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金圣叹在其以评《西厢记》、《水浒传》为代表的戏曲小说评点中阐发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接受理论。首先,金圣叹对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者的接受主体地位、接受能力和接受条件相当重视。其次,金圣叹对文学接受的导向性特征有自觉追求,对文学接受在文学的审美教育作用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深入阐发。第三,金圣叹的戏曲小说评点将批评和鉴赏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独特的批评形式和鉴赏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接受理论形式。  相似文献   

2.
卡尔维诺试图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概念,对小说身份进行重新定义。他认为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应该具有同科学相似的认知属性,可以成为一种对世界的认知工具。他试图探寻文学与科学的同源关系,析出文学史中"智性"一脉的文学传统,并从中寻找自己的理论支持。与此同时他又敏锐地意识到作为小说认知的独特性,他旨意打开小说丰盈而广博的所在,而不是将之锁闭在一个狭窄的层面。卡尔维诺将这种理解渗透在自身的小说创作与小说理论搭建中,并形成自成一格的小说观,刷新了小说的传统定义。  相似文献   

3.
评点小说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研究这一独特的文学遗产,对于探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民族独特性,发掘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以往对于评点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把小说中的评点部分剥离出来,作为文学理论或文学批评的方式加以研究,以考察当时文艺理论或文学批评的发展状况;一是把评点家的某些话语,作为研究小说的参照,对小说的具体内容、作者及时代背景等加以考据或评价。然而,把评点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的则不多。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共同组成同一审美对象,这正是评点小说的独特之处。作为这一特殊的审美实体,它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趣味,也存在着它自身的弱点和局限。  相似文献   

4.
边地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独特的文学样式,自身蕴含着特有的文化价值.但是,长期以来边地小说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一直处在一种遮蔽状态.因此,论文秉持生态文学观,运用对话理论,从边地文化与中原汉儒文化的互动来剖析边地小说存在的文化和文学意义,由此体现出多元民族文化形态互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自然主义作家左拉在孔德实证主义影响下,从贝尔纳实验医学中获得启迪,开创了"实验小说"理论。这既是自然主义文学的认识论,也是对文学如何研究探索人、表现人、表现生活的一种方法论。这是使文学自觉地凭借科学进行人物研究,达到对人的深入认识,尽可能真实准确反映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实践。本文主要以左拉的实验小说理论对亨利.格林的小说《生活》中出现的实验小说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说明实验小说理论在现当代小说创作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说创作的叙事方式刘永澍一个文学研究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独特而富于创新性的作品,以至于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某些既成的文学范畴和文学定义的挑战,以至于使批评家发现现有的理论词典中的词汇不足以充分描述这类作品的特点,而不得不思索理论的局限、考察范畴的狭小性...  相似文献   

7.
李芳凝 《社会科学家》2023,(11):126-131
《爱弥儿》是法国启蒙哲人卢梭的代表性哲理作品,被誉为一部“教育小说”,它融合了理论论述与小说叙事两种书写策略,在文本中呈现出一种论述拖出叙事,叙事承载论述的动态互动模式。在此模式中,小说叙事始终服务于哲理的阐发与接受,实现了修辞意义上“劝说”的功能性运用。一方面,小说叙事通过演绎抽象的理论论述,用故事对理论观点进行论证。另一方面,小说叙事将文学想象与虚构内嵌在文本的整体性中,从整体上提升了哲理作品的文学性与美学价值,并借此在读者接受上发挥优势。由此,通过分析《爱弥儿》中独特的小说叙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启蒙时代哲理与文学之间的交互关系,为重估文学在启蒙中的重要价值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代公案小说与古代判词的文体融合及其美学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怀明 《齐鲁学刊》2001,(1):109-115
判词是一种司法文体,经过漫长时期的发育演进,在唐代发展完备并完成其文学化的转型过程,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学品格,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到宋元时期,它开始与此时发展成熟的中国古代公案小说联姻,并在明代孕育出一种形式独特的书判体公案小说。判词在公案小说中有如下独特的美学品格和表现功能:一是有卒章显志、强化主题的功能;二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三是在作品中起着结构上的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9.
乡恋情结——文学创作的丰厚源泉,怀乡——最重要的文学母题,五四乡土小说——新文学乡土小说的原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着力地方风光的描绘,风尚习俗的展示,民情人事的刻划,再现大时代、大社会的流动和发展,脚踏实地地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成为二十世纪文学的一种风范。  相似文献   

10.
丛林是澳大利亚独特历史环境的产物,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澳大利亚的文学始终蕴含着一种丛林精神.丛林文学是澳大利亚文学发展的印记,也是澳大利亚文学的创作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譞 《阴山学刊》2014,(2):62-66
古典园林作为一类意象频繁出现在中国各类文学体裁中,园林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古典小说对园林的展现最为详尽细致.有关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阶段集中在园林空间与小说叙事研究上,其实质是对小说空间叙事的延伸.之后转向对小说中的园林意象与园林文化的研究上,并以此来对作品进行更深入地解读.  相似文献   

12.
戴鸿斌 《兰州学刊》2008,3(3):193-194,111
后殖民主义的主要理论渊源有:非洲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其代表理论家有:佳亚特里·斯皮瓦克、爱德华·赛义德。后殖民主义的出现为解读英国小说中涉及殖民和殖民地的作品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小说理论、小说观念的调整是造成民初小说创作面貌迥异于清末的重要因素。表面上看,这一调整似乎只是传统小说观念的回潮,但它以世俗化、趣味化来调解清末小说的政治化、功利化,实则是走向世俗艺术的一种进步,也是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4.
域外题材历史小说是指中国现代作家以外国历史为题材的"创作小说",此类小说除了与以中国历史为写作对象的历史小说一样具有时间上的久远性外,还具有空间上的隔膜性。由于这类小说数量较少,以致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理论和研究领域并未将其纳入。从类型学与阐释学理论入手对这类小说创作加以综合研究,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和理论视野的一种开拓。  相似文献   

15.
甘丽娟 《齐鲁学刊》2006,(5):109-112
坪内逍遥在1885年发表的《小说神髓》中提出了写实主义小说观。他的小说观以批判以往劝善惩恶文学观为前提,通过对两者在描写内容、人物塑造和情节方面的对比分析,指出戏作文学的不足和缺陷,实现对其传统的超越,真正完成了日本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型,对日本近代文论和文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贺根民 《学术探索》2006,(4):126-129
小说的慕史观念,是一种无奈的追寻,它既是小说作茧自缚的文学理念,又是其冲出围城的希望。尴尬的社会身份和错位的批评心态,长期滞阻了小说理论的正常发展。异域文化的移植,给近代小说指明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途径,回归于对普通人生的体察。小说立足于世俗人情的维度,突破慕史的既定途辙,把捉寻常家庭的生活场景,获就文体独立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原的先锋小说代表作《冈底斯的诱惑》显示出独特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和评论家对小说的解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冈底斯的诱惑》中采用了"不在场"的叙述方式,通过虚构、混乱、感觉缺失等语言技巧,表达马原竭力走进西藏却又不能理解西藏的焦灼,彰显了马原式的先锋特色。  相似文献   

18.
何轩 《云梦学刊》2007,28(1):108-112
中国小说功用观由传统的消闲“小道”转变为现代的“启蒙”与“救亡”的“大道”,粱启超是功不可没的第一人。粱启超对小说功用的理论创新体现在两点,一是阐发了“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二是提出了“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观念。其小说功用观内蕴“势力”与“效力”两个范畴,“势力”是梁启超从小说之体出发,发现小说具有作用于人心的潜在力量,它具体表现为小说具有“理想派与写实派”两种文体功能和“熏浸刺提”四种力。“效力”特指小说“势力”作用于“社会心理”而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国民思想、性格、信仰、精神等,也包括社会道德、风俗、民族心理等等。  相似文献   

19.
李新亮 《兰州学刊》2010,(10):146-149
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重大区别是更加关注小说形式的探索。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手法成为现代小说形式实验的重要手段。音乐作为与文学相邻的艺术形式,这就给小说与音乐的联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现代小说主要通过借鉴音乐节奏、音乐曲式和音乐旋律来实现小说文本的音乐性,具体地说,音乐节奏体现在小说语言的声音层面,音乐曲式体现在小说的结构安排上,音乐旋律则主要体现在小说的意境营造上。现代小说的音乐性是小说文体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它扭转了长期以来小说作为散文体仅注重文学语言的语义层面而轻视语音层面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小说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赋体文学与小说两种文体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和影响.近五年来,研究者们对赋体文学的客主问答叙事体、反复敷陈的铺叙手法、“遂客主以首引”的结构方式以及“卒章显志”的讽喻功能及题材等方面与小说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探讨了俗赋中存在的叙事要素与小说的关系.同时认为古代小说中赋作的出现,不仅拓展了小说的叙事模式,而且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手法.赋与小说关系的研究正在逐渐成为新的学术研究热点,但很大程度上还缺乏理论引导,很多研究者并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传统的理论,因此在研究深度上还有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