整顿行动令经历过10年剧烈动荡的中国人印象深刻。在逝世前的最后一次大手术前,已被注射了麻醉剂的周恩来,用最后的力气对邓小平说:“这一年多来你干得比我好,你比我强。”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曾说过:“假定一种美德,如果他没有。最好是假定,并公开地说,对方有你要他发展的美德,给他一个好名誉去实现,他便会尽力去做,而不愿看你失望。”带领了三年的大额班级,终于要分班了,我和同年级的周老师都松了一口气,与此同时,我们也都有些担忧--别班的调皮鬼我们是否镇得住。为此我也了解了一下,他们班的邓华平很聪明,脑瓜子灵活,但很爱接老师的话茬儿,而且说话尖酸刻薄,上课时总会把老师弄得哭笑不得。还有……听到这些,我在心里默默默默祈祷千万不要遇上这个孩子。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向教室走去,刚走到教室外的走廊就听教室里有人侃侃而谈:“我们周老师总是爱管闲事,又爱生气,经常是怒发冲冠,其实她是自作自受。”  相似文献   

15.
黄树东 《领导文萃》2011,(23):92-94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三国时期,后来三国归晋,是为晋朝。晋朝后来出了一个名人——晋惠帝。他是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名字叫司马衷,后来成了晋朝的第二个皇帝。史书上说他很傻,是个白痴。说他傻,我不太相信。因为,司马炎晚年鉴于曹魏的教训,对后继者的选拔还是非常认真的,曾经考察过司马衷好几次。史书上记载说,司马炎如何如何被糊弄了。这可能是当年写历史的人把历史书当成畅销书来写的结果。司马炎是什么人?  相似文献   

16.
田家英同我都是1937年底到达延安的。但他去陕北公学,我到抗日军政大学,因此从未相识。 我们都在马列学院学习过。但家英1939年秋到马列学院学习时,我已从马列学院研究室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洛甫同志兼任中宣部部长和马列学院院长时,我和家英也没有来往。家英1941年9月从马列学院调中央政治研究室,我也从中宣部调到了《解放日报》。  相似文献   

17.
乔新生 《决策》2006,(9):52-52
前不久,媒体报道了公民熊伟自费起草法律文件的事迹,读来分外亲切。早在三年前,熊伟同志通过朋友介绍拜访过我,记得当时他拿出几份人大代表的立法建议草案,请我提出修改意见。我依稀记得这些文件中包括制定反浪费罪等内容。后来,熊伟同志曾经带着湖北荆门几个农民兄弟来见我,希望我能代理他们的诉讼。非常遗憾的是,我并没能帮上忙。  相似文献   

18.
我与彭真1936年秋在北平相识.当时我掩护他做地下党工作。1949年北平解放后,彭真长期兼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长,直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在这17年间,一直在他身边工作,实际上是他的助手。在几十年的接触中.我受彭真的影响和教育很大。但我们之间一直是同志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  相似文献   

19.
我的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让我感触良多,他说道:“当我以为我什么都懂的时候,学校颁给我学士学位;当我觉得自己一知半解的时候,学校颁给我硕士学位:当我发现自己竟是如此孤陋寡闻的时候,学校颁给了我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20.
正1948年1月15日,毛泽东在《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说道:"对美帝国主义,对蒋介石,总的方面我们应该轻视他们,但对具体的敌人就不能轻视,如果轻视就会犯原则性的错误。原则性有两个,对总的敌人我们是轻视的,对具体的敌人不能轻视。我记得我在‘红大’讲过这个道理。当时有个同志说:‘你讲了这么多道理,这也是道理,那也是道理,老子打起仗来,没有那么多道理,就是一冲。我跟这个同志讲,你有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