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孙慧 《兰州学刊》2011,(8):89-94
人际传播是人类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技术和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使得人际传播的形式和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以社交网络为依托的各类网络社交游戏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其用户总人数和活跃人数与日攀升。文章从传播学的视角,以目前SNS平台上最为火爆的社交游戏“农场游戏”为例,对网络社交游戏参与者的人际传播进行研究。通过自制问卷对网络社交游戏参与者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试图探讨网络社交游戏中人际传播模式的特点,并进一步研究网络社交游戏中的人际传播对参与者现实中的人际传播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文章还对人际传播方式在新技术和社会结构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代宝  刘业政 《兰州学刊》2013,(12):127-131
社交网站(SNS)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网络用户尤其是青少年用户开展社交活动,建立、维护和扩展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渠道.然而,对于社交网站中用户间好友关系建立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很少见.文章基于人际吸引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以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为样本展开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相似性(年龄、共同好友数)、个人外显特征(性别、外表)、关系收益(预期收益、好友数)和熟悉性/自我揭露(状态/日志/相册数、个人信息量)是社交网站内用户间好友关系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类别.  相似文献   

3.
从Facebook到校内网:我国校园SNS网站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玉立  李大鎏 《南方论刊》2008,(7):68-68,67
本文拟对我国校园类SNS网站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比Facebook的成功经验,总结以校内网为代表的SNS网站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以及改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已经得到了非常蓬勃的发展,尤其近两年以来真可谓是百花齐放,而服务形式也逐渐走向个性化和多样化,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是如此。面对这样的局面,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模式需要做出调整,从以往的被动变为主动模式,切实以用户为服务目标,用多样化的社交媒介让信息流通起来。增强传播效果,让社交中的互动性更强,并且重视公众的参与度,充分利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让大数据来提供更加专业和贴心的服务,避免盲目推送和传播,多研究用户的个性喜好,并且注重延展性和多样化,让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款应用广泛的社会网络服务(SNS)产品,微博以碎片化内容、即时点对面传播、多互动手段与多终端兼容构建了一个基于网络关系的社交平台.微博传播力主要源于其革新性结构,即微博所构建的“内容-关系的组合界面”.在这一传播界面上,热节点议题产生与扩散的便捷性和广泛性表明微博内容依然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微博差序关系格局中的强关系和弱关系成为维系内容和影响用户关注与被关注的显著力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络服务(SNS)纷纷推出了智能移动设备的客户端,国内最有代表性的当属腾讯微信和新浪微博。二者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同时也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价值,因此不同的用户对二者有着特定的偏好。以移动社交网络顾客价值作为分类变量,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用户偏好分类模型,研究用户对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的偏好与其感知的顾客价值之间的关系,有九大规则可循。  相似文献   

7.
田中阳  周旋 《云梦学刊》2011,32(5):18-23
SNS网站是来自美国的"舶来品",其本质是为用户建立社会化网络、维系人际关系的工具。国人迅速复制,在国内掀起一拨又一拨SNS浪潮,影响虽大,成果却有限。国外网站进入中国遭遇水土不服,已经成为互联网界的普遍现象。说到底,跨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是根本原因。从本土化文化研究、本土话语研究和本土受众研究三个方面可以论证SNS网站本土化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广西社会科学》杂志网站(http://www.gxshkx.com)是)广西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官方网络信息传播平台,致力于为地方社会科学力量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更好的学习宣传阵地,提供杂志权威性查询,传播各学科有创见性的理论研究。目前,网站设有编读动态、重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社交网络成为这个时代最为流行的应用,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也为大众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契机.从技术与文化互动的视角论述移动社交网络对文化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梳理出社交网络中的大众文化所呈现出来的三种新态势,以期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交网络应用的普及,社交网络平台已成为信息传播、知识共享的重要载体,在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有害信息传播创造了条件,社交网络平台中的有害信息治理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文章引入社会公众辨识度变量,同时考虑社交网络平台受政府监管部门惩罚成本以及政府和平台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建立了社交网络平台和社会公众有害信息治理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有害信息辨识度等因素对演化过程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提高社会公众对有害信息的辨识度以及平台受罚成本,减少政府与平台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可以有效治理社交网络平台有害信息的传播和泛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