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是中国古代立国最久的封建王朝之一.朱元璋称帝后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其针对的不仅是元朝的弊政,而且还有自秦以来的积弊.在此基础上,朱棣再行变革,完善了洪武体制,夯实了立国基础.在经过一百年的运行后,嘉靖至万历前期又进行了持续六十年的改革,激发了新的统治活力,再度有效地延续了明朝的统治命运.洪武、永乐和嘉靖、隆庆、万历不同时期的改革模式构成了明朝独有的政治现象,是明朝政治的显著特点.面对不同时代要求而从事针对性变革是明朝立国久远的根本原因,也是解读明朝政治走向的锁钥.  相似文献   

2.
清朝建立全国政权后, 虽积极改善与李朝的关系, 但李朝仍心系大明, 眷恋明朝, 对刚刚建立的清朝表面虽予承认, 背地里却大搞以光复明朝为己任的北伐活动, 并企图与清朝国内的反清势力联手实现“反清复明”计划。伴随着清朝统治的逐渐稳固以及清朝致力于改善与李朝的关系, 李朝逐渐转变了对清朝的敌视态度, 两国关系逐步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些有所作为的君主和政治家都是重视吏治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封建王朝的统治能否相对稳定的根本问题。清朝顺治年间,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顺治帝福临吸取明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懂得要统一中国,“君临天下",其中一个重要的迫切的问题,就是要极力改革明末弊政,注重吏治。他们采取了一些重大的措施来整顿吏治,曾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 清统治者把“定国安民”、“乱中求治”,作为首要的政务。但是,满族贵族集团毕竟只有统治中国局部地区的经验,而缺乏统治疆域辽阔的整个中国的经验,加上明末腐败的官场习气所表现出来的因循守旧、浮泛空言,以及明统治者所造成的视言路为畏途,  相似文献   

4.
清朝统治者们始终都非常重视对蒙古族等制驭统治政策的经营。他们在认真研究总结历代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经略制驭政策得失的基础上,早在后金政权初创之际,就十分注意按照蒙古社会组织经济制度等特点,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蒙政策。其后在实施中经过不断充实、调整、完善,使其成为清朝统治蒙古的主要法规,在有清一代延续近三百年贯彻始终。清朝统治者经历了一百余年时间,才逐渐完成了统一蒙古各部的大业。为此,他们对蒙古实行的统治策略是:既要使其永远不能成为威胁清朝统治地位的北部边患势力,又要通过怀柔笼络蒙古封建主,令其有效地控制蒙古的铁骑劲旅,使其成为清朝统治中国各族人民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进而使蒙古成为清朝帝国北部疆域“不设边防以蒙古为屏藩”的忠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政局动荡,各种分离倾向日益严重,以汉族官僚的任用为由,满族皇室之间争权夺利,导致清皇室内部分裂的迹象逐渐明显。对自我经济利益的极为看重,使得清皇室不能团结起来,抵御南方民军的武力威胁,在后期的谈判中先机丧失殆尽。袁世凯利用皇室内部的分裂,成为操纵清室命运的官僚,最终诱致了退位诏书的出台。与前期谈判内容相比,最终形成的退位条款对皇室利益大打折扣,从皇室的角度来说,清帝退位诏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保护清朝皇帝物质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满族长期以来在我国东北聚居和发展。公元一六一六年,满族建立了一个政权—后金,一六三六年改国号为清。满族在山海关外的东北辽东一带活动达二十九年之久,一六四四年入关统治全中国。一九一一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清朝对汉族的教育,基本上按照明朝的制度延续下来的;对蒙古族的教育,虽然提出了一些禁令(如禁止蒙古族聘汉人教书或担任书吏,学习汉文,用汉文书写公文,禁止蒙古族以汉字字义取名字,等等),束缚  相似文献   

7.
朝鲜半岛在与中国长期的交往中,形成了一种以中华文化为中心的慕华思想,这种思想在朝鲜王朝得以发扬光大。朝鲜自认出身东夷,慕华政策使得朝鲜由"夷"变"华"。李成桂立国之初,请求朱元璋赐国号"朝鲜",从而奠定了双边交往的基调。而箕子崇拜更强化了这种慕华思想,制度上向明朝学习,文化上向明朝看齐,接待明朝使臣的馆驿名之为慕华馆,慕华与事大成为朝鲜王朝对待明朝的基本文化心态,使双边关系成为典型的朝贡关系。朝鲜因"慕华"也变成了"小中华"。而当明朝灭亡以后,朝鲜不认同清朝的中华正统,而自认为是中华世界中唯一的中华余脉。  相似文献   

8.
论金朝华夷观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中华、贱夷狄的“华夷之辨”观念 ,是中国古代居统治地位的民族观 ,这一观念对曾占据中国半壁河山的金王朝产生了重大影响 ,并且随着金朝与汉族王朝交往的增多 ,其华夷观也发生了相当大的演化。大体而言 ,由于受汉文化影响的加深以及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金朝由耻为“夷狄”转向自认为“华”,贬斥南宋及其它政权为“夷狄”。最后 ,为确定自己的正统地位 ,发起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德运之议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清朝统治在全国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机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有的同志认为,明朝末年,清王朝统治在全国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我看未必尽然。当时,国内主要有三股政治势力,即明王朝,李自成农民军的大顺政权和满族贵族的清政权。已经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明王朝,代表着一股腐朽势力,它将被新的政治力量所代替。而李自成的农民军和满族贵族的清政权,各代表着一股新的政治势力,当时它们都有取代明朝建立全国统治的条件和可能。因而不能说,明末清初,清王朝在全国建立统治,已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清代前期利用喇嘛教政策的形成和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朝统治蒙藏地区的政策中,喇嘛教的推行占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政策,清朝利用喇嘛教究竟起于何时?有清一代这一政策发展变化情况怎样?清朝以理藩院管理喇嘛教包括哪些内容?这些问题,以往文章中有的虽已涉及,但分歧较大;有的则尚未谈到。鉴于此,本文拟就清代前期利用喇嘛教政策的形成和演变、理藩院对喇嘛教的管理谈些不成熟意见。  相似文献   

11.
清朝的县级政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的县级政权秦富平满州贵族从白山黑水之中人主中原。为了建立和巩固其统治,沿用了明朝的政治体制,在中央设内阁、六部制,作为其行政中枢机关;在地方建立了省、道、府、州县四级行政管理机构。县级政权是清王朝最基本的统治机构,也是清中央权力所及的基层的行政组...  相似文献   

12.
明朝援救朝鲜抵御日本侵略的决策,不仅有着字小扶危、保护藩属国家的因素,也有着维护辽东边疆安全的利益动机。而晚明以及清朝的朝贡制度,已构成国家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朝贡制度虽然在经济上因为采取"厚往薄来"而成为弊政,但在国家的安全利益上却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2016,(11)
卫所的建立始于明朝,清代逐步对其进行改制和裁并。蔚州卫、宁武所在清朝被改为县和府的过程,与整个清代裁并卫所的大浪潮相契合。而丰川卫和关西五卫在清朝的设立,则是与这一趋势背道而驰,但之后还是被裁并。这些个案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清朝统治者基于现实而采取的不同统治政策,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边区民情,也表明了清朝裁并卫所之时纷繁复杂和曲折反复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权监势力与晚清朝政董丛林有清一代的大监,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朝政的程度看,都远不及明朝。然而,晚清时期,特别是慈禧太后柄政的半个世纪里,太监对朝政的影响力较清前期明显加强,而关键在于出现了一批“权监”人物,他们与朝政发生了密切关系,本文对此试作考察。一...  相似文献   

15.
清代前期,因五台山独特的地理优势,博大而悠久的佛教文化和清朝统治者的极力推崇,五台山藏传佛教渐至鼎盛。清初诸帝多次巡幸五台山;蒙藏高僧频繁朝拜;藏传佛教寺院数量、僧人人数迅猛增加;寺院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为清初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试论明、清两代朝廷控制云南土司手段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朝为维护自身统治,对云南土司采取“恩威兼济”的二重性控制手段,把云南土司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清代对云南土司的赏罚规定较明代有差异,而且对土司作了诸多限制。  相似文献   

17.
弘历的思想统治观念,可分为王朝正统观念与意识形态正统观念。为确立王朝正统思想统治观念,弘历掀起了一场搜剿明末清初诋毁清朝书籍的查禁书运动,并牵引出大量的文字狱,意在从思想层面上维护其政权统治。从个案“谢济世案”和“陈安兆著书案”可以看出,弘历并没有一贯地、强行地利用文字狱维护程朱理学的独尊地位,也没有一味地刻意究责毁低程朱理学的言行。从弘历对讥评满清的文狱的处理来看,凡刺痛了他的一律予以严惩。  相似文献   

18.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从1368年建国,到1644年覆亡,先后16个皇帝,历时277年。这个王朝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很大,它的历史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 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出身贫寒,借助于元末农民起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取得天下,建立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君主专制王朝。由于他来自社会的最底层,深知政权来之不易,为了巩固这个王朝的统治。他奖廉惩贪,注重吏治,减轻赋役,与民休息。即位不久,他曾下诏给地方守令,告诚说“天下初定,  相似文献   

19.
论事大主义与朝鲜王朝对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事大主义是儒家一种外交理念 ,是小国保存自身、应对大国的策略。它发端于东周 ,广泛存在于古代的儒家文化圈之内。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中亦存在于分裂时期诸政权之间、周边藩国与中央王朝之间。而在朝鲜半岛与中原王朝交往中尤其重要。朝鲜王朝高举事大主义的大旗 ,诚心事奉明朝。形式上它依从儒家礼仪制度 ,奉行朝贡之策 ;思想上归依中华。朝鲜对明朝行事大之礼 ,明朝则对朝鲜采“字小”之策。维护朝鲜的利益不受侵犯 ,是壬辰战争时期明朝出兵援朝抗倭的原动力。正因为朝鲜对明朝采取慕华、事大之策 ,所以明代中朝关系成为典型的宗藩关系  相似文献   

20.
明与北元——蒙古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元朝是我国历久上著名的大一统王朝。一三六八年明军进入大都,从此,在元朝旧有的版图上出现了明朝和北元——蒙古两个并峙的政权。北元——蒙古的汗统是成吉思汗——元顺帝皇统的延续,北元——蒙古自认是元朝的继承者,对这一基本事实,明朝和清朝统治者都是承认的。北元——蒙古和明朝一样是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我国的政权。 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宋齐梁陈与魏齐周隋并立、宋与辽金对峙的两次南北朝,明与北元——蒙古也被当时的蒙汉统治者和人民群众称之为南北朝。明朝和北元——蒙古的对峙,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南北朝。 国家的分裂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符合人民的愿望,南北朝总是暂时的。二百余年间,明朝与北元——蒙古的政治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最后终于在十七世纪中期由后金——清完成了重新统一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