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网络突发事件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虚拟空间而蔓延到现实社会。其传播体现出了传统媒体的去中心化、传播内容的飞沫化、碎片化、舆论场域的话语权再分配、从意见竞争的混乱到合意空间的塑造和舆论场效应等特性。为此,应构建政府和媒介共同作为实施主体的、具有科学化和系统化的舆情引导机制,以化解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2.
社会突发事件演化网络舆情具有不可测性、突变性和次生性,具有内在的发生机制和条件。应对突发事件及其演化网络舆情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制度化、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优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和震制功能、对突发事件及其网络舆情解决法治化、预警化和大数据化。处理好突发事件及其网络舆情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构建新型官民关系、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和突发事件的频发导致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但相关研究缺乏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文献的量化和可视化分析。文章选取2009-2018年CNKI中的223篇以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为主题的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文献为样本,利用Citespace对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绘制知识图谱,对研究热点、研究演化路径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基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体、表现形式、预警和应对策略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未来研究将会朝着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非理性网络舆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研究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数量激增,政府对网络舆情引导管理的形势愈发严峻,政府公信力和号召力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效果做进一步的评估研究,可以有效衡量政府相关部门对此次舆情的引导状况,对明确未来引导干预的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干预效果的影响要素,从信息发布效果、网络谣言控制效果、事件处置效果、网民引导效果四个方面构建了舆情引导干预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指标体系各个指标的影响权重。研究结果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干预效果评估及科学引导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反映出部分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采取比较极端甚至不正常的方式,对各层次各类型国家管理者表示不满或提出意见。进一步看,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应急和预防的不同阶段,舆情常常具有自身特点并经常发生变化。从舆情角度看待群体性突发事件,是一个发现事件参与者利益诉求的新视角。认识和把握好舆情及其变化情况,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调控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民众表达舆论最重要的平台,网络舆情影响力与日俱增。高校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主要参与者与受众,对网络舆情的免疫力低,极易诱发突发事件。而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必须正确引导舆论,构建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对机制,实现高校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的舆情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形成和发生不是偶然的,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舆情视角看,在看似简单的中介性社会事项与舆情之间的刺激和反应过程背后,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国家管理者和民众之间的利益关系,主要表现为深层次的利益矛盾,而且,这些利益矛盾常常容易转化为与政府对立。 相似文献
9.
施敏锋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1):124-125
近几来,高校突发事件受到了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由于应对机制的相对匮乏,信息公布不及时,往往导致突发事件的谣言伴随着网络超时空和地域无限传播,使高校陷入舆论的被动中。突发事件均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高校如何在网络时代提高突发事件的舆论应对能力,是新形势下对高校执政能力与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考验。对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其干预路径,既是维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也是推行高校政务公开、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公安微博以其互动式表达、扩散性传播的特点,在应对突发事件、引导网络舆情、提供警务服务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舆论生态调节作用。在肯定公安微博传播优势和舆论引导功能的同时,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制约其功能的拓展。因此,要提升公安微博舆论宏观调控价值,需要其内在运作机制和外在制度保障上的再构建,即加强公安微博法规建设。建立由问责制度、绩效考评制度、认证机制和常态化管理机制构成的一体化制度保障,倡导公安微博模块化、透明化的经营意识,真正树立起“意见领袖”的舆情引导地位,不断提高网络时代应对突发事、社会管理创新、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需要建立健全能够推动协商民主有效嵌入各个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实现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舆情表达与回应机制建设,体现了协商民主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构建官民良性沟通互动机制,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有效保障,也是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的一条重要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舆情研究是在吸收借鉴舆论与民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舆情概念的提出和舆情研究的发展反映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现实要求,突出舆情的政治指向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转型期社会利益矛盾的复杂化、公民社会力量的增长和网络表达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在整个社会舆情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凸显,舆情的内在诸要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舆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应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丰富与拓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平台是新时期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推进高校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和载体,在辅导员工作及校园舆情引导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应充分发挥数字平台多元化、及时性、容纳性的优势,开展学生工作,引导舆情,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4.
杨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10):28-3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反腐已成为传统反腐模式的有益补充。网络反腐通过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引发舆情,在国家反腐机关的督办下,制裁"问题官员",其演化规律一般遵循"信息披露—网络热议—媒体追踪—政府回应"的模式。因此,规范网络反腐舆情应对机制,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网络反腐舆情的汲取机制、整合网络反腐主体的协作机制、完善网络反腐信息的反馈机制、强化网络反腐流程的公开透明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在网络化的生存境遇中,网络舆论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要正确认识和分析网络舆论,并充分认识到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牢牢把握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7.
鲍照的古乐府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其抒情方式主要为奔冲跌宕式、弥漫发散式两类。奔冲跌宕式突破了含蓄蕴藉的抒情传统,弥漫发散式避免了重章复沓与繁芜冗长,彰显了鲍照巨大的艺术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转轨推动着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要求政府的行政发展.行政发展不是政府的某一方面的变革,而是以现代行政价值为导向的系统化、综合性的发展,这种发展可以表述为政府转型.政府转型是从以往的传统化的国家取向型的政府转向社会取向型政府,其实质和目标为建立现代政府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东波词新变的实质是对词的审美品位的提升,而东坡提高词品的本质方面,是对词的情思品位的提升.他不仅拓宽了词的表情领域,扩大了词的情感容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情感的质量和品格.他以深刻的情感内蕴、博大的情感气度、清旷的情感格调以及高卓的情感智慧,为词体更好地发挥抒情功能指出了"向上一路".东坡词在审美品位上的独立高标,为词体文学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道德情感形成的制约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玉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2):58-60
对个体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当前公民道德教育所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而道德情感的形成 ,必然要受到个体的生理基础、道德认知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可以说 ,正是这三者的不断运动和交互作用规定了个体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