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一个美籍华人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你根本不用去想,你就已经是世界上最牛的两个文明的继承人。"郭怡广这样说道。吕天菲对于自己美籍华人身份的看法是:"这取决于跟我说话的人是谁,这其实是他们的看法,而我对于自己身份的认知在不断变化。文化差异面前,我们真正能做的就是做好我们自己。""我  相似文献   

2.
人生导师     
正记得有过这样一句话:"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但是我还想为这句话再加一句,那就是:"好的教育方法和言行能让学生受益终生,并且这样的老师在学生的人生中起着人生导师的作用。"我的外教就是这样一位人生导师,他用自己的言行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初见:韩国外教的90度鞠躬教我们大一的外教走后,又来了一位新的外教。"长什么样子呢?"同学们个个都很好奇。私底下,大家  相似文献   

3.
玻璃天窗     
对我来说,头顶上的确有一扇玻璃天窗,而且是厚厚的天窗。这扇天窗是客观存在的,是语言的和文化的。这扇天窗也是我们自己筑起来的,是情结的和心灵的。我曾听过前美国农业部副部长任筑山博士的演讲。他的演讲主题是"有没有玻璃天窗,从我个人的经历谈起。"有没有玻璃天窗呢?他说玻璃天窗是一个人为设定的东西,认为它有,它就存在;认为没有就不存在。但几十年来,这个问题却始终萦绕着他。我曾经与一位相当成功的中国人交谈。我们坐在一  相似文献   

4.
Mr. Lu     
正在一个几近全民疯狂的英语时代里,属于落伍者的我也能够听得懂点儿英语。作为学中文的"英语困难户",每周的英语课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提心吊胆的煎熬:生怕老师提问到自己,人一站脸一红心一跳,直接"忘词"了。坦白地说,我怕说英语,怕发音不标准,惹人嘲笑。偏偏怕什么,来什么。坐在研究生口语课的多媒体教室里,我忐忑不安地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外教。先生的英文名字,不爱背单词的我至今默写不出,真是惭愧。估计先生也知道中国学生喊老师外国名字的难处,就让我们称他为"Mr.Lu"。  相似文献   

5.
Keller的出现,让我忘记了直面外国人的紧张。每次发言我都知道她那如妈妈一般的目光会在那里守候,给我勇气。我尚记得,六岁时的我,在山城第一次见到"老外"时,那种又兴奋又紧张的心情。一个大眼睛、高鼻梁,一头银灰色头发的男人,亲切地对着我们说了声"Hello!"我和一群小伙伴尖叫着跑了,事后还为"那个‘老外’究竟是向谁问好"争个不休。那时,我甚至不知道还能给自己起一个英文名。中学时代的我,和大家一样,坐在课桌前跟着老师大声重复着英语生词,在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6.
正居里夫人有句名言"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唯一秘诀"这是美国作家默里的经验之谈。可是,在一个夸夸我自己的教学环节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小学的孩子每当谈到自己的优点时都低下了头,放下了手。自信是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可是在我们身边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家孙冶方偶遇舞蹈家资华筠,得知资华筠是著名学者陈翰笙的学生,便主动告诉她“:你的老师是我的引路人。我是在他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并且对经济问题发生兴趣的,所以我很感谢他。”后来,资华筠把这件事告诉了陈翰笙,陈老却说:“不记得了。”资华筠以为陈老年事已高,记忆模糊了。嗔怪老师,人家大经济学家称您是引路人,您怎么把人家忘记了?不料,陈老却十分认真地说“:我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因为怕重犯,至于做对的事情,那是应该的,记不得那么多了。孙冶方选择的道路和成就,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没什么功劳。”“不记得自己曾为一位…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6月16日凌晨,当我在床上辗转难眠,百无聊赖地打开电脑查收电子邮件时,一封来自法国科学院的信映入眼帘:马黑荛先生逝世……在那一刻,仿佛有那么一秒,整个世界都停止了。法国科学院著名数学家,巴黎大学数学院院长……我的老师——马黑荛(Marie-Jose)先生——逝世了。从此讲坛上少了一个瘦削高大,头发灰白,讲话时双目凝神的身影,少了一位心系学生,热衷于中国文化,并为自己取了"马黑荛"这个相当中国化名字的法国教育家。中国迷马黑荛我还记得代表所在中国学校送他一幅书法时,他脸上的惊喜。那是一个写在扇面上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的故事,今天我就讲给大家听听。在大厅、柜台、我的左邻右舍,很多人不止一次地问过我一个相同的问题:"你为什么选择社保?"我说:"那是一个故事。"记得那是个冬天,当时我还是一名大四学生,来中心为家人咨询、办理养老保险转移手续,这  相似文献   

10.
记得中学时学过《孔乙己》这篇文章,孔乙己那时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和"满口之乎者也"。并且在文中三次"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让整个酒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不幸地成为了"所有喝酒的人"的笑料,成为了丁举人这样的"上层"读书人的"替罪羊",为他们背了"黑锅"。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群病态的灵魂,是病态的快活。  相似文献   

11.
正柳素英想要结合美剧的表达方式,加上中国的戏曲元素,做出几部能让中国年轻人喜欢看的戏。除了这个大梦想之外,柳素英今年还有个小小的梦想:"今年是中国的马年,我希望自己能够在马年跑完一个马拉松,成为真正的千里马!""奶奶,您听我说!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这是京剧《红灯记》的经典唱段。而这是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大牌云集的谍战片《一号目标》的新闻发布会现场,这一广为人知的《红灯记》选段出自在场的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姑娘口中,她就是我们文章的主人公:来自美国的柳素英(Elyse Ribbons)。一曲过后,在场的包括翟俊杰、蒋勤勤等明星无不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容易让人记住:一种是有恩于自己的人,一种是伤害过自己的人。 仔细回想一下,那个周末我的心情并没有多么不好。 我只是在买帽子,因为多年前有人说过帽子戴在我头上显得俏皮可爱,我记住了这句话,从此有了搜罗帽子的嗜好。  相似文献   

13.
正青奥盛会亲眼看"内德是我们学校的高年级学长,能看到他,我太激动了!"走进南京青奥会男子花样击剑的比赛馆,眼尖的凯莉一眼认出了来自本国澳大利亚的青年运动员内德·菲茨杰拉德。每当内德上场,大家便挥舞着自己制作的澳大利亚国旗,不停地为他加油。赛场上的内德听到来自祖国同龄人的呐喊,激动地不断向他们挥手致意。"是你们的鼓励,使我取得了这  相似文献   

14.
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发这篇,还是决定发。这篇文章,是纯粹的伪科学。这些年,我用这个理论验证过无数情感方面的事,几乎没错过,但这只是我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5.
提起高汉青,中原腹地的河南百姓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不就是那个《钟与鼓》的主持人吗!","高汉青,那可是河南电视台有名的主持人了。"早春二月,带着一个个疑问,我们走进了电视台那高耸的新楼,采访了百忙中的高汉青。初见走下荧屏的高汉青,我们觉得她是那样平易近人,声音温婉清脆。听她说话,尤如一条清凌凌的河水从你身边涓涓流过。她是那样直率坦诚,一下子便缩短了我们心灵的距离。汉青开门见山,首先声明自己并不是什么成功人士。她说:"这跟我的职业有关系,使大众更多地认识我。其实我觉得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离各…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经常谈论"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但想要取得成效,仅仅依靠讲述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推销"中国故事。不久前,我和厦门大学MBA的一个班级一同在华盛顿特区,面对美国学生对中国品头论足、挑剔质疑的情形,一位女学生深感受伤,也十分生气,在向我抱怨此事时不禁潸然泪下。她说:"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向他们去证明我们自己。"我回答道:"你说得对,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我们无须证明自己是谁,但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实现自身目标,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帮助人们了解中国,我们都必须采用某种方式证明自己。"  相似文献   

17.
正"兵团人是最可爱的人""记得小学毕业时,两位学长来支疆。回家探亲时说,他们在石河子,穿军装,吃军垦馒头,抽莫合烟,住地窝子,改造大戈壁。他们是兵团人。我很羡慕,于是便有了‘兵团梦’:想看大戈壁,想见兵团人。不想几十年后,我真的来到了石河子。除了没穿军装,没住地窝子,其他都尝试了。我成了半个兵团人。"我来到石河子,做了兵团人,在这片绿洲上种下一棵小白杨。原来,这就是我的兵团梦。"这是荣获首届"绿洲友谊奖"的张文杰先生对于兵团的印象。澳  相似文献   

18.
不由自主地开始想念菲利普了.菲利普是我的高中外教,来自美国路易斯安那,那个他每每向我们介绍时,都会满带着自豪的城市.犹记得他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虔诚地说:"路易斯安那是我的家,身体之家,灵魂之家."眉宇间闪烁着诗人般温柔的思念. 邮箱里他最近一封邮件来自2014年3月,他写道:"嗨,童,我依旧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中国学生的好习惯难以形成?尤其是我在马来西亚发现,这里的学生拥有很多中国学生不具备的特质……"脑海里浮现出他第一次和我们说起"困惑"这个词语时的画面.那天外教课上,他叫我们依次教他说一句普通话,他别扭的发音引来同学们此起彼伏的笑声.他没有生气,只是严肃地摸了摸金色的短胡子,失望地叹了口气,若有所思地闭上了眼睛,然后又缓慢地睁开,问我们:"你们怎么可以嘲笑一个虚心学习语言的老外?这太让我困惑了."教室里的笑声戛然而止,我们沉默了,几十张尴尬又惭愧的脸庞都躲到了各自的胸前.  相似文献   

19.
来自加拿大的Starr带来了新奇、幽默的英语课,她的"没有错误就没有完美"这句鼓励的话给了我一份学习的自信、一份人生的自信。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效应     
能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他人,往往是人际关系好的必备条件。记得四年前我刚留学回来时,首先想到的是要买一部车。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估后,我决定买一部绿色的中型轿车。当时我的印象是一般人的车都买白色或黑色,所以自己要选一个独特的,这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