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后期,在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方面作出较大成就的当推刘宗周.刘宗周"上承濂洛,下贯朱王",不仅继承和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而且综合众家之长,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蕺山学派.他关于教育方面的许多论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牟宗三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建构新儒学道统时并没有给予陈白沙心学及江门学派充分的肯定。牟宗三认为,陈白沙的体证工夫缺乏充分而笃实的践证,他对心体的体认流于玩弄光景,未能真正建立心学系统。刘宗周的儒学既继承了程颐、朱熹关于性体的理论精髓,又继承了陆九渊、王守仁关于心体的理论精髓,是新儒学道统的殿军。事实上,无论从师承关系上讲,还是从学派传承的内容与特征上讲,刘宗周都属于江门学派。陈白沙所构建的心体、道体体系经由湛若水、唐枢、许孚远依次传承至刘宗周、黄宗羲,陈白沙心学及江门学派是濂洛正宗。牟宗三对陈白沙心学及江门学派的定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3.
宋明时期,儒、释、道三家思想已成融合之势,释、道二学日益渗透于正统儒家思想中。王畿作为心学派王守仁的得意门生,其思想颇受老庄影响,特别是在本体论架构中,即关于对“道”的虚无性、自然性的继承和主体性思路的延伸方面流露出明显的道家痕迹。与此同时,王畿对老庄思想中不合儒家价值信念的地方予以了批判和改造,体现在功夫论中“自信良知”学说与老庄“绝圣弃智”观点的分道扬镳,及由此而形成不同的社会态度和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4.
王守仁教育思想新探夏敏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浙江余姚人,字伯安,他曾筑室绍兴的阳明洞中,创立阳明书院,故后世学者又称他为王阳明。1王守仁的教育活动基本上是和他的政治生涯交织在一起的。他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父王华是状元郎,官至吏部尚...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叶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张至今仍有非常积极的进步意义。他主张教育儿童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导儿童性情,促其自然发展,反对摧残儿童天性的传统教育方法。作者根据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从教育教学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6.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早年讲学时着力主张的思想,晚年他仍对此“言之屡屡”,可以说“知行合一“是他毕生强调的主要思想.早在明清之际,王夫之就批评王守仁的“知行全一”说是“以知为行”、“销行以归知”.(《尚书引义·说命中二》)此说一出,遂成定论,至今许多论著还常引它作为批评王守仁知行观的根据,认为知行合一的实质是以知吞并行,  相似文献   

7.
“知行合一”说是王守仁哲学思想的核心。剥开“知行合一”说的唯心主义外壳,是不难发现其关于知行关系的合理内核的。本文试就王守仁对知行关系的合理论述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不当之处,敬请同志们赐教。  相似文献   

8.
《大学》在明代后期学术的演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明代学术与其它朝代不同之处是其重视学术自得与宗旨。王阳明良知之学是《大学》、《孟子》重新阐释的结合体,心学的核心概念良知和致良知正是王阳明学术的自得与宗旨。而王阳明学术的起点是从"格物"、"致知"的重新阐释开始的,这也是王守仁告别程朱理学,走向阳明心学的关键。从王守仁的"良知"之学发展到刘宗周的"慎独"之学,是对《大学》"格物"、"致知"重新阐释的结果,更是学术演进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明清实学思潮的产生,就其思想渊源来说,是来自于宋明理学而又 对立于宋明理学,是理学中所包含的实学思想的继承、改造与发展,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 又有严格的区别。本文从剖析理学知行观这一角度,揭示理学,尤其是王守仁的“心学” 与明清实学的关系,进一步透视明清实学的渊源、演变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王守仁的“心”学虽然最终导致了唯意志论,绝对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其闪光点也正是他看到了人的“灵明”──意识在指导人的行为规范以及改造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他的心学体系的建立,阐明了人是最高存在的思想,对于打破长期的理学禁固.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出生于浙江余姚的王守仁是明朝中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和明朝著名的教育家。由于冒犯当时专权的太监刘瑾,被贬谪到贵州的龙场驿做驿丞。他在那里创建了龙岗书院,又主持贵阳书院,并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知行问题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个传统的课题,也是宋明时期各家学者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知行合一”的提法则为王守仁所首创。  相似文献   

12.
观察日全食     
明代理学家、诗人王守仁,幼年时家贫,因无力缴租,父亲被抓。王守仁去见县官,愿代父受罪。  相似文献   

13.
王守仁的儿童自然教育思想是以“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心即理”的心学理论作为其思想的基础,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他以树为喻,认为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这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本文主要通过解读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即教育要顺应性情,因材施教,注重独立探索等。其思想对当今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启示为:清晰认识儿童,把握自然生长规律;随人分限所及,对儿童有适度期望;尊重而非压制,创造和谐家庭氛围;注重德行习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重视潜移默化,言传身教树立榜样;着重实践探索,锻炼儿童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王守仁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教育思想以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天性为基本原则,王守仁与卢梭在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均提出自然教育的主张,对传统教育忽视儿童天性的弊病进行深刻的批判.两者对教育史造成了不同影响,王守仁的自然教育思想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教育的范式,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却成为西方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5.
明朝中期 ,政治腐败 ,宦官专权 ,道德沦丧 ,农民起义连绵不断 ,封建统治受到严重威胁。作为封建统治秩序的维护者 ,王守仁要人们做到言行一致 ,把知和行统一起来 ,并积极倡导力行 ,强调要在“事上磨练”。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虽然建立在心学理论基础上 ,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知行关系的积极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对王守仁的美学思想作一尝试性的把握。由于其心学强调个体生命存在价值的体验活动,使其美学也具有典型的体验性质。可以说,王守仁的美学就是体验美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明末儒学大师刘宗周的崇实黜虚的哲学观点。刘宗周一贯坚持儒家传统的重视实际和伦理的立场,反对禅学的虚无和超伦理的思想。他批判了王学禅学派的观点,并以王学正宗自任,但对王阳明学说中的虚无方面也进行了补救、匡正。为杜绝禅学空虚之弊,他接受了气本体论;同时他仍坚持心学。试图建立一个基于实有的纯粹儒家的心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慎独”为刘宗周学说的宗旨 ,为一些学者所公认。1 其实 ,“慎独”只是刘宗周中年的见解 ,其晚年已以“诚意”为核心。如其子刘氵勺所说 :“先君子之学。学圣人之诚者 ,始致力于主敬 ,中操功于慎独 ,而晚归本于诚意。”(《刘子全书》卷四十《先君蕺山先生年谱》,下引该书只注卷数与篇名 )刘氵勺在父亲在世时 ,随侍左右 ,在父亲去世后 ,筑起小楼 ,整理遗稿。对刘宗周思想演变之脉胳 ,刘氵勺自是一清二楚的。刘宗周早年从许孚远游学。许孚远受程朱理学影响甚深 ,因而刘宗周未形成一个思想体系 ,基本上在“主敬”里打转。 48岁那年 ,刘宗周…  相似文献   

19.
王守仁哲学思想的内在启蒙价值杨义银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我国封建社会学术界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标志即以王守仁所开创的王学的兴起。自嘉靖至晚明,王学风靡天下,成为一股与官方程朱理学相抗衡的强大的社会思潮,具有突破教条、蔑视礼法、解放思想、冲击封建藩篱...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教民与治民多是统而不分的。《尚书·尧典》中记载,舜委派官长时均强调教育,寓治理于教化之中。《礼记·学记》开篇即指出“化民成俗”、“建国君民”与教育是分不开的。并说:“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把能教民作为能治民的一个根本条件。教民即为治民,而为治民则必须教民。明代王守仁在教育管理方面很注重行政与教育的结合,他说“形驱势迫,是谓以火济火,何益于治?若教之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