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二时期,有的同志离开历史唯物论,离开生产力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来理解生产力标准。提出了错误的主张,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其一,是把生产力标准“自由化”一提出坚持生产力标准,在改革中不要问姓“社”姓“资”的主张;其二,是把生产力标准“简单化”,只从物质条件和生产力的现实水平把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作简单的类比,得出了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结论;其三,是把生产力标准;“庸俗化”。即把生产力标准等同于赢利标准、赚钱标准。如此等等,要澄清生产力标准问题上的理论是非,必须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的基地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十三大上,赵紫阳同志的报告谈到对社会主义再认识中的生产力问题,他说:“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这里,我们从生产力的根本决定性,客观物质性和整体综合性三个角度谈谈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大报告在论述确立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方针,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科学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里包含着二层含义:其一,生产力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其二,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其本身也需要有一个内在尺度,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其自身更需要有精确的规定性。笼统地说生产力水平低是不够的。这就需要研究生产力标准的内在尺度问题。生产力标准的尺度可分为“要素尺度”和“结构尺度”两个方面。对于前一方面已有文章论及,本文仅就生产力的内部结构问题作一些初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大报告深刻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明确地把生产力标准问题作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并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的核心问题提了出来。指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申了生产力标准。“十三大总结了九年来改革和开放的丰富实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把生产力标准提到了第一位。”生产力标准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思想解放意义。第一,恢复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权威,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根本界限。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马克思、思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批判地研究了当时英法两国  相似文献   

7.
以往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谈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出现偏差和失误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足够发达的生产力应该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生产力的发展也构成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动力、任务和目的,是衡量社会主义的最高标准。所有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最终都要接受生产力发展的检验。  相似文献   

8.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总结实践经验,根据我国生产力状况,全面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以此为立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且提出了“生产力标准”,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的核心问题。目前,学术界正在探讨之中。本文谈谈自己的粗略看法,以此就教。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并建立在一定质量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当然也要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标准的基础上才合乎规格。为了探讨这个规格,首先必须制定一套客观地描述社会生产力的指标体系。本文试图在生产力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一套既全面又可行的具体指标,以便对建成社会主义所必需达到的生产力标准进行比较科学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十三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发挥和发展.这个标准的提出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对我国国情进行再认识,也有助于破除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从而使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能够得以健康发展.但是,如果我们对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对我们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 坚持生产力标准,是我们观察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代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界限。从历史上看,唯心史观一种是把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归结为人们之间的政治、精神关系,这是人们都能认识到的“直接了当”的唯心史观,另一种是从理论上承认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关系,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又忽视了生产力的决定…  相似文献   

12.
一赵紫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首先还是让我们看一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  相似文献   

13.
当前,十亿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推进生产力发展。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十年改革的伟大实践,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也是共产党人思维的一次飞跃,这种新思维的出发点及其归宿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通过生产力标准的大讨论,使我们更加明确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劳动者的优化组合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仅就这一…  相似文献   

14.
检验一切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是什么,在当前理论界引起了争论。有两种意见:一种观点认为生产力是唯一的标准。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是生产力标准和生产关系两个标准。因为只讲生产力,容易使社会主义失去方向。对于后一种观点,我不能苟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生产力是最活跃的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是一个社会经济范畴 每一个研究社会科学和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天天都要接触生产力问题。可以说,离开生产力这个基本范畴,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就寸步难行;不去合理地组织生产力,经济工作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多年来,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里泛滥成灾的穷社会主义思潮,其理论上的谬误就在于否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要在生产力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开展生产关系的“不断命革”,搞“穷过渡”,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这些历史教训表明,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要受到惩罚的。 社会科学、特别…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的发展道路,实质上指的是生产力以什么生产关系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形式,或者说,生产力接受什么生产关系及建立在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在什么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所以有个沿着什么道路发展的问题,在于它作为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不可能孤立地存在,而必然与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当今世界,在生产力的发展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区別,是一个客观存在着的事实。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生产力的所有者不同。沿着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的生产力,是归资产阶级所有的。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生产力,则是归人民所有的生产力。再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对生产力的研究,讨论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内在的动力,以及如何建立生产力经济学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要讨论这些问题,深入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首先弄清楚生产力的要素是十分必要的。建国以来,理论界对生产力的要素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争论的焦点在于生产力是二要素还是三要素,即劳动对象是不是生产力的要素。近来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认为:劳动对象(包括自然资源71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马克思所说的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就是生产力的三要素;进入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劳动对象可以“变被…  相似文献   

18.
周和平 《学术交流》2001,3(1):26-28
通过反观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为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参照.经过反复筛选认为,高扬实践观点,坚持实践标准;高扬生产力观点,坚持生产力标准;高扬群众观点,坚持群众标准是我们应当永远记取的最基本的经验.这三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本质、最高层、最具恒久意义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核心观点,是我党制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哲学依据和检验这三条路线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9.
所有制问题的困扰,是制约改革深化的一大障碍,面对着资产流失、效率低下、人心涣散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国有企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在举步维艰之际,我们必须进一步冲破陈旧意识形态的羁绊,在所有制关系变革中坚定不移地把生产力标准贯彻到底。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摆脱困境,迎来光明。一、传统的全民所有制形式不能有效发展生产力的根源在于其内在矛盾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有其历史必然性,也符合唯物史观所指出的社会发展规律。因为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比,公有制能够容纳社会化的生产力,能够使社会经济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生产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同其布局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仅从生产力经济学的角度,对黑龙江省生产力布局的战略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一、“失重”状态的生产力布局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1983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了400亿大关,粮食生产也打破了长期徘徊的局面,突破了300亿斤。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37.89亿元,比上年增长9.3%。但是,这些业绩却是在生产力布局“失重”的状志下取得的,布局“失重”,这对全省经济的起飞,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障碍因素。 (一)生产力梯级带状分布,区际差异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