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往治宋词者言及刘过《龙洲词》的艺术风格,意见互有牴牾。黄昇将《龙洲词》纳入辛派藩篱。他说:“改之,稼轩之客。训多北语,盖学稼轩者也。”而另一些论家却以为《龙洲词》非可刚于稼轩藩篱。《四库提要·龙洲词提要》说:“(刘)过词赠辛弃疾者则学其体,……余虽跌岩淋漓,实未尝全作辛体。”刘熙载说:“刘改之词……虽沉著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近代的况周颐说:“改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以豪放词著称于世,所谓“龙腾虎掷”(刘熙载《艺概》)“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提要·稼轩词提要》)……人们也往往将辛弃疾归于豪放一派,赞誉“豪放唯幼安称首”(王士稹《花草蒙拾》)。这是指辛词的风格基调和总的艺术特征,无疑应予首肯。然而,作为一个大家词人,辛弃疾词又呈现着多样化的风格与特色,他还有不少写得词意柔婉、情致缠绵的作品,“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  相似文献   

3.
稼轩词结构论刘加夫范开在《稼轩词序》中曾这样评价辛弃疾的为人写词态度:“公一世之豪,以气节目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也即是说,稼轩作词,以抒写怀抱为指归。而视词本体为筌蹄,得意而已,并不惨淡经营的。叶嘉莹...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史上,象辛弃疾这样集名卿儒将与文人骚客于一身,“风节建树,卓绝一时”的文学巨擘,不能说绝无仅有,也可以说是寥若晨星。作为“陶写之具”的稼轩词不仅形象而又真切地表现了“一代之豪”辛弃疾的生活志趣和人生追求,同时也真诚地坦露了诗人在人生梦魇下苦苦挣扎的生存体验和与命运抗争以求得心灵解脱的艰难历程,抒写了他在生命旅途中的大喜大悲,大彻大悟。“写尽胸中、块磊未全平”(辛弃疾《江神子·和人韵》,以下凡引证辛弃疾的作品不再注出作者的姓名),稼轩词正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的《鹧鸪天》词计63首,数量为两宋词家之冠。其词开拓了《鹧鸪天》的题材内容,多抒写作者出处行藏的内心矛盾,揭示世态和人生哲理,意蕴丰厚深邃。其中农村词描绘田园风光民俗与农人形象生动细致,诗情画意与乡土气息浓郁,成就在东坡农村词之上。在写景、叙事、抒情、用典、对仗以及语言锤炼等方面,稼轩《鹧鸪天》词都有高超造诣,艺术风格多样。稼轩堪称词史上作《鹧鸪天》词的第一高手。  相似文献   

6.
《学术月刊》1987年第6期上发表了谢桃坊同志《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文。文章旨在“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来进一步认识稼轩词的艺术特征”,很有启发意义。但文章认为,“纵观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的社会交游和诗、文、词全部创作,便会发现他与南宋中期文化主潮的理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地说,“南宋中期文化主潮以理学诗为中介而与稼轩词发生了间接的联系,表现出以文为词的倾向。”对这一全文的中心论点,笔者不敢苟同,以下陈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浅见,以就教于谢桃坊同志和各位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7.
王永健同志的《试论辛弃疾及其〈稼轩词〉的局限性》(《江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七八年第二期,以下简称《局限性》)一文对辛词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广泛的批评,许多论者被认为有“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的过错。然而他本身却从作家作品的“局限性”这一方面出发,对辛弃疾及其词进行了“彻底否定”、“彻底扫荡”。很清楚、《局限性》一文实际上以论“局限性”来作为对辛词“进行全面研究”,进而以“局限性”来取代辛弃疾及其词的主要倾向的。王永健同志这样的研究辛词,我认为确有“值得讨论之处”。限于篇幅,这里只能就有关几个问题作简要的论辨,请专家们指正。  相似文献   

8.
论辛弃疾的婉约词王传学提起辛弃疾词,人们自然会想起那些意境阔大、笔力雄健、风格雄浑的豪放词。王士祺在《花草蒙拾》称“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正代表了历来词论家的看法。但是,现存的六百二十多首稼轩词中,真正称得上“激昂排宕,不可一世”的豪放作...  相似文献   

9.
稼轩词直承老杜是缘于其根柢风骚,豪情中怀有深沉,雄放处孕育悲凉,真正继承了唐代杜甫以来“沉郁顿挫”的情感艺术特质。辛弃疾“平生塞北江南”的人生阅历,词苦心危的精神世界,潜气内转和摧刚为柔的情感表现,在现实层面上深化了辛稼轩词“沉郁顿挫”的底蕴内涵。南归北望,“追忆”“梦回”,遥想青年时代北方沙场壮举,浮现“西北”“神州”“长安”镜像,内心涌动深沉绵长的家国情怀等要素,是稼轩词“沉郁顿挫”的形成基础;缅怀追寻,感慨兴亡,架起其沉郁顿挫的情绪支点,辐射出咏史怀古,今昔对比时的悲凉沉郁情韵。稼轩投闲置散,旷逸闲适中,依然存有避世与愤世的矛盾。在由北到南,仕途起落,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中,辛弃疾的“接受观”“家国观”“古今观”“仕隐观”共同构成了他“沉郁顿挫”词风生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世传辛弃疾寿韩(?)胄的两首词《清平乐》(新来塞北)与《西江月》(堂上谋臣),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已指出非稼轩所作.因为他没有举出充分证据,所以未受到后来学者的重视.现在为稼轩词编集者仍都收录了这两首词.其实,细察词的内容、风格,证之以稼轩事历、史料,是完全可以肯定非稼轩所作的.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的词,向来以慷慨悲歌、豪迈激越著称,自唐五代以来的词林中,“于剪红刻翠之外别立一宗”。历代词家词论都将辛词推为豪放派之首,多论其词中的英雄气慨,这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稼轩长短句》六百二十多首词作,仅用“豪放”二字概括却未免失之偏颇了。辛弃疾是一个在词的领域中纵横驰骋的全才,除了以“豪放”为主要基调以外,他还有相当一部分婉约词。这些婉约词,不仅与传统的正宗婉约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难分高下,而且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是应该引起充分注意的。这一点,古人与今人都有所揭示。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说:“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范开还从比较的角度指出:“其间固有清而丽,婉而妩媚,此又坡词之所无,而公词之所独也”。这里说“坡词之所无”  相似文献   

12.
顾随《倦驼庵稼轩词说》是一部很重要的研究稼轩词的论著。这是作者自己词作创作经验和宋词鉴赏方法的结晶。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重点分析了《稼轩词》主旨美:"诚"和"高致"。这个"诚"就是辛弃疾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和生命热望;"高致"则是作者心胸精神的自然流露。二是分析稼轩词艺术美:灵动妙悟,注重词汇、句式和词义之间的圆融和谐。三是他为读者欣赏阅读稼轩词指出方法:尚友词人,了解词人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3.
关于稼轩词风,前人有“豪迈”、“豪放”、“豪壮”、“豪雅”、“慷慨纵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悲壮苍凉”(刘师培《论文偶记》)等各种说法.任何理论概括都是以牺牲大量的作品为前提的.仅从“豪”的一面来认识稼轩词风,显然是不全面的,南宋人就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刘克庄《辛稼轩集序》云:“公所作大声镗塔,小声铿(钅訇)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其后多有从豪、婉两方面来评稼轩词者,蔡嵩云《柯亭词说》云:“稼轩词,豪放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辛弃疾《稼轩词》属豪放派,李清照《漱玉词》属婉约派。今读二人之词,颇觉有异有同,试记述之。一、“妮子态”在文学史上,有些评论家常从性别的角度论诗词,如宋敖陶孙说:“秦少游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①说明妩媚柔婉的作品,好似风姿绰约、袅袅婷婷的女郎。作为音乐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与辛弃疾是我国宋词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清人神韵派大师王士禛称李清照与辛弃疾为“济南二安”,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以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花草蒙拾》)李辛“二安”独创其体,“易安体”、“稼轩体”分别代表了他们婉约词与豪放词的最高成就。二人的词风各具特色,但又有相同之处。本文将通过二人的作品对他们的不同风格做一个简要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辛词六百余首中,以农村为题材的(这里称之为农村词)却为数不多。据顾之京先生统计和认证,“有二十五首可以确定为农村词。”(见《辛弃疾农村词篇什探究》载于《辛弃疾研究论文集》)但作为辛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词所展露的独特艺术特征和思想内容,却很值得我们去作一番探析和研究。因为,在这些别具风味的词作  相似文献   

17.
“稼轩后起有辰翁,旷代词坛峙两雄。”[1]宋未词人刘辰翁以一部《须溪词》争得与辛弃疾并驾齐驱的地位。这不仅是《须溪词》数量可观,还表现在它在继承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格的同时,形成了独到的思想艺术特色。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据厉鹗《宋诗纪事》、万斯同《宋季忠义录·刘辰翁传》记载.辰翁幼年丧父,家贫力学.曾受业于庐陵著名学者欧阳守道.得其器重。宝元年(1258)正是权奸丁大全、贾似道执政之时.辰翁在乡试对策“严君子小人朋党群”中指斥当道,引起轩然大波;景定元年(1…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诞生至今已经八百五十周年了。辛弃疾研究的工作若从其门人范开编成的《稼轩词》甲集问世(1188)算起,也有八百余年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共分三题。《“画屏金鹧鸪”、“弦上黄莺语”与“和泪试严妆”》是对《人间词话》论温庭筠、韦庄与冯延巳词的艺术风格的评述。《“创调之才”与“创意之才”》分析《人间词话》对周邦彦及其词的论述。而《“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旨在说明《人间词话》对苏轼、辛弃疾词风同中之异的深刻揭示的重要意义。文章充分肯定了王国维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高深造诣,也指出了有些论断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明代的著名学者杨慎在评论稼轩词时说过:“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①评论它“为第一”,虽然有些过分,但是这首词在辛弃疾作品中,的确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我们认真剖析这首词,对于研究辛弃疾晚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探讨稼轩词的艺术风格,以及了解开禧北伐前夕宋、金的政治军事情况,都是极为有益的。 嘉泰四年(一二○四年)正月,六十五岁高龄的抗金老将辛弃疾,来到了行都临安(今杭州市),受到宁宗的召见。当时,宋、金对峙的形势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江南四十年来无战事,经济力量较前雄厚,朝中以韩(亻厇)胄为首的抗战派当权,建议北伐抗金收复河洛。而金占区内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各族人民不堪忍受女真贵族的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