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美国"学院左派"学者伯特尔·奥尔曼关于市场是绞肉机、任何类型的市场都是和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改良和完善市场机制,使其保持生机和活力,在经济与科技等方面有新的很大发展;现实社会主义搞计划经济,最终陷入严重困境;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事实,都证明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和经济运行方式,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坚持、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式的渐进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可以称之为中国式的渐进革命。中国走向市场经济不能说已经取得成功,还处在转轨的阵痛之中,但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也不是有利无弊的路,但它毕竟是一条可行的路,是利大弊小的选择。中国式的渐进改革这个命题有三层含义:第一,它是一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革命;第二,它具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渐进性;第三,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的市场经济理论解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赵磊 《学术研究》2005,(5):36-42
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才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三农问题"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其实是内在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之中的;农民的破产、农业的凋敝、农村的衰落,是市场经济在中国展开的必然结果.20世纪80年代的承包制重新复活了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承包制的成功只是证明了小农经济的合理性,并没有证明小农经济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消亡是必然的,只有"消灭小农经济"才能解决"三农问题".中国的国情和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消灭小农经济的道路选择并没有最优解,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只能是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具有世界意义,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普照的光”。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必然用整整一个历史阶级,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个历史阶段,就是不可逾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要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和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历史任务,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只有精神文明搞好,才能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资本主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宏观调控基本法立法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曦 《江西社会科学》2005,(11):178-180
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为保证宏观调控科学、安全、高效运作,必须走依法调控的道路。基于市场经济规律的共性要求,我国需要加强宏观调控立法;基于我国国情的个性需要,我国需要制定一部权威的宏观调控基本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建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换 ,既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也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共同性 ;既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 ,也反映了社会主义顽强的生命力。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两种模式的交替 ,除了存在着人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外 ,还存在着客观条件的制约 ,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状况 ,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  相似文献   

7.
王进 《兰州学刊》2007,2(3):35-3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者和倡导者.  相似文献   

8.
“准市场经济”理论是在社会主义经济计算的可能性的大争论中形成的,其实质是计划经济。“准市场经济”理论必然失败。因为它否定市场价格的调节作用,对影子价格的功能评价过高,把中央经济决策绝对化,对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准市场经济”与真正的市场经济在运行基础、行为主体、激励机制及管理体制上存在本质的差别。中国只能选择市场经济道路。  相似文献   

9.
90年代河北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繁荣,需要完成一个重大的转折,这就要做出一系列新的选择。发展与繁荣是梦想还是将成为现实,就决定于我们能否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在这条道路上选择成本低、速度快、效益高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选择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启动点和加速器。需要选择的问题很多,关键是我们必须把握住有选择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基于以下原因,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问题长期没有解决:1.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特定的政治气候;3.理论与实践的负反馈;4方法上的片面性。而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最终为中国人民所解决,绝非偶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铺平了道路;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则是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更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可以称为"前市场经济"或者"不发达的市场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第一阶段;近现代的大工业商品市场经济是第二个阶段;"现代化以后"的金融市场经济是第三阶段。中国真正建立起工业化体系是在1949年以后,因此经济转型有三个特点:第一个转型是20世纪初,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转向现代工业经济,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而90年代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已经开始了"后现代化"——"新经济"。因此,当我国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还没有完成,第二个转型也已开始了,要从还没有完成的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型,这是两个转型的重叠,也是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这就是中国社会经济的特殊性。与此相适应,中国的思维方式也要改变,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二十年代,俄苏诗坛上崛起三位女诗人。她们是:安娜·安德列耶芙娜·阿赫玛托娃、玛丽娜·伊万诺芙娜·茨维塔耶娃和薇拉·米哈伊洛芙娜·英蓓尔。在二十年代苏联诗歌第一个繁荣时期,她们都是诗坛上才华横溢的有影响的诗人。经过时间的考验,现在,她们的诗名越来越大,尤其阿赫玛托娃和茨维塔耶娃,研究者和读者越来越多,获得了大诗人的桂冠。然后,她们三人,一开始却是以不同的流派登上诗坛的。当今批评界认为,从十月革命起,尤其是在二十年代,苏联诗歌的发展存在着两个互相斗争而又相辅相成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虽已起步,但在体制上还很不完善,为了促进并尽快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有力的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繁荣,改进和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显然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经济发展史和经济学说史这两个角度 ,对世界市场经济的古典形态、现代形态和当代形态及其依次递进进行了新的解释 ,认为以工场手工业为基础的早期世界市场经济的轴心在“工厂”(企业 )而不在“市场” ;在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近代世界市场中 ,经济发展的轴心则由“工厂”转到了“市场” ;50年代开始形成的现代世界市场经济则是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市场经济 ;90年代初掀起的经济全球化浪潮 ,使“市场”和“工厂”合而为一 ;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再是产品过剩危机而是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哈·宝音陶格套夫主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浅析》一书,显然是深入宣传坚决贯彻邓小平理论与十五大精神的产物,是一部宣传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好教材,它及时地填补了整个内蒙古自治区以及蒙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场高度繁荣的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一、从微观层次来说,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深入探讨了亚当斯密以来三大市场经济定理的后殖民话语误区,指出中国跨越西方现代性道路的预设并走出创新型国家建设与现代化自主模式的道路,特别从文化繁荣、文化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文化资本的话语权创新和文化繁荣的科学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是现实主义创作论的奠基者,是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倡导者。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他们在一系列论文和书信中,用现实主义观点评论作家和作品,留下了宝贵的文学理论遗产,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马克思的《英国资产阶级》、《致斐·拉萨尔》,恩格斯的《致斐·拉萨尔》、《致敏·考茨基》、《致玛·哈克奈斯》等,都是阐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重要著作。百多年来,全世界进步作家都是以这些光辉著作为指路明灯的,在我国也不例外。但是,对这些著作内容的理解,历来有不少分岐和争论,近几年来,我国文艺界思想比较活跃,对此也争论相当热烈。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创作论进行再学习是完全必要的。这里,就其中某些问题,谈点个人学习心得。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需要宏观调控;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健全新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实现一系列的转变,调控对象、调控内容、调控方法、调控手段、调控范围都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宏观调控的关键,对国家繁荣和富强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 ,在给我们带来繁荣的同时 ,一些消极的东西也随之侵蚀着人们的灵魂。医学伦理的教育应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 ,坚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的医德医风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