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孝正 《21世纪》2001,(1):15-16
人的教育 还是人才的教育 对于出国留学的年龄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主要是人的教育,我们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主要是人才的教育。这里的区别是:人家认为人首先是应该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个人才,所谓人的意思是:要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他是一个人,具有人的基本素质,能够享受当代文明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而人才是让人用的,他会说,我干嘛要当人 才让你用呢?所 以说,中国的人 才教育确实有一 定的偏颇。 我们大学教 育中的人文教育 很落后,社科人 文是改革开放以 后才恢复的,包 括我什]中国人民 …  相似文献   

2.
教育本质新探——兼论人的本质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本质是建构人的主体素质,丰富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教育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延展。劳动实践是人存在的根据;使用和制造工具的主体特征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区别于他物的最后根据。“人是工具”,科学技术是人类活动的工具性的集中体现,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开启人的主体(工具)潜能,培养人的主体生产力素质,以达到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武术运动的内涵出发,指出了武术运动对塑造现代人个性特征的价值:一是有利于满足现代人的运动需要,二是有利于培养人的品德修养,三是有利于培养人们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四是有利于发展人的智力,五是有利于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六是有利于培养人的参与意识,七是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在费尔巴哈哲学中,人是最高对象,他从不同的层面,把人的本质区分为三类:即自然本质、绝对本质和社会本质。自然本质是人的最基本本质,社会本质是人的最高本质,而绝对本质,亦即理性、意志和心,则是人之为人的特殊规定性,是人与动物相区分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5.
人是社会的主题,对人的研究是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人的问题的关怀也是哲学家不可回避的责任,哲学家们对“人是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也给出了很多回答,但这些回答几乎郡是从静态角度加以界定的,都把人的本质作为一种想象中的实体。卡西尔则对人的本质加以动态界定,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是文化的动物,人的本质在于其功能性,在于人能够利用符号创造文化,从而给我们认识人及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6.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九点睡是村里人,十点睡是厂里人,十一点睡是校内人,十二点睡是官府人,一点睡是网络人,两点睡是文化人,三点睡是公关人,四点睡是失眠之人,五点睡是赌博之人,六点睡是广告人,  相似文献   

7.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核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科学管理方式,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其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即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激活了企业的竞争力,创造了企业长久不衰的动力,是经济管理中的一朵奇葩,光艳夺目。  相似文献   

8.
通常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出发把握人的本质,是把握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但不是人的本质本身。通过揭示并论证人是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存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进而论证了人的本质是在实践中展开着的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存在,并初步揭示了“人的本质新论”的哲学功能。  相似文献   

9.
人是有个性的。有的人活泼,有的人安静;有的人孤傲,有的人谦卑;有的人深沉,有的人张扬;有的人乐观,有的人消极……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没有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个性是一个人身上鲜明的特征,也是将其与其他人区分开来的明显符号。  相似文献   

10.
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的观点,值得商榷。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劳动是人的本质的第一个层面,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的第二个层面,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基础教育确立全人教育观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人教育是充分发展个人潜能以培养完整个体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全人,是真正全面发展的人、完善的人,是作为人的人而非作为工具的人、是完美的人而非残缺的人。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克服应试教育弊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构建全人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人的肯定是人的生命过程的目的和核心,人的本质是人的肯定中的根本内容。但是,在人的本质肯定的问题上却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表现在:第一,人的肯定与人的食色之性的矛盾,带来自然环境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第二,人的肯定与人的身份差别的矛盾,人在肯定自身的同时,带来各种社会异己力量,反而走向了对自身的否定;第三,人的肯定与人的实践本质之间的矛盾,实践是人的类本质的体现,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人的肯定的评价标准和机制超过一定的度,最后走向人的肯定的反面。  相似文献   

13.
人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共性,幸福是社会中人的幸福,社会是促使人实现幸福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普遍幸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普遍幸福的实现奠定了生产力基础,创造了文化导向,提供了公平的机会,保持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本质与教育于建福人是教育的对象。历史上著名教育学说的建立,大部以各自的形式表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至今悬而未决。争论的主要问题在于:人的本质是指人的自然本质,还是指人的社会本质,或人的思维本质;是前二者兼...  相似文献   

15.
洛克是十七世纪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在他的思想中,包含着唯物主义成份,也包含唯心主义成份。他从经验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了人是有形体,有理性的动物,人的认识来源于天赋感官对外界的接触,因此,他提出人的道德,人的本性,人的意志和自由都是经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同样是在工作,甚至是做相同性质的工作,或者更巧的是当年还是毕业于同样的学校,或者同样的专业,甚或是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专业,为什么有的人升职加薪,有的人聊以维生?为什么有的人在工作中充满激情,有的人却总是无精打采?为什么有的人因为职业的成功在社会上广受尊重,而有的人一辈子在工作上没有赢得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就因为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对于这样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活在世界上,就人类而言,他要处理两大关系。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个是人与人的关系。西方文化更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他们的自然科学特别发达。像阿基米德这样的人只可能产生在希腊,不可能产生在中国。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与发展的全面性潘光利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人类其他一切活动都必须服务于人的发展这个中心。例如,经济发展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经济发展的成果必须要在人的发展中体现出来,偏离人的发展目标,不管增长速度多么快都是无效劳动。那种...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的参与,而人只有把自己作为社会的主人,才会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体力、智力,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也只有在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完善自身。因此,社会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社会的现代化需要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需要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则贵在培育人的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把哲学规定为“系统化理论的世界观”、“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做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本文认为哲学应关注人的问题,把人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哲学在本质上应是关于人的哲学。关于“人”的学说,最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土多德等人那里就提出来了。普罗泰戈拉提出了“入是万物的尺度”这二著名的命题,把人从自然界、动物界分离出来,无疑是对人的尊重,它提高了人的地位,强调了人的能动性。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的对象不是自然,而是心灵,是人自己。晚期希腊学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