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兴林 《唐都学刊》2001,17(3):29-31
当白居易以文学家的审美眼光观照《长恨歌》时,言辞中潜溢着欣赏之情,而当他以政治家的功利眼光审视《长恨歌》时,往往又流露出轻视之意。封建文人所肩负的双重角色、所固有的矛盾人格,造成了白居易矛盾心态的出现。白居易以归类的方式重申了他对《长恨歌》主题归属的定位,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解开这一矛盾心态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王辉斌 《阅江学刊》2012,4(5):117-124
《文苑英华》所收录之20卷“乐府”与20卷“歌行”的实况,充分反映了李防、宋白等人乐府认识观的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乐府诗的编录与整理;二是认为“歌行”即新题乐府;三是既注重唐人的古乐府,更注重唐人的新乐府。这些认识,对于周紫芝《竹坡诗话》于“本朝乐府”的评价、郭茂倩《乐府诗集》于“新乐府辞”的收录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之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凉伎琐议     
《西凉伎》是古代西域音乐、歌舞进入玉门关后,在河西走廊长期流传并吸收了部分汉族文化而定型的一个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类,其内容起初包括音乐、舞蹈、杂技等。到了中唐时期,它又成了元稹、白居易“新乐府”诗歌中“即事名篇”的诗题。它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尤其是在...  相似文献   

4.
陈百川 《东西南北》2012,(17):68-69
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号称“诗王”。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为时而著,歌诗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5.
韩愈和白居易交游考刘国盈在中唐的文坛上,有两大文学改革运动: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韩愈和白居易就是这两大文学改革运动的领袖性人物。然而,这两大领袖性人物的关系,却相当冷淡。李汉编《昌黎先生集》,称“得赋四、古诗二百一十、联句十一、律诗一百六十、杂著六...  相似文献   

6.
一、珍惜志怪小说这份文学遗产作为古小说的一种类别,志怪小说似乎一直受到歧视或批判,唐代刘知几在《史通·杂述篇》中说“求其怪物,有广异闻,若祖台《志怪》、干宝《搜神》、刘义庆《幽明》、刘敬叔《异苑》,此之谓杂记者也”。列举了他所认为这一类作品之中影响较广的一些代表作。接着他进一步就题材内容有所分类,肯定了“若论神仙之道,则服食炼气,可以益寿延年;语魑魅之途,则福善祸淫,可以惩恶劝善”。继而,他说“及谬者为之,则苟谈怪异,务述妖邪,求诸弘益,其义无取”。实际上,他除了对服食求仙以及因果报应这两类作品给予高  相似文献   

7.
元人白朴的《梧桐雨》杂剧是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的著名历史悲剧。在历史上,李杨故事本身是极其离奇的。“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这在帝妃关系史上,诚为罕见;况且,它又与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纠合在一起,就显得更加复杂了。从而使许多反映这个故事的文学作品也往往呈现了复杂的状态。在白居易《长恨歌》和洪升《长生殿》的主题讨论中,  相似文献   

8.
说起苏东坡,人们都称道他是文学艺术上的全才,其实他还精通医药,这从他的文章、信札和别人的笔记以及《苏沈良方》一书中,可以找到不少材料。《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子部五·医学类》:“二人(苏轼、沈括)皆不医名,而皆能通医理。”但在“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的封建社会里,士大夫辈对医药一行是不屑为之的。苏轼精医术除个人爱好外,主要原因是他在仕途上一再受贬谪,接近下层人士,同情人民疾苦,因而留意于“卧者使之起”、“鬼门转其足”的“歧黄”之术,诚如明刻本《苏沈内翰良方》序所称,这是“坡老之隐抱”。据记载,苏轼于宋哲宗元祐五年来杭州任知州,是年杭州瘟疫流传,他献出早年得之于四川隐  相似文献   

9.
试论黄老之学的理论特点与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黄老学派是战国末至西汉初期出现的道家新流派,这个学派建立的学说体系就是所谓“黄老之学”,它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和思想演变的产物。那么,黄老之学作为道家新流派的理论“新”在哪儿,具有什么特点?它在思想史和社会史上起了什么作用?本文试作探讨。一、黄老之学的理论特点首先,黄老之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杂采众家之言。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评论道家的理论特点是“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记  相似文献   

10.
一、“中间制度”的性质“中间制度”这一概念的产生应该归功于M·卡莱茨基,他采用这个概念来解释一种被他认为是新历史现象的制度①。“中间制度”既不全然是资本主义的,也不全然是社会主义的。它在许多方面都是“中间”的。首先,它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这是  相似文献   

11.
一据《三国志》记载,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气度恢宏的军事家。他外形英俊威武,内心忠诚事主,矢志不移;他有过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勇冠三军,擒邓龙,战曹仁,“跨马(扌乐)阵”,不避矢石。他重友多情,慷慨好施,曾“推道南大宅以舍策”,与孙权、鲁肃情同手足;他“性度恢廓”,“雅量高致”,能“折节容下”,因此程普等新老将领皆对他赞不绝口。他多才多艺,精于音乐,时人誉之:“曲有误,周郎顾”。孙策称之为“英(亻隽)异才”,孙权赞之曰:“公瑾雄烈,胆略兼  相似文献   

12.
<正> 自刘鹗(1857--1909) 的《老残游记》问世以来,有人以“谴责小说”目之,有人以“反动小说”批之。《老残游记》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小说,人们似乎都忽视了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叙》中对《老残游记》所作的自我说明。他在《自叙》中认为,“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哭泣分两类:一为“无力类”;一为“有力类”。“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他说,他的《老残游记》则是后一种“有力类”哭泣:“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这一说明,应该说是符合《老残游记》的实际的。那么,刘鹗又是为着什么而“哭泣”呢?  相似文献   

13.
论白居易的思想创作分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唐诗者一般以元和十年或元和五年为界划分白居易的思想创作分期。本文 作者认为,应以长庆二年白居易自请外任为界,重新审视其思想与创作情况。原因是:1.元和 五年改官或元和十年遭贬,并未使白居易放弃对现实的关注,他依然满怀希望,写作讽谕诗干 预时政;2.白居易的侧重现实政治功利的诗歌理论在元和十年后成熟,此时他讽谕诗数量减 少,是同他不在谏官其位的职责观密切相关的;3.白居易诗的闲适心态和好佛趋向与他时运 不利又始终关心现实、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意识息息相通,是他对时君失望的痛苦的心灵反映。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故事新编》因取材与经营的特殊性而使研究界众说纷纭。本文回顾50年代中期及新时期先后发生的两次集中论争,认为这种作品有三种类型,不能一概而论,但都不失其历史小说的性质,其中的虚实成份并不与创作的成败或优劣成比例。而鲁迅所承认的“油滑之处”,乃是大手笔不得已而用之的险笔,利弊互存。毁之曰“缺点”、“败笔”固非所宜,誉之为创造“典型的一个重要手段”亦不见得允当;他是在不相称中反求相称,鲁迅自己既不望全然有功,我们也不必全然认作他的自谦。  相似文献   

15.
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启蒙意义及局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对传统民本思想有六大突破:把维护天下人的“自私”、“自利”作为为君之“本”;把“在万民之忧乐”作为“公天下”的基本诉求;将民本思想中尊重民意的观念上升到尊重民众权益的思想;认为“以民为本”就是君为民设、君是民仆;君臣都是为天下人服务的,因而是师友关系;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政治观念。由此可见,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但他从传统民本思想中得出的进行社会改造的政治结论,却超越了民本思想,是具有民主启蒙意义的新民本思想。但用近代民主思想来考察,在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没有人权观念;没有“主权在民”的观念;虽然看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弊端所在,但并没有真正看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正是由于黄宗羲新民本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所以它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引发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儒家产生时并没有一种传统,儒家的传统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孔子曾认为他的思想是“以一道以贯之”的,他并没有说明“一道”是什么,而他的学生则把它理解为“忠”和“恕”。《中庸》自称是“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但是从未有人描写过尧舜的传统制度如何。中庸之所以能成为儒家传统的中心概念,是因为中庸是儒家传统的开始。“中”有两层含义,一个是适度的、恰当的,《中庸》:“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论语》:“过狁不及”等等都是此意。另一个含义就是程颐提出的不偏执一端的说法。“中”的思想在儒家的第二代《大学》、  相似文献   

17.
周斌 《东西南北》2012,(21):63-65
在小说《白鹿原》中,颇具传奇色彩的“朱先生”虽出场不多,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每次“现身”都“事关重大”;他大有圣人之风,能上会卦,聪明绝顶,才高八斗,传道授业;他赈灾济民、主持禁烟、规劝军阀,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说明他不仅是位儒雅的文士,更是一条有血性的汉子。白鹿原的乡民视他为怀仁义之心的“圣人”、知晓天机的“神”,他的种种事迹一再被众人神秘而热烈地传诵。陈忠实说,《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就是清代关中大儒牛兆濂。  相似文献   

18.
<正> 《文学遗产》1988年第3期刊有张乘健同志文《敦煌发现的<董永变文>浅谈》,基本论点是说:《董永变文》是中印文学融合的结晶,董永故事在吸收印度神话因素之后才奠定了基础。笔者以为这是颇为片面的看法,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董永故事完全是按照中国的传统人伦、传统心理而创作,并基于中国传统典故而发展演变,《董永变文》完全是植根于中国土壤而独立发展成的民间文学作品。“天女”实即织女  相似文献   

19.
当艾青唱着“归来的歌”,以其沉稳、睿智、精深的风格走上他久别的诗坛之后,评论界几乎出现了“艾青热”,艾青研究工作展开了新局面。在研究者群中,骆寒超是值得重视的一个。当他在《文艺论丛》、《钟山》、《东方》、《浙江学刊》等刊物上发表那些单篇论文时,人们便感到他的评论不随风就俗,从立意到分析方法都在力图追求一种新的角度,新的诗评风格。而他的专著《艾青论》(浙江人民出  相似文献   

20.
王小章 《社会》2004,1(6):18-22
雅斯贝尔斯认为,马克斯·韦伯是一个 集政治家、科学家、哲学家于一身的人物。 “尽管由于命运和环境的作弄,他没有在政治方面享有显赫的地位,但却毫不减损他杰出政治家的本色,他的伟大就像一个没有手的拉斐尔,没有功绩但却有无限的潜力。(雅斯贝尔斯,1992:37)”确实,韦伯终其一生都热衷于政治、渴望献身于政治。而在韦伯看来,作为一个政治家,作为一个如韦伯在《以政治为业》(或译为《作为职业的政治》——编者注)中所说的“为政治而生”而不是“靠政治谋生”的人(韦伯,1998:63),在他献身于政治的时候,他首先必须清楚,政治的根本价值是什么?尤其是在现代世界中,献身于政治意味着什么?当然,要说明政治的价值是什么,首先必须明确政治是什么。从1895年发表“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