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会上,确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的转变。这无疑应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孙中山实行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但他之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前,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发动了伟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不久之后,胜利的果实为军阀袁世凯所篡夺,三民主义面临严峻挑战和野蛮践踏。孙中山为捍卫三民主义,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结果一次次地失败了。孙中山在绝望中得到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改组了国民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以“联俄、联共、抉助农工”为基础的新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宋庆龄同志和鲁迅等人联手于1932—1933年,以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包括新的“民权主义”)为武器,并在一定程度上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针(鲁迅当时已经成为共产主义者,宋庆龄也与之十分接近),组织并领导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又叫“中国人权保障同盟”);同国民党压制反对人权的行为作斗争。这件史实,以百分之百的确凿性,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者向来是“尊重人权”并为人权的实现而斗争的。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内在联系吴剑杰孙中山晚年亲自确立和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确定不移的历史事实。需要深入研究的,不是寻章摘句去钩稽孙中山是否使用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以及“三大政策”这类词语的概念,而是他何以会在晚年...  相似文献   

5.
邹鲁与蒋介石均为孙中山晚年最信任的国民党人。邹鲁是培养革命党骨干的“文学校”—国立广东大学的校长;蒋介石则是培养革命军骨干的“武学校”—黄埔军校的校长。但孙中山逝世后,二人在政治选择却大相径庭,一个成为主张坚决分共的“西山派”,一个则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主张坚决联共的“红色将军”。此时二者的关系果真“左”“右”分明吗?邹、蒋在反共问题上为何纷争?本文试图通过对1924~1927年间邹鲁与蒋介石关系的梳理,对上述问题作初步解答,并借此透视国民党内部主流派与反对派之间复杂微妙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何香凝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就对共产党的宗旨、主张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坚定执行孙中山的“联共”政策;积极支持廖仲恺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全力推举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担负重要工作;并与共产党人一起同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地斗争。在抗战时期,她响应共产党的号召,成立爱国团体,力主抗战;提出对日作战纲领,推动南京政府再次与共产党合作,抨击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共和对日妥协政策;将民族抗战前途命运置于自家安危之上。在解放战争时期,她赞赏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揭露蒋介石内战、独裁、卖国政策及美国的所谓“援助”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她拥护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热心侨务工作;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首次国共合作时期,多数华侨尤其是上层处于矛盾遑遽状态。其代表人物出现联共派与反联共派的矛盾和斗争。这时孙中山期待华侨人力财力支持虽不如前此迫切,但日益坚定而鲜明地捍卫华侨利益。他觉察到上述两派斗争,并且适时地进行了酌情处理,这体现在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后系列事件中。总的看来,此时期华侨上层对国共合作态度冷淡,华侨中下层群众则亟欲冲破封锁和诬陷,支持国民革命,孙中山和华侨的关系因而有亲有疏。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是孙中山也是国民党的历史的一大进步。改组后的国民党,在中国革命高潮的第一时期曾经起了很好的作用。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不能不研究国民党,尤其要研究改组后的国民党的性质及其作用。 改组后的国民党究竟是什么性质?传统  相似文献   

9.
按照通常的提法,一九二四年一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但是,这种提法却由于在国民党“一大”文献中没有出现“三大政策”这个概念,而被怀疑和否定。前年出版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再次肯定了通常的提法,指出:“国民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我们认为这种提法反映了厉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在晚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之一。孙中山大半辈子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寻找救国真理,百折不回地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而奋斗。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仍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但反袁斗争、“护法”运动都因找不到真正的依靠力量和提不出新的战斗思想武器而一再失败。“孙中山在绝望里遇到了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找到了新的救国道路和真正的革命盟友,从而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相似文献   

11.
邓演达作为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坚定地和共产党人合作共事,即使在国民党右派疯狂反共的时候也不动摇。邓演达在革命生涯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定联共的勇气、高尚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从寻求北京政府外交承认受挫而将注意力转向南方,苏俄便开始关注和引导国民党内的派别分化,以支持国民党抗衡北京政府,完成其在华战略布局。其具体做法是提出对国民党内派别的政治划分,并加强其左转倾向。作为国民党领袖,孙中山认同英美式制度,但出于寻求俄援的现实需要,又在多种场合发表过亲俄言论。在内部关系上,孙中山尽力维持了国民党内的力量平衡。孙中山去世之后,国民党急剧“左”转,这本是苏俄所期望的,但“右派”也因孙去世而无所顾忌,国民党终至走向不利于“左派”的分裂。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晚年亲自确立和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确定不移的历史事实。需要深入研究的,不是寻章摘句去钩稽孙中山是否使用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以及“三大政策”这类词语的概念,而是他何以会在晚年确立和执行三大政策的思想认识根源以及三大政策与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他所主张的民生主义有着许多共同点和相似点,认定“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是他确立和执行三大政策的思想根源和理论依据,是其旧三民主义在新时代条件下合乎逻辑的发展,决不是什么“临时权宜之计”。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是为着适应三大政策的需要,同时也为三大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依据;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新三民主义在当时历史阶段的最重要的政策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新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有着对应关系,密不可分,决不是“三件个别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1924年1月,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次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这是孙中山为中国革命建立的又一丰功伟绩。这次大会迄今已六十周年,作为公开刊布的会议记录文件,有孙中山亲自审定的稿本《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事录》与《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笔者在阅读各有关材料过程中,发现对国民党“一大”代表名额、出席代表人数等问题,记述有些差异。今就个人所见,略作考辨,失当之处,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柳亚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老朋友。他一生忠诚于孙中山的遗志,积极赞助和维护国共两党的合作,是非分明,爱憎强烈,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爱国者和革命者的可贵品质。坚特合作,反对分裂辛亥革命失败后,柳亚子经过长期的思索,在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他逐渐感到,在军阀、官僚和帝国主义的几路夹攻中,中国已经病势危殆,必须寻求新的治疗方案。因此,他衷心拥护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计划。一九二四年一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等三大政策,国民党开始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一大”颁布的旨在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纲,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对“农地”问题进行长达30余年研究的结果。其核心思想是:用西方先进科技改造农业,发展生产,用和平方式而不是阶级斗争方式平均地权。孙中山的“农地”思想构筑了国民党国民革命时期关于农民政策的基础,但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不成熟,决定了其必然具有空想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到封建军阀手里,致使孙中山陷入绝望之中。十月革命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才使孙中山重振精神,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思想,从而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廖仲恺(1877——1925年),广东惠阳人。少年时代受维新思潮的影响,放弃中国旧学而攻读英语,想以此作为学习西方拯救中国的手段。1902年秋,为了寻找救国真理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廖仲恺专程拜访孙中山,聆听孙中山的革命言论,极为钦服,从此追随孙中山革命。1905年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1922年后,他积极协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对国民党的改组,真诚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廖仲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史学界对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及其革命活动有较深的研究,有许多专著和论文,本文仅就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中联俄政策的形成,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请史学界同志指教。一九一七年九月,孙中山为维护辛亥革命时的“临时约法”,树起了“护法”大旗,联合一部分海军和西南军阀,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被拥为大元帅。但是不久孙中山遭到军阀的排挤,于一九一八年五月被迫辞职。在辞职电中,孙中山说“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早形态.联俄,走社会主义道路;联共,干社会主义事业;扶助农工,唤醒社会主义的力量.三大政策导致了孙中山革命实践与理论的三大转折把学习榜样从西方资本主义转向了东方的苏俄社会主义;把革命联合力量由大军阀、大资本家转向了中国共产党;把革命基本动力由资产阶级转向了工农民众.三大根本性转变使得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由主观变成现实.只有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点去理解与认识其社会主义,对孙中山晚年的评价才可能是客观和公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