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相关法规禁止代孕,但是此类纠纷层出不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法律对此应如何规制?国际上相关的法例有完全禁止型和限制开放性两大类.我国立法应改变完全禁止代孕的做法,而选择有限开放代孕的模式.许可代孕是保障不育者实现生育权,维护法律公正,实现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应有条件地开放医学性代孕,禁止非医学需要的社会性代孕,建立一个政府监管与私人自治相结合的代孕模式:代孕委托方应限定为女性不育的情形,代孕母应是已生育过的成年妇女,代孕是否支付报酬由当事人协商,代孕协议应经主管部门批准.  相似文献   

2.
贾一曦 《北方论丛》2018,(1):131-136
代孕在帮助不孕夫妻实现生育夙愿的同时,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造成巨大冲击,引发诸多法律问题,其合法性一直饱受争议.我国禁止实施代孕,韩国学界通说否认代孕的效力.然而面临社会中大量潜在的代孕需求和已经存在的代孕问题,简单的强制性禁止不仅不能解决代孕产生的危机和负面影响,反而可能加大无序化的不良后果和法律上无法可依的尴尬,代孕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近年来,韩国学界针对代孕客观存在的现象,围绕代孕法律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许多观点和见解对同样面临代孕立法空白的我国,不乏启示意义.通过对韩国代孕法律问题的研究,提出限制开放代孕的立法主张,以有效应对现实生活中的代孕纠纷,维护代孕儿童权利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代孕生育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孕改变了传统生育方式 ,对传统的生育观和法律制度都提出了挑战。应对代孕协议和代孕生育进行法律规制 ,保护代孕母亲、代孕婴儿及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代孕"的法律困境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代孕"市场暗流汹涌,社会舆论纷纷谴责,而法规态度不明。要破解"代孕"法律困境,必须明确"代孕"法律概念;承认代孕者的权利;确定代孕委托者的法律资格;确认代孕后亲子法律关系认定的原则;完善"代孕"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5.
人类生殖技术的问世,令患有生育疾病的人得以通过现代的生殖技术实现自己的生育权利。代孕技术作为现代生殖辅助技术的分支,其普及适用的过程,引发了诸多道德与法律争议。纵观世界各国,代孕的有限开放已逐渐成为趋势,我国对于代孕技术的保守态度,令地下代孕活动较为活跃。我国目前人口生育率一直保持下降趋势,人口红利的消失对经济以及福利制度具有较大影响,开放代孕政策不仅可以实现需求人群的生育权也对社会平稳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代孕技术的产生与其背景出发,立足于代孕技术合法化的理论支持,尝试提出代孕合法化的具体措施,以保障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根据卫生部颁行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禁止实施代孕技术。然而,为了帮助不孕不育夫妇实现生育权,代孕技术的应用实际存在。代孕技术应用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对法律伦理提出了诸多挑战。对此,法律不应当简单禁止代孕技术的运用,而应当在承认其合法化的同时,将代孕技术应用纳入法治轨道,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依法规范代孕技术应用,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并有效地避免其法律伦理冲突和现实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代孕现象打破了传统的生育方式,引发了巨大争议。通过比较各国对代孕的法律制度,建议我国对现行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进行修改或解释,通过法律做出明确规制,限定代孕双方的主体资格,规定代孕双方的权利义务、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设定违反代孕契约的法律责任,以期合理地限制和控制代孕行为。  相似文献   

8.
代孕为许多不孕夫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伦理道德的调整范围,需要法律的合理规制,通过制度规范引导代孕的良性发展.当前需要对代孕的目的、相关资格、成立要件和亲权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法律厘定.  相似文献   

9.
黄宇 《兰州学刊》2010,(10):113-116
不孕是人类无法免除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带给许多家庭和个人无尽的烦恼。目前,随着现代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男性的不育问题已经开始得到逐步解决。但女性不孕不育问题仍旧还很敏感。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相关的司法解释及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女性而言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同时,不正视一部份人的需要也是一种逃避式的立法方式,其结果往往导致现实与规范之间的悖离。坚持基本的原则,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代孕需要给予恰当的规范是法律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金莼  毕莹 《浙江社会科学》2022,(11):60-65+157
当前代孕子女亲权确认所采用的标准可能造成法律适用、伦理道德、人身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司法实践表明,既有裁判对“维持代孕子女生活稳定性与持续性”等因素的考量,具有优先保护儿童利益的超前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代孕协议效力与婚生否认之诉引起的法律适用不统一、代孕子女继承权不确定等问题。本文认为可从儿童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解读代孕协议中的父母意愿;细化婚生否认之诉的适用条件;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基本视角对代孕子女监护权及抚养权规则架构进行完善,增加潜在监护人数量。确保法官能够优先适用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避免代孕子女在复杂的利益平衡中遭到忽略。  相似文献   

11.
人工生殖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生殖技术的出现给不孕男女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工生殖子女的权利地位以及如何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本文主要从人工生殖的定义、分类、子女的地位权利等方面论述人工生殖法律问题,同时浅析代孕这一我国法律所禁止的的问题和我国应如何明确立法保障人工生殖各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使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都纳入到法律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12.
“代孕”行为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孕”行为实际上是把传统的生育方式转化为医学制造产业,即一种纯粹技术化的身体活动。原本神秘而高贵的生命就像其他物品一样,可以通过金钱、技术和契约方式生产。“代孕”行为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家庭婚姻法律制度和观念,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学术界的争论一直存在,赞成与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3.
任巍 《学术探索》2014,(8):42-45
完全代孕是指由受术妻子提供受精卵,由代理孕母孕育分娩子女的过程。完全代孕所生子女身份归属的认定应以"子女最佳利益"为指导原则。学界关于代孕所生子女身份归属的认定标准有"分娩说""当事人意愿说""子女最佳利益说"和"血缘说"。四种学说各有利弊,都不足以作为代孕子女身份归属的法律标准。本文在综合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修正的意思表示说,即在国家公权力监管下,基于子女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尊重当事人意思自由的同时对意思自治进行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的发展潜力完全失效了么?关于人和社会价值理想的现代性并不意味着失效,而是更加鼓励人们重新审视自我、面对现实、设计未来。当人们赖以实现理想的途径遭到质疑的时候,马克思对现代性问题的超越.无疑为现代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向。  相似文献   

15.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世界各国普遍加快了征信体系建设的步伐。世界银行自2003年开始每年发布《全球商业环境报告》,通过法律权益指数、征信体系建设指数等系列指标来评估各国和地区的商业环境。本文依据世界银行《2012全球商业环境报告》的衡量标准,对中国征信体系建设进行指数分析,并与发达征信国家及新兴经济体进行比较,提出中国应进一步完善征信法律法规体系以提高法律权益指数,建立统一开放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以提升征信体系建设指数,完善征信机构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机制以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6.
王双  张雪梅 《理论界》2014,(11):35-40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利用这一国家新时期开发战略,通过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海洋经济合作平台、构建区域性科技与治理支撑网络、强化海洋生态保护等,借势"海上丝绸之路"开发开放建立跨区域的发展平台,推动天津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海洋经济的合作和交流,能够进一步加快天津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知识由于其自身广泛的利用价值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然而,由于传统知识自身的特点使之不能得到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保护。传统知识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人权基础、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通过分析目前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所遇到的困境,希望为我国传统知识保护制度的建立奠定一定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8.
张天上  于宏 《兰州学刊》2007,(11):105-107
新自由主义认为权利优先于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个人的权利.麦金太尔从语言学和历史学两个角度,对新自由主义的权利观进行了批判,指出新自由主义建立在抽象自我观念基础上的权利必然是虚构的,并不具有历史真实性,永恒与普遍的权利并不存在.麦金太尔对新自由主义权利观的批判指出了新自由主义的道德困境,同时也迫使我们去思考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师工伤保险权利伴随我国教育体制以及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明晰并最终被纳入《工伤保险条例》适用范围内。教师工伤保险权利不同于教师公伤待遇,在法律关系基础、法律依据、适用范围、待遇以及纠纷解决方式上均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工伤保险权利的确立以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劳动关系性质为前提。当务之急是加强对教师工伤保险权利的司法救济研究,从而及时解决教师工伤保险实践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