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浅论英汉颜色词文化上的不等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英汉颜色词文化上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颜色偏向的不同,另一方面是引申义的不等值。本文拟从这两方面就英汉颜色词文化上不等值问题进行讨论,并扼要阐明造成这一文化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同,它们在意义上不可能完全对等,因此给初学翻译者带来困难。他们往往在对应词之间画等号。把它们当成完全等值的词来译,因而造成语义上的失误。英汉词汇的对应情况大致上可归纳为词汇偶合、词汇并行、词汇空缺和词汇冲突等四种情况。所谓词汇偶合是指两种词汇在意义及应用上极其相似;而词汇空缺是由于自然环  相似文献   

3.
英汉词语的不等值现象与跨文化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真正的英汉词语对等应该在各自文化中的含义、作用、范围和感情色彩的影响等方面都是相当的.但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因而,在汉英和英汉翻译中不存在某种绝对的对应.因此,不断地把两种文化加以比较并探讨语言的文化差异,对翻译工作者和语言学习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语言中,词语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部分,所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分析和比较词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主要表现在词语的不等值现象、词语的概念和范畴、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词语的联想等方面.英汉词语不等值现象的产生主要源自三个方面:(1)由于生活经验的差异而引起的词语不等值现象;(2)由于人们世界观不同而引起的词语不等值现象;(3)由于语言、文化本身的原因而引起的词语不等值现象.建立文化对等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原则加以考虑:(1)直译以保留原词语的形象说法;(2)采用内涵相似的英汉表达法;(3)意译;(4)音译;(5)直译加注;(6)音译加注等.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很多词在两种语言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有些词虽然可以在两种语言中找到相对应的词,但在语义与文化层面上有很大的不同.从语义学角度出发,就英汉词汇的概念意义和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差异所造成的英汉词义的非对应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词汇除了基本的概念意义外,还有丰富的关联意义,它们主要是内涵意义、感情意义、搭配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关联意义是开放型的和不稳定型的,同一个概念意义的词语的关联意义可能不同。在英汉两语言中,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关联意义存在着很多不对应现象。本文从两方面阐述了不同种类关联意义的不等值及不等值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出发,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一些词汇常出现的非对应和非重合的现象.针对旅游外宣翻译中由文化空缺所产生的文化负载词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旅游外宣资料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三个补偿策略,以减少文化负载词引起的信息缺损和文化误导,顺利实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7.
英汉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比较及其翻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动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都很高。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动物所承载的意义也就会出现差异。文章从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意义基本相同、部分相同、完全不对应、呈现语义空缺四个方面,对动物词文化意义的产生作了比较,并对如何保留动物词翻译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英汉对应比喻性习语中,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常选用不同的喻体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意义,即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本文从两种语言所植根的文化渊源角度对英汉对应比喻性习语中这一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具有强烈的文化特色。从地理环境、习俗文化、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四个文化侧面入手,探讨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根源。英汉习语大致可分为全对应、半对应、非对应三种对应关系,针对这三种对应关系,提出英汉习语翻译的三种主要翻译方法,即直译法、套译法和意译法。并指出英汉习语翻译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语义和文化特征的角度来说,英汉习语可分为三种对应关系:对应、半对应和非对应;本文论述了习语语用效果等值的实质;提出确保语用效果对等的翻译是习语翻译的重要原则;着重探讨在半对应关系和非对应关系时,英语习语翻译实践中实现语用效果对等的行之有效的变通手段.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的不少成语源于<圣经>,其字面意义与有些汉语成语极为相似,但事实上它们的语义并不对等,各自的文化内涵截然不同.从英汉传统文化的差异入手,对几个源于<圣经>、又常被误译的英语成语的文化涵义进行分析和对比,辩明了它们的正确内涵,并就它们在英汉传译过程中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和日语中存在很多意思相近、用法相同的同形词,给语言相互的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但不留意的话就会掉入同形词的陷阱,使人们在交流中产生各种误解,严重的甚至引起摩擦。因此,中日同形词的对照研究对排除文化障碍也有意义。以中日同形词“先生”为例,对其在两种语言中的词义、用法、色彩等进行了对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汉语的“先生”具有不稳定性,词义一再萎缩;2)历史地看在感情色彩方面汉语的“先生”含褒义、贬义、中性,日语的「先生」基本上为褒义;3)语体色彩方面汉语和日语的“先生”相同,都可用于口语和书面;4)汉语的“先生”只是一个称呼词,而日语的「先生」既是称谓又是职业;5)日语“先生”一词增加了“对他人亲密的或带有玩笑的称呼”这一义项。  相似文献   

13.
外语教学应该重视文化对比 ,因为语言差异往往来自其传承、规约于不同文化的差异 ,或者说是语言世界观的差异。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 ,就是广义的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结构上的差异 :英语受制于曲折型语言的思维方式 ,汉语受制于综合型词根语的思维方式。这种差异 ,以其对词汇系统的影响而导致产生的语义层面上的空缺、抵牾 ,最是令学习者困惑。本文从跨文化传通的角度入手 ,在语言分割、词汇空缺及修辞意义三个层面上分析、比较了英汉词汇语义结构的不同文化内涵及其投射带来的影响 ,并对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词汇产生歧义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一词多叉、词义变化、英美同词异义、汉英文化差异几方面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英汉诗歌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提出在英汉诗歌翻译中首先要保证原文隐含意义的准确转达,在没有文化冲突的情况下兼顾形象意义和字矶意义,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译出原文的准确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仅仅一个"红"字就出现过许多次,人名、书名、地名、词曲和诗词中反复出现。而"红"字的涵义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对其翻译构成巨大挑战,从巴斯奈特领军的文化翻译学派对翻译活动中文化传递的主张来看,杨宪益翻译《红楼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异化策略,目的是为了保存民族文化;而西方翻译家霍克斯受当时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更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  相似文献   

17.
"惭"、"愧"义变的条件、过程和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惭"、"愧"句法环境和语义环境,认为其义变是中古汉语句法和语义条件下促成的词义引申的结果.同时,通过"感谢"义的多个词汇化形式的考察,认为"惭"、"愧"义变的动因具有文化上的理据.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西邪教观念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是中文专有名词。Cult词源并无贬义 ,近代以来 ,Cult虽引申出一定贬义 ,却不等于中文的邪教含义。因此 ,将法轮功译为Cult易于引起西方社会的误解。邪教虽产生于新兴宗教 ,但新兴宗教未必都是邪教。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西方对待邪教的态度和政策并不相同 ,但法轮功却无疑是真正的邪教  相似文献   

19.
在跨文化交际中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人之间的交际不仅涉及语言 ,而且涉及文化。因此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 ,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 ,可以减少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交际受阻。本文以中英文化差异为视角 ,分析文化差异对词义理解造成的障碍 ,以期英语学习者在交际中能更恰当、更准确地使用英语词汇  相似文献   

20.
从联绵词看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字和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字是音形结合的书写符号,词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就联绵词而言,承认它是由字构成的词,但它的字形又与词义无关,而是"因声表义",可以说,联绵词的形音义关系集中反映了汉语字词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