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恋是婴幼儿与成人最早建立的关系之一,依恋关系的好坏直接的影响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程度的好坏,依恋在儿童未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依恋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影响,依恋还会影响儿童未来的同伴交往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蒋丽华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儿童的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重视和发展儿童个性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应针对儿童个性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 ,使儿童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进而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重视活动与交往 ,进行合作学习 ,为儿童逐渐形成自由而和谐发展的个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选取南京和苏州3所民工子弟学校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南京市某公办初中学校城市户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Y·G-WR个性量表对其12个个性特性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除主客观性无显著差异外,流动儿童抑郁性等11个个性特性的表现均显著差于城市户籍学生;(2)除情绪变化、活动性、细致性、社会向性无显著差异外,民工子弟学校女生抑郁性等8个个性特性的表现均显著优于男生;(3)民工子弟学校初一学生思考向性表现显著差于初二学生,初三学生攻击性表现显著优于初一学生,其他特性均无显著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4.
陈国庆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23(5):7-10
教师专业化是小学教师职业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环节,小学教育专家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想所在。它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宏观的教育研究视野、浓厚的理论热情、宽广的知识结构、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造就小学教育专家的基本途径包括:基于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教师理论研修;基于教师任职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基于教师自身教学实践的教师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永惠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9(2):83-87
要形成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必须克服家庭教育中的过分娇惯溺爱的现象,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引导儿童顺利而健康地实现社会化的过程,要“望子成龙”,必先“望子成人”。 相似文献
6.
刘骏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92-94
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逐步稳定、渐趋完整、鲜明独特等特点.高校共青团工作要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征,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正确把握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发展与注重规范引导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8.
江玉安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72-78
为了适应淄博师专升格后发展的需要,为全面提升当地乃至全省、全国的农村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我们于2004年7月至12月间,对农村小学教师及师范教育状况、特别是淄博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小学未来几年仍需要一定数量的教师,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他们献身农村教育的信念有些缺乏。本调查给当前师范教育带来了三点启示:明确目标——服务农村,培养专科层次人才;改革课程——面向农村,提高培养质量;优化途径——强化实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苗丽萍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1-92
本文从教师个性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影响出发,分析了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述教师应具备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0.
隐性课程对小学儿童性别角色发展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从教师队伍结构及教师期望、教材及课外读物的内容、校园的精神环境三方面入手分析了隐性课程对小学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优化小学教师队伍,改善教师观念;改革教材内容,淡化传统性别角色观念;重视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给儿童提供优质高效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论个性发展与推进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理论与实践的努力方向,其核心是“个性发展”。文章阐述了关于正确全面的了解“个性”与“个性发展”的含义;指出要把握学生个性发展在素质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说明在大学教育中如何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得出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周遵新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5)
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是一种必然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进行良好个性心理与行为的培养,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为此就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行了探究,以期起到优化教学环境,融洽师生关系,发展学生个性,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占华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7-19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现有许多学生最头痛的就是作文了。为了解决小学生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问题,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下每一天的所见所闻,把所见所想的自由自在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撇弃所有的规条,所有的束缚,所有的框框架架,唯有让真实情感自然流露,才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学校音乐的文化价值,及其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影响,是一种新兴音乐文化教育观,对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视角,对学校音乐进行社会文化的审视,以期寻求一条发展学生个性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15.
张玲玲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4):76-78
注重教育的个性化,使得教育适合个性发展的需要,这是产生创造性的土壤,是社会发展的源泉,是教育的根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施因材施教,加强群体互动,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社会性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时代需要高素质小学教师,高等数学在高素质小学数学教师培养中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为高素质小学教师提供了数学学习的心理体验、必要的思想方法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基础,它又是培养理性思维能力最好的载体,以及提高科学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个性是说明具体的活生生的和特殊的人的一个概念。研究人的个性心理结构、心理特征和个性形成是个性心理学的主要任务。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应是每一个教师都要研究和思考的课题。个性,是指个体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包括人的需要、情感、意志、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也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个性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人在出生后就立即形成的,而是在心理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形成的。这个“一定水平”指的是儿童的… 相似文献
18.
欧小松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2):138-140
在高校管理中,对学生的共性制约过多,必然会扼杀或者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僵化的管理模式,这样就会使学校失去活力,难以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将会成为一句空话。要发展学生个性,就要减少过多的不必要的共性制约。第一,要形成开放式的学生管理模式;第二,要强化学生社团的建设与活动;第三,要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9.
叶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282-284
马克思的个性思想的发展过程,围绕“个性自由及其实现”问题展开,经历了五个发展环节:‘‘理性指引”——“意志自由”——“人的异化和人的解放”——“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其思维进路为“理性本质、自然本质与现实存在的关系”——“个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现实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颖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142-145
农村小学教师从业过程中其生存状态令人堪忧。这使他们的专业发展遭遇各种问题。只有关注农村小学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的精神需求,为他们建立完善的培训及保障机制,才能切实帮助他们实现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