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家庭结构变化对农村传统养老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但随着农村经济形态的变化、人口流动性增强以及计划生育政策效应的显现,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受到冲击。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使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与权威降低;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使可获得的家庭养老资源减少;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造成家庭成员间情感联系的弱化以及家庭养老地理不可及性的增强。重构新的家庭养老模式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农村养老模式比较及中国农村养老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养老问题的重点、难点也在农村!古今中外的养老方式总体上不外乎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这两种养老方式各有其深厚的文化价值根源、特定的社会物质技术条件及经济基础、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为保障,与一个国家特定的国情、社情适应。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为前提,充分发挥两种养老方式的优势,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妥善地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3.
养老模式转变的基本趋势及我国养老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发展水平、制度、文化传统是影响养老模式选择的根本因素。当前我国养老模式处于从家庭养老为主向社会养老为主过渡的时期,以社会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要适应这种趋势,重点是应继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建立养老的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逐步提高养老社会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5.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解析及其现实适用性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史料考证解析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历史状态,分析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得以运行所需要的社会条件,指出在一些研究中被反复提及的“传统社会中老年人因其拥有知识和财产而被赡养”的说法带有一定的虚构性,处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实际上生活在自然状态,而维持这一状态所需要的三大条件——以生子为目的的婚姻、以多子为内容的生育行为和以父母在不远游为原则的家庭规范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复存在。因此,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不再具有现实适应性,哪怕是暂时的过渡性的。我国养老必须从现在起就走社会化道路,由政府、个人和集体三者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6.
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对策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养老涉及经济或物质的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从这三个方面“养老支持力”来看,所谓家庭养老是指“养老支持力”主要来源于子女、老伴或亲属的养老方式。传统的家庭养老正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家庭规模正向小型化发展,其次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也有所削弱,最后是老年人口的高龄化使家庭养老的负担加重。因此,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外移和替代是一种客观趋势,今后,除了必须强调我国当前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外,还应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和助老事业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后发展的对策,应以家庭养老为载体,强化家庭养老意识,逐步探索并建立多层次、多途径的农村少数民族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养老模式的中庸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老龄化是各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人口老龄化,促使人口老龄化在国家还未富裕的条件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实,中国需要一个完善的养老体系,尤其是养老服务体系。但中国强调家庭血缘关系的传统养老文化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造成的少子高龄化,以及现代社会家庭观念的多元化,共同决定了中国的家庭养老模式将难以为继。中国未来的主流养老模式,既不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也不是西式的机构养老,而是"居家养老 社区照料"的养老模式,是一条中式与西式养老模式相结合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的家庭养老谈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对于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考察我国传统家庭养老形式存在的原因、作用以及不足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养老保障的做法,提出了我国农村养老应当采取社会统筹、个人帐户、家庭养老相结合的模式,并提出了实施这种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并结 合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就目前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作者提出,未来我国 农村应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社会照料和 社会福利服务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中医养生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乔翔 《学术探索》2004,2(1):8-10
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继承与超越:从以尊圣崇古为前提的求真务实到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实事求是;从朴素直观的整体思维到科学严密的系统思维;从注重整体和谐的静态平衡观到波浪式发展的动态平衡观;从立足现实的"经世致用"到高瞻远瞩的"三个面向";从统摄事实认识的价值判断到尊重实际的主体认识论。  相似文献   

13.
东盟自其成立至今一直处于国际秩序的巨大变革中,在大国介入下,东盟内部的宗教、领土等问题不断发酵,争端不断。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体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国家行为,而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决定了各国有扩张自身的权力以求生存的趋势。然而实力较弱的东盟各国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自强和自保,因此它们通过建立联盟来构建大国平衡的安全机制,以维护本地区的独立与生存。尽管该机制一度提高了东盟的国际地位和生存能力,但随着国际多极化趋势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扩展,传统的大国平衡安全机制的弊端渐趋显露出来,如果运用不好,它可能会妨碍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因此,在新的国际体系下,既要变革大国平衡机制,也要发展东盟内部的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财政收支失衡与欧债危机密切相关.欧洲国家刚性的养老金替代率在人口持续老龄化和经济增长缓慢前提下必然导致养老金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国家财政债务危机不断升级.较高的养老金替代率实际上反映了代际负担的不可持续性,所以合适的养老金替代率的确定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未富先老的中国应该坚持带有生产主义特征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构筑多支柱、多来源的退休金体系,适当降低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并构建养老金负担与给付的自动调整机制,从而保障养老金财政的长期平衡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冀平  吉利强 《河北学刊》2007,27(2):256-258
文章从法国视角审视法、德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安全关系发展的历史,着重论述了法国在其中的地位及其在维护自身利益、稳固全欧安全、建设欧洲安全防务一体化道路上所作的努力,宏观地回顾了法、德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自身安全问题的根本选择,以及围绕此问题所展开的合作与斗争。  相似文献   

16.
“濡化”与“涵化”:中国教育学内涵更新的机制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濡化和涵化这一对文化学概念,分析了中国教育学的内涵更新机制:中国教育学系统内的传承与更新的主要方式是在遗传中变异,与他学科、别国教育学之间的播化与互动则主要是有选择地滋养。然而,我们需要超越这种纵横二分模式,探索学科传承与播化相互作用的复杂机制,走出一条中国教育学发展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17.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经济属性及投融资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婧 《兰州学刊》2008,(9):59-61,147
判断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的经济属性以及选择其投融资模式,是在编制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及相关研究报告时的重要工作环节。文章基于已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具体工作时的实践感受,提出并阐释了制定规划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最终得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的经济属性并非一成不变、建设在不同地区的枢纽其经济属性和投融资模式不可一概而论、枢纽的投融资模式带有一定中国特色等结论。  相似文献   

18.
王健康  张海川 《浙江社会科学》2012,(8):87-94,110,158
中国与西方的老年保障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础差异。中国的政治具有久远的礼治政治传统,家长政治也是长期以来中国政治的重要属性。中国的老年人在礼制政治中居于特权的一级,并在家长政治中担任"统治者"的角色。西方的政治具有久远的法治政治传统,公民政治也是长期以来西方政治的重要属性。西方的老年人在政治体制中并没有明显的特权地位。中西老年保障的政治基础差异,可以从中国的家庭人文化与西方的社会人文化的分野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19.
李玉玲 《学术探索》2007,(6):103-108
本研究运用2007年中国公民价值观调查的问卷调查数据资料和访谈资料,从养儿防老观、老年幸福观以及福利消费观三个纬度探讨了现代社会下我国公民养老模式观念的变化,并分析了其价值观转变的原因。研究发现,当今我国养老模式是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阶段。本研究最后从农村和城市两个不同区域层次定位了其养老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席卷全球,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还影响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农民工群体深受影响:就业形势严峻,生存生活状况令人担忧。文章以上海市为例,探讨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强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与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