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英 《人才瞭望》2004,(9):47-47
换工作,对于许多职场中人是一件经常要面对的事情。但很多人在换工作的过程中,却会或多或少遭遇一些因为离职所带来的困扰和冲突,其中尤以经济纠纷为多。克扣工资与一毛不拔 离职分辞职和被解职两种情况,前者是由员工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者则是由用人单位向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围绕这两种不同情况的离职,员工与企业所产生的经济纠纷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鞠强 《人才瞭望》2003,(4):52-52
员工离职意味着企业在相应的环节存在令员工感到不满意的问题。离职员工总会有一个对企业不满的理由,很大的可能是来自企业本身,如常见的过于缺乏组织沟通、管理强硬、看不到发展前途等,有些可能是企业管理者所未意识到的。实际上,我们经常会碰到掩盖在地毯下的问题,往往很简单、也很容易发现,但我们疏忽或漠视了,或者只是想当然地认识,而在员工离职时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加以深刻认识的机会。我们有必要在员工离职时,与员工进行一次深谈,了解员工离开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下定决心选择离开的,尤其是关注那些源自企业…  相似文献   

3.
杨序国 《人才瞭望》2005,(4):99-100
“总统是靠不住的”西方有句谚语:“总统是靠不住的。”有一位管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假设.假如一架飞机不幸失事,而飞机上载着A公司的老板与B公司的老板,这两位老板都不幸遇难。事后,A公司出现一片混乱,呈现出群龙无首的状态;而B公司则依然井然有序,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原因就B公司已经具备了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在花费了巨大的精力与财力后,经过千挑万选才录用的人员,却经常出现在入职很短的时间内就离职了。这经常让许多企业感到迷惑: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新员工的离职?企业到底做错了什么,企业究竟应当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杜申红 《人才瞭望》2006,(10):95-96
管理者乐于见刭员工忙碌。作为员工.如果不忙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则会潜意识地觉得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但是.现在我们需要一个观念革新……[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张彦 《人才瞭望》2005,(2):83-84
企业员工流失,是当今不少企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2002年员工流失率达到14.7%,专业技术人员更是高速18.5%。员工离职是企业的重大损失,一方面员工辞职,由员工所产生和带来的资源,就随员工辞职而流失。据美国管理学会(AMA)的报告,替换一名雇员的威本至少相当于其全年薪酬的30%,对于技能紧缺的岗位,此成本相当于雇员全年薪酬的1.5倍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7.
《人才瞭望》2006,(10):92-93
公司的发展取决于每一个员工的成功。新员工招进来以后,没干多久就走了,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想而知。企业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招聘、培训、人员重置等直接成本,还耗费了因为职位的空缺而引起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8.
小红 《人才瞭望》2004,(4):47-47
当公司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出台的时候,作为新制度最有力的推行者,HR经理必须游刃于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利用最有效的方式作最畅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陈瑜  何波 《人才开发》2004,(9):24-25
一些专业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企业超过2/3的在职员工并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办理自己将来的离职手续。大约有70%左右的人力资源经理则认为,自己在员工企业服务全周期管理上是"虎头蛇尾",即入职管理出色,但离职过程办理非常草率。实际上,在就业市场化以后,员工获得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机会,基于人本身具有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离职是无法避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离职”似乎愈来愈普遍,“离职”现象不仅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离职”是归属于人力资源的问题,更准确地说是属于员工关系问题,其实质是指从组织内部向组织外部的劳动移动,也就是员工自愿从组织中流出或非自愿的离开组织。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研究,那么“离职”就是从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的劳动移动。  相似文献   

11.
刘红霞 《人才瞭望》2005,(11):51-52
一、案例:他为何闪电离职 小李是一个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有着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其业绩突出,在业内享有盛名。  相似文献   

12.
第五次企业并购热潮自1994年兴起,由它的发源地美国迅速地席卷了全球各个地区,目前仍有继续延续的势头。纵观2005年的企业变化史,由年初中国IT巨头联想并购全球500强企业IBHPC业务部开始,盛大网络又上演了一场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收购新浪的精彩剧目,最近,阿里巴巴网站又与美国雅虎“联姻”。不论是既成事实还是猜测,企业并购绝对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难怪有人说2005年是企业界的“并购年”。  相似文献   

13.
何敏 《人才瞭望》2006,(4):35-3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三大资源(财力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中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已经在知识经济社会日益明显。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当前世界财富的64%是由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创造的。人力资本成了人类财富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源泉。作为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于首先拥有能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员工,如何保留有价值的员工是企业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人才瞭望》2006,(5):93-93
第一阶层 服务 这是任何一个部门和任何一位员工都应该持有的心态!在一个组织中只有不断培植互为服务的意识和观念,才可能形成团队与协作精神。否则,各自为政的壁垒必将导致组织沟通效率的十分低下。就这一点而言,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成为全公司的表率,也只有立足于这一点,切实为其他部门和所有员工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才可能言及所谓“重视”。  相似文献   

15.
张天文 《人才瞭望》2017,(20):194-195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人才竞争上.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员工满意度,不但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而且还能反映企业绩效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某种程度上预测员工的离职意愿.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江苏L企业为例,实证研究了员工满意度和离职意愿间的关系,结合实际提出提升员工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如何善待员工离职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来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事业,不同的乡音同声歌唱,不同的情怀共系一方,能够在一起共事是一种难得的缘份,谁都懂得去维护和珍惜,一般情况下,同事间谁也不愿意相互离去。但是,人心所向,人各有志,没有不散的宴席,如果有谁提出辞职,要离开公司,先暂且不管是什么原因,那就说明相互间的缘份可能是要告一段落了。对此,难免会产生一些猜测和议论,公司内部也会因此而产生小小的涟漪。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灵活的用人机制,导致了人员频繁流动,对一个企业来说,正常员工的离职  相似文献   

17.
部门中总会存在一些这样的员工:他们进入公司的时间较长,对于公司的业务和管理都非常熟悉,但是却无法向更高的岗位迈进。员工个人的发展无从谈起,公司对其多年的培养也付之东流。此时应当如何对其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8.
申占平 《人才瞭望》2006,(11):100-100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都明白知识就是资源,知识型人才就是企业资本,企业对知识型人才的争夺和竞争,导致员工离职、跳槽率节节攀升,这样的人才流动不是设定些规章制度、合同约束就能够完全限制的。适度人才流动对企业具有积极的一面,它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企业可淘汰不合格和缺乏忠诚度的员工。但是,企业员工流动比率偏高,则说明企业缺乏稳定的员工队伍,更表现出员工对企业缺乏忠诚度。要想在人才争夺战中取得人才战略的成功,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忠诚度高的员工价值,并且加强对企业在员工忠诚度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的员工离职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员工离职通常被分为两种类型:主动离职和被动离职。主动离职是指离职的决策主要是由员工做出, 包括辞职的所有形式;被动离职是指离职的决策主要由企业做出,包括解雇、开除等形式。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被动离职往往是确定的,是可以被企业所控制的,但主动离职相对而言却往往是事先不可预测的。因此,大量的主动离职会  相似文献   

20.
据日本有关资料统计,员工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等级,技术革新者的人数就增加6%,员工提出革新建议一般能降低成本10%~15%,而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人员,因创造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则有可能降低成本30%。20世纪90年代,美国企业调查统计分析认为,对员工培训每投入1美元就能得到50美元的经济收益。在我国,据苏州市一项调查,经过培训的员工同未经培训的员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