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四川省情》2005,(11):2-2
十六届五中全会呈现五大亮点,院士质疑“我国GDP不足世界总量4%”,中国内地税赋全球第二高,个人所得税改革有功于调节贫富差距,“超女现象”不简单,经济适用房造或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2.
杨仲山  王岩 《统计研究》2015,32(12):12-21
本文基于国际比较的GK法多边比较框架,采用T?rnqvist物量指数,对中国2000-2011年经购买力平价因子调整后的生产法实际GDP和支出法实际GDP进行了全新核算。研究发现:支出法实际GDP高于生产法实际GDP,这说明在我国经济生产能力即定条件下进出口贸易活动可以改进我国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中国经济存在“增产不增收”现象,近年来生产法实际GDP的年均增速高出支出法实际GDP年均增速约0.2个百分点,这导致生产法实际GDP和支出法实际GDP的差额持续下降;从指数分解结果来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际汇率的下降(也即人民币的升值)。  相似文献   

3.
沈涛 《统计与决策》2016,(19):133-136
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开始趋于放缓,GDP步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高增长、低效率的旧常态已经不可维持,经济新常态到来.文章在辨析经济新常态内涵和外延,把“中等收入陷阱”纳入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体系框架之内后,发现目前的人均GDP有可能使中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性问题,防范社会危机、防止技术陷阱、摆脱制度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经济增长和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优路径:一是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二是增加R&D投资和支持高等教育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三是实现产业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4.
"绿色GDP"与"皇帝的新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上这个题目,我不是刻意想与专家们叫板,只是想说说一个统计人的心里话,统计就是统计,统计人就是统计人,统计人是不可以跟着传媒,用一些新名词、“新观点”来哗众取宠的。“绿色GDP”,在近一段时间里,已被炒得如同“高新技术”一样爆响,而它其中的合理存在内核究竟有与无,是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答案。像这种的情形,就不禁要让人去这样想了:“绿色GDP”,究竟有无现实存在的基础呢?它,会不会只是一件漂亮的“皇帝的新衣”呢?为了剖析所谓的“绿色GDP”,在这里,我想先列出我所见到的有关“绿色GDP”的定义:(1)绿色GDP是对GDP指标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叶青 《四川统计》2014,(6):45-45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唯GDP论”越来越受到国人的质疑.改革创新、民生改善等逐步被纳入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中.在告别GDP崇拜中,全国各地有着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测算我国资本存量的基础上,采用状态空间模型与生产函数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1978-2014年的潜在GDP进行估算.分析了各生产要素的产出贡献比、要素产出比、边际产量的变化趋势,从供给面对我国经济新常态进行解读.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与“旧常态”交替的过程中,资本边际产量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缓慢、TFP增长率下降是中国潜在GDP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资本收入替代劳动收入已成趋势,并有进一步深化态势;中国企业在新常态背景下普遍面临盈利水平下降,运营成本上升的困难;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将逐步从需求面的管理转向侧重于供给面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统计是认识我国国情的有力武器。要求我国国民了解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知道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总收入(GNI)、国民资产、国民财产、国民财富等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总量指标。党的“十六大”和十届全国人大胜利召开,宣布了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国国民理解小康标准,知道人均GDP、人均纯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等指标含义。统计是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要求我国国民了解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知道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总收入(GNI)、绿色(GDP)、购买力评价指数、数据…  相似文献   

8.
李宏明 《统计研究》2003,20(12):39-4
一、问题的提出准确判断通货膨胀 (或紧缩 )的状况 ,在经济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状况” ,一般以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物价指数PPI、GDP平减指数IPD来衡量。这一定义中有一个暗含的论断 :货币购买力的降 (升 )与物价水平的升 (降 )是一致的。但现实经济生活中 ,货币实际购买力降升与物价升降往往并不一致 ,物价虽有上涨但货币实际购买力并未下降的情况基本上是一种常态。如去年 1元 =1公斤面粉或 1份面包焙制服务 ,今年 1元 =…  相似文献   

9.
购买力平价项目(PurchasingPowerParityProgram)是欧共体统计局(EUROSTAT)和经合组织(OECD)共同组织的一项活动,其目的是实现各参加国经济总量指标的比较。推算的购买力平价消除了各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国际经济比较(如比较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作为调整各国工资的修正系数,测量各种货币的购买力、同时,购买力平价也是国际组织考察各国经济实力、实施有关经济政策(如贷款扶持)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目前我国许多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对购买力平价法了解不多。本文拟对购买力平价方法的原理…  相似文献   

10.
购买力平价和汇率方法的差异程度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各国经济规模和水平 (通常用GDP总量和人均水平来衡量 )的国际比较应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GDP指标概念相同 ;二是货币表示单位相同 ;三是衡量的价格水平相同 ,即剔除各国价格差异 ,进行物量比较。对于第一个条件 ,各国通过使用同一版本的国民核算体系如 93SNA已得以解决 ;对于后两个条件 ,一般采用购买力平价 (PurchasingPowerParity ,简称PPP)法和汇率法来实现。目前在国际统计理论界 ,对这两种方法孰优孰劣的问题已基本形成共识。但是由于在购买力平价计算过程中实际操作的复杂和困难 ,数据质量问题则成为影响应用该种方法进行国际比…  相似文献   

11.
该不该计算绿色GDP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呼吁对传统的经济总量指标GDP进行调整,计算所谓绿色GDP,也有一些同志提出质疑,绿色GDP究竟有无现实存在的基础?笔者以此拙文,参与讨论,企求指正。正确解读GDPGDP是由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委员会、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联合推荐的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的一个总量指标。根据该体系的定义:“市场价格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指的是在一定时期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流量”、“国内生产…  相似文献   

12.
马崇明 《统计研究》2006,23(5):78-79
一、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从人均GDP当前价美元来看,按世界银行标准,日本已步入高收入水平国家,韩国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而中国和印度处于低收入水平国家,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2002年中国人均GDP989美元,按人均GDP现代化标准6000美元,中国2002年人均GDP基本现代化标准实现度仅为16.5%。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2002年人均GDP4520美元,虽与日本、韩国相差较大,但与中国人均GDP基本现代化标准6000美元相比,已经过半。显然,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现代化达标程度偏高,而以汇率计算则可能…  相似文献   

13.
GDP与政绩观     
党的十六大以后,从“五个统筹”到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社会上流传着“淡化GDP、不再以GDP论英雄”等说法。尽管这是对盲目攀比,单纯追求GDP倾向的一种批评,但也忽视了GDP在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四川省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及评价办法主要以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基本思想,其中是否也有“淡化GDP或不再以GDP论英雄”之说,笔者就学习中的体会,粗说GDP与政绩观。首先,GDP是什么?简而言之,它是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中文意义为国内生产总值,是现代国际通行的一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账户体系(即西…  相似文献   

14.
“绿色GDP”核算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卢冶飞 《浙江统计》2003,(11):14-16
由于“绿色GDP”核算的重要与困难,许多国家都在研究绿色GDP核算方法,我国正在摸索。本文进行“绿色GDP”核算模式的比较研究,以供各位同仁借鉴。一、“绿色GDP”测算理论的国际背景从理论上说,“绿色GDP”就是在现行GDP的基础上,扣除经济GDP增长导致的环境污染、资源滥用等外部不经济因素,加上地下经济活动、自给性服务及闲暇活动等外部经济因素之后的国民福利总值。由于外部经济因素与外部不经济因素相当复杂,因而,进行“绿色GDP”的测算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绿色GDP”与复杂的可持续性理论相关,进行“绿色GDP”的测算实质…  相似文献   

15.
文岫 《中国统计》2003,(10):36-37
汽车消费时代悄然来临 我国是不是已经具备汽车进入家庭的条件?是不是已经到了汽车进入家庭的汽车消费时代?从消费层面上看,我国目前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阶段。从消费总量看,30%的城市居民占消费总量的70%。而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看,现在正在从过去满足“吃、穿、用”到“行”的变化。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就到了汽车进入家庭的时期。我国2000年人均GDP虽然只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学者对我国GDP数据质量的质疑重点已从年度数据转到季度数据,从全国数据转向地方数据。本文通过设计一套较为系统且可操作性强的季度GDP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各省区的季度GDP数据质量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整体来看,中国各省区季度GDP同各经济指标的匹配性较好,数据质量较高,并不存在明显的失真现象;从时间上来看,每年一、二季度的GDP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而每年三、四季度的GDP则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但是这种偏差在统计上不显著;分地区来看,尽管一半省区的季度GDP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另一半省区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但大部分省区高估或低估的程度在统计上不显著。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比较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不同货币币值之间的比较问题。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们采用汇率或购买力平价为转换因子来折算不同国家的货币,以便用美元或国际元作为共同的计量单位来计算各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水平等并进行比较。相应地,采用汇率法或图表集法时的计量单位为“美元”,而采用购买力平价法时应为“国际元”(注),这是由购买力平价理论方法本身及其计量单位内涵所决定的。比如,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资料,2003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即过去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1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为1.41万亿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人…  相似文献   

18.
刺激当前消费需求的着力点在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绝大多数讨论农村市场的文章认为我国农村市场“规模大、潜力大”,但这种规模与潜力都没有建立在农村市场现实购买力基础上。从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的分析比较看,刺激当前消费需求应当把重点放在城市,发挥城市消费对农村消费的先导和示范作用,通过扩大城市消费带动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19.
初探效用购买力平价(UPP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比较项目是由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组织实施的一项国际性统计活动,其目的是以购买力平价为转换系数,将以本币表示的GDP转换成统一货币单位(通常为美元)来表示,然后进行GDP和人均GDP的比较.购买力平价理论最早由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传统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商品(货物和劳务)的价格比率,也就是基准国一单位通货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在对比国购买时需要该国通货的数额.而经济学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合理的安排生产,生产的产品如何在消费者中合理分配,以达到人类现在和将来的最大满足.人类的最大满足就是经济系统的目标,因此如果离开效用来谈国际经济比较,那么国际比较将失去其在经济学上的重要意义,本文以效用函数为基础,提出PPP计算的一条新思路--效用购买力平价(UPPP),UPPP能有效克服PPP法中"一揽子"商品的代表性与可比性问题,提高国际比较的可信度与说服力,充分体现了经济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部署,从1995年起,我国的价格统计方法制度将作如下修订:一、商品零售价格统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从商品售方角度反映价格动态及其对商品售方影响的相对数,一度作为国家的控价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是从货币购方角度观察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动态及对居民生活影响的相对数,与居民生活和货币购买力直接相关,是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价格指数。国家统计局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