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理层收购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明晰企业产权,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代理成本问题,建立长期激励机制.但是由于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其运行初期在收购主体、融资渠道、收购价格、收购方式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诸多法律问题与障碍.近年来,随着法律规范的改革完善,国企管理层收购获得了新的法律空间,同时仍需要制定专门的《管理层收购管理条例》对其进行规范,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2.
刘忠生 《理论界》2005,(9):61-62
管理层收购在国外是一种运行较为成熟的收购方式。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之一是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和中小企业退出,而管理层收购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但在管理层收购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侵害国家利益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状况,更好地发挥管理层收购的作用,必须完善各项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3.
管理层收购(MBO)是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收购方式,由于在明晰产权、强化激励等方面可以对国企改革产生积极作用,故逐渐在我国得到了应用,并在2004年前后达到了高峰。然而,2004年8月的"郎顾之争"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在理论界掀起了一场对于中国需不需要MBO、能不能MBO、国企需不需要产权改革的大讨论。那么这些争论在多大程度上是准确的、有道理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全面总结、分析MBO进入中国后引发的理论争议,探讨利用MBO帮助国企改革的可行性及其出路所在,以期对于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正确认识MBO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 ,对管理层收购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 ,同时通过对中西方管理层收购的比较 ,重点考察了中国管理层收购的特殊性。基于此 ,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转让价格、信息不对称、融资、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问题 ,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即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者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在中国仍处于试点阶段,由于法律和法规的滞后,在实践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在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很多急待解决和值 得研究的问题,而其中融资难则是最为突出的核心问题之一。据此从我国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解决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难问题的出路在于金融产品创新,并提出了一些关于金融产品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托融资是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公司股权的一种重要资金来源方式.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前我国MBO融资中的法律障碍,然后重点分析了MBO信托融资的程序、方式与特点,并指出了制约信托融资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了规制信托融资的措施,包括要尽快完善相互协调统一的信托制度,加快MBO信托产品的创新等.  相似文献   

8.
制度缺失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MB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的引入是为了解决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单一、治理结构不合理等制度缺陷,但在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下,大搞MBO只能适得其反,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各种道德风险盛行。为了重启和保障MBO有序进行,我们必须构建一系列制度条件,诸如完善的法律法规、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完善的金融体系和中介机构以及良好的市场经济道德条件。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冷思考及实施条件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的种种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和挑战 ,并指出 ,要使MBO成为提升管理效益和优化国有资产战略配置的有力工具 ,必须以目标企业存在“潜在的管理效益空间”为根本原则 ,构筑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信息公开等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风险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是指管理者通过借贷融资或股权交易,购买公司的一部分或全部股权,以获得对公司控制权。在西方发达国家,这是一种常见的资本运作方式,是一种市场化行为。在我国由于制度及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实施管理层收购产生了一系列的风险。本文就风险化解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1.
1997年以来,欧美等国开始了第二次杠杠收购浪潮,其中管理层收购(MBO)十分活跃.相关的理论研究十分关注其效率,除了金融绩效外,许多研究更关注于实体经济效率.股东回报和会计绩效的研究表明MBO产生了显著的财务收益.而实体经济绩效更能准确地反映经营效率,克服了金融绩效的诸多局限,其研究显示企业在MBO后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有些则认为就业岗位和R&D投资出现了下降.与国外相比,MBO在我国的绩效研究严重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粤美的模式"开创了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先河.但在现时我国法律、法规不健全,金融市场不成熟,投融环境不完善的条件下,其会成为财富不公平转移和国有、集体资产大量流失的"最佳通道".  相似文献   

13.
论管理层收购的立法完善--以国有资产保护为中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管理层收购大量涉及国有资产,其实质是对国有资产的一种处置手段和对经营者持股的一种深化.目前,在这种收购方式缺乏应有法律规范的情况下,如何有效规制管理层收购行为,保护国有资产,无疑值得深思.本文拟在比较我国与西方国家管理层收购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这种收购方式存在问题的根源全面分析,试图从法律角度对完善我国管理层收购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国有资产的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本位与管理层收购中的人力资本补偿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害是确立企业家在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中的中心位置,基于企业家人力资本补偿和激励的管理层收购(MBO)是中国本土企业家成长的基本途径,也是中国管理层收购的基本出发点.表层来看政府官员的强干预是四川长虹换帅和管理层收购中的人力资本补偿缺失的主要原因,实质上是相关的制度安排不完善.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收购在中国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绩效改善结果,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管理层收购的效率提升目的?本文以市场化国家的管理层收购案例为基础,总结出了两种管理层收购的效率提升模式:价值释放和业务重整,并进一步将它们细分为更加精确的代理成本节约型收购、防御剥夺型收购、再生型收购和企业家收购四种模式,给出了效率提升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2000-2011年间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实施管理层收购上市公司特征并运用二项逻辑斯蒂回归方法构建管理层收购实施倾向的判断模型,在模型中引入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特征并检验它们与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实施倾向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施管理层收购前一年,终极控制人类别、是否为创始人、市盈率、流动比率可以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实施倾向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与以往关注管理层内部薪酬差距的研究不同,依据公平偏好原理研究外部公平性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决定的影响。以我国上市国有企业为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外部薪酬差距显著影响着管理层的薪酬水平,管理层薪酬有向行业平均水平回归的趋向。具体表现为,以往薪酬偏低的管理者能获得加薪,而薪酬偏高的管理者则可能被减薪,但影响的程度并不一致,低薪者获得加薪的幅度要大于高薪者减薪的幅度。这些结果表明,代理人的公平偏好心理对委托人的决策产生了影响,其中,嫉妒心理的影响胜过同情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委托代理关系中出现道德风险。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 使得其MBO过程中广泛地存在着道德风险。国有股协议转让的定价是否公平等问题成为MBO在 中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只有认真地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中的道德风险,提出有 效防范措施,才能发挥MBO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国企改革的进程中,MBO是企业改制的方式之一.随着一部分公司MBO的完成,它越来越为更多公司所青眯,但是在管理层收购过程中资金问题始终是制约MBO运作的  相似文献   

20.
郎咸平教授对国企产权改革的必要性和关键性提出了尖锐的质疑.然而产权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战略问题,不能动摇,目前产权改革出现的问题只是管理层收购方法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