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从党组织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团组织促进三个方面整体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体系。通过加强思想引领、队伍引领和组织引领,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路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培育主体力量、搭建实践平台、提供支撑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团组织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而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民众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接受新思想、传播新思想的大学生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中坚力量和骨干,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和发展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理论由群众掌握再用来指导实践的过程,而要想使这一过程能更好的进行,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边缘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动摇、影响范围被削减、指导作用被削弱的边缘化境况。本文从认识的角度,通过认识的主体、客体和中介系统三方面比较系统的分析,探讨了边缘化的原因,指出马克思主义边缘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社会经济体制深入变革以及社会文化多元化进程中,高校大学生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将“三个倡导”作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引领,努力增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水平,是目前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各项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各项事业的接班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栋梁之材,他们的价值观状况与走向将直接决定祖国未来的走向与强弱。因此各高校应积极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他们构建起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并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辐射于社会,达到引领整个社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网络大众化时代看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的网络文化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抢占网络媒体阵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手段。必须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网络大众化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网络大众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农民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在革命与建设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培育新型农民、弘扬农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我国历史长期积淀下来的小农价值观,至今仍然阻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消解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造和克服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小农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源自大众的理论。作为源于群众实践活动的理论,只有为人民群众所认知、认同,才会在新的实践中发挥理论武器之作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将源于群众生活的、经过加工的理论“返还”给群众,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呼唤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实践活动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生活的结合。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遵循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先进性和广泛性、基本理论和社会现实、内容深透性和形式有效性、学术研究和普及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为视角,以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为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的机制、内在原因以及变化的情况,并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解决路径加以深度剖析与把握。文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直面中国的现实,提高大众的主体性、积极性,解决民生问题,唯有如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得以推进与落实,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与现实的各种因素作用,使得当前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并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有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广泛性;挑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的的合理性;质疑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的正确性;诘难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的妥当性;考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的恰当性。有鉴于此,唯有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思潮,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正确推进大众化,才可能富有成效地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毛泽东一贯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和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内容丰富而深邃。本文以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基本要求以及基本途径三个方面的探索为视角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期对我们现在以及今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能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做文章, 而应该深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去探究它何以能够大众化的根据和道理。 大众化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规定, 这可以从马克思思想的起点、 内容和功能上得到印证。 揭示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化本质, 对于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前提;内容和形式大众化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创新传播平台和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培养和造就大批理论家、宣传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人才保障;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界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探析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指标体系,它主要包括理论感染因素、主体源动因素、主体能动因素、外部推动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质上反映了人民大众对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与选择的过程。面对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挑战,需要不断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努力推进文化现代化,才能赢得人民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进一步文化认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需要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引导人民大众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化为自觉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价值观是人生观、世界观确立的向导,高校的价值观教育是素质教育乃至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有不同于过去及其他群体的特点,高校应依据这些特点探索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应考虑层次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