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转基因食品有着潜在危险,对其实行强制标识的要求与日俱增,但是,一些生产商、销售商往往又拒绝这一要求。有鉴于此,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不得不寻求伦理辩护。从尊重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权出发,履行这些责任应当是其基本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是规范和管理转基因食品的重要手段,对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北京、上海、苏州、武汉、重庆、深圳6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建立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标识态度和管理期望的理论模型,运用Spss17.0软件对可能影响消费者的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个体特征、风险感知、信息可信度以及消费偏好等因素显著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标识的态度和管理期望。由此,提出完善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制度的建议:坚持实施强制性标识制度;适时调整转基因标识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大多时候,我们的恐惧不是新事物本身,而是"不知情"。对于转基因食品这种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其引发消费者普遍关注的最主要原因是其标识不清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当然,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和检测评估体系不完善、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机会少,也是公众对转基因食品产生恐惧的原因。我们应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欧盟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相关经验,健全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和检测评估体系、加强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理、强化政府信息披露力度和公众参与机制,从而更好的保障我国转基因食品消费者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食品消费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及食品安全的不确定性引发了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有助于转基因食品的理性消费和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借鉴美国和欧盟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主要制度,从标识制度、安全评价和检测制度以及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构建和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消费者知情权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年个别转基因作物在美国规模化商业种植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连续14年保持迅速和稳定增长。同时,围绕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否应该产业化、是否应该标识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从伦理学的道义论和后果论来看,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可以得到部分的伦理辩护,即转基因作物可以产业化。因此,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学研究应该由实质伦理转向程序伦理,建立一种合理的程序伦理,对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进行科学与有效决策,并规范管理,使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生物的标识问题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生物对大幅度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轻劳动量以及减少化学杀虫剂对食品和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因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安全存在诸多隐患,完善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国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制度不尽相同.我国市场上存在大量转基因产品未标识、已标识和标注的转基因产品语言不规范、转基因产品标识监管缺位等问题.因此,应加大对转基因产品及标识制度的宣传,建立和健全转基因产品检测、评估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标识的安全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7.
食品法典委员会是国际上影响最大的食品标准化组织,自1993年开始讨论转基因食品标识的议题,直到2012年初仍未形成得到普遍认同的国际标准。通过对其食品标识分委员会形成的7个文本草案进行比较,发现在强制标识上存在致敏性和实质不等同的相同,存在是否强制标识、阀值、豁免和执行的不同;食品法典委员会不能形成国际标准的内部原因是在转基因食品上科学无定论、利益集团分歧严重,外部原因是食品法典委员会与WTO过于紧密的联系。提出食品法典标准关于转基因食品标识国际标准的发展方向:转基因食品标识标准应是原则性的和宽松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囿于缺乏统一立法,地方立法监管无序,标识制度难以落实。基于立法体制特征与立法文本呈现,审视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体系,转基因食品标识中央立法分散、相互交叉冲突;转基因食品标识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规定和立法精神相违背。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矛盾丛生的主要根源在于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理念不一,立法权限划分模糊,地方立法保护主义滥用,国家立法监督制度缺位,制约了立法效果的实现。借鉴美国统一标识制度安排及其协调立法冲突的经验,进而立足本土需求,消解我国标识立法冲突之虞,中央立法应尽快制定统一的转基因食品具体标识规则,完善立法监督制度;地方立法应坚持“不抵触原则”,提升立法质量,实现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的立法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美欧日转基因食品监管法律制度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食品监管既关系到转基因食品产业的发展,也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息息相关。目前世界范围内转基因食品监管主要存在三种法律制度: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转基因食品监管制度。通过对美、欧、日转基因食品监管原则、监管主体、标识制度等的比较分析,了解三种制度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得出启示:我国在转基因食品监管时也应立足我国利益保护,从我国传统文化和民众观念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监管模式,进行适度监管。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食品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它可能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有必要在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前进行人体试验。那么,转基因食品人体实验能够得到伦理辩护吗?本文通过正反观点的论证与分析认为,转基因食品的人体实验是对公众的身体健康负责的必然要求,可以得到伦理辩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