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和文 《社科纵横》2006,21(5):20-2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学说的最新发展,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从中国发展的时代需要出发,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理论联系,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实质和有效地实践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韩树海 《社科纵横》2006,21(2):100-102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始终把它作为全党工作的重心来抓。中共几代领导集体的社会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但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其具体内容和重点又有所不同,其中发生了两次重大转变。从历史的角度认真反思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内在联系及其细微变化,对于认识现实中的发展问题,澄清一些错误认识,丰富我党的发展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滨 《唐都学刊》2006,22(4):74-76
科学发展观是在对传统发展观创新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理性发展观,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具有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运用整体性、全面性、结构性、层次性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发展问题。从哲学视野出发,立求在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中,揭示出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赋予其科学的内涵和时代的特征。中国在21世纪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必须摒弃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影响,更新经济发展的观念,建立以和谐为主题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走多节制的经济发展道路,促进社会科学有序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断完善,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主义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这一认识过程从低级走向高级,由片面走向全面。科学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片面理解。又克服了生态伦理主义发展观对人本质的错误认识,是真正着眼于人类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对传统发展观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和总结,它突破了传统发展观的形而上学局限性,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辩证的发展观。坚持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发展首先是要确立一种适合于时代需要并具有超前性的理念.19世纪以来形成的发展现是片面的,是一种物化的发展观.而人的发展才是全面的本质的发展观.反观中国学科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本身,也受制于这种片面与物化的社会发展观的影响.重理轻文的学科价值观是近代意义的社会发展观在中国学术史上片面性理解的直接反映.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种思想、道德与情感的力量,与科学精神应该是同质的.要想确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就必须在思想和学术领域调整学科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不只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一种反思,更是对于发展理念的反思.应该深入到对近代以来支配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传统的学科价值观的反思当中.中国物化的现代化的理解和实践、人的变革和制度变革的缺失,是与"重理轻文"、重应用轻原理的学科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深层联系的."重理轻文"价值观形成的背后,包含有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欠缺学术理性和研究者脱离实际,甚至没有学术操守的现实原因:学术思想的"失语";学术道德的"失贞".坚持学术研究独创性原则和保障学术研究的自由环境,是成果产生和价值评价的重要前提.当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前沿的意识形态,不仅具有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同时也具有人类性意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认识.对于文史等人文学科的重视和投入还必须加强,应该再进一步认识到第二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即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同等重要,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人文学科的发展.要完成学术价值观的转变,应尽快确立适应哲学社会科学本质特征的评估体系,尽快完成价值观念的转变:由注重外在评价转向内在评价,由注重结构评价转向功能评价,由注重量化指标转向价值指标,以适应未来文化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伦理的全部意蕴,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市场运作主体的科学素养、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平。坚持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应把社会实践作为人与自然协调的基石,以人为本作为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以统筹兼顾作为生态文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理路,修正市场主体的生态价值意识,以提高人类生态伦理道德素质的崭新内容。  相似文献   

8.
谭一笑 《探求》2005,(1):12-13,6
邓小平非均衡发展观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发展方式和手段,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回答了发展经济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对邓小平非均衡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烨红 《探求》2007,(2):8-10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之理论创新成果的结晶,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丰富的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10.
张锐  张谨 《社科纵横》2009,24(12):10-11,19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执政新理念,是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除了具备现实的真理性,也具有道德上的崇高性,本文从政治伦理的视域出发,重点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意蕴和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二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实施的是赶超战略,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重积累轻消费。第二个阶段实施的是脱贫战略,其特点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区域非均衡发展。两大战略的实施,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郭艳君 《求是学刊》2003,30(4):40-44
对马克思历史观的传统理解 ,人们过多地关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 ,并没有揭示其所蕴含的深刻的内涵。实质上 ,马克思是从人的生成来理解历史的 ,历史与人的生成过程是同一的 ,只有从人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出发 ,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历史。正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 ,马克思完成了对历史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的转换 ,从而阐释了历史的双重内涵 :从哲学的意义上 ,历史是人自身的生成过程 ;对于每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 ,都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林元和 《探求》2005,(6):4-5
当前,广州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好、领会好科学发展观,协调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质上也是先进社会科学理论的一种具体推广和转化形式。要全面高效地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社会科学的重大作用:社会科学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实现协调发展的理论支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导;同时还需要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与要求大力推进社会科学自身的繁荣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科学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科学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薛航 《探求》2005,(4):12-14
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协调现象,应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本模式的主导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新 《探求》2004,(5):17-21
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上是一种可称作“科学人本模式”的社会整体发展模式,它是对传统的“科学物本模式”的扬弃。科学人本模式以人性科技为手段,以人本文明为目标,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具有现实的必然性,而科学发展观正是科学人本模式的主导观念。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中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生  邓诗泉 《探求》2004,4(5):22-23,21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思维、社会发展平衡与非平衡的辩证运动、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闪耀时代精华的光芒,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内涵的十大论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系统、辩证地理解并深入贯彻落实,是党执政兴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和重要保证。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要从内涵上把握十大论点,即发展首位论、发展全面论、发展协调论、发展持续论、发展人本论、发展方式论、发展阶段论、发展目标论、发展节约论和发展和谐论。这十大论点互为支撑,构成有机的整体,使科学发展观的架构成为一个全面、和谐、与时俱进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9.
吴灿新 《探求》2009,(1):4-10
官本位是与民本位根本对立的价值取向,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障碍,它会危害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及其执政行政的能力,会危害到党群和干群关系,会危害到民主和法制建设,会危害到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前,官本位主要表现为官价值至上、官"真理"至上、官利益至上、官僚主义泛滥和官商勾结严重。官本位在当代中国还有很大的市场,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社会现实根源。要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破除官本位意识,为此要完善制度安排,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