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瑶学研究与电影《中国瑶族》──有关瑶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探讨赵廷光,刘达成在刚刚闭幕的党的第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十分强调和重视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关系。瑶族,是我国社...  相似文献   

2.
张晓松  李根 《学术探索》2005,(6):102-105
云南“直过民族”传统文化是其民族社会发展的精神文明成果。由于各“直过民族”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导致反映在各自物质和精神文化上也有差异。同时,不同文化形态要素在相互影响下又不断发生变异,使“直过民族”文化形态成为复合性的文化体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直过民族”文化形态中的优秀部分经过改造,升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直过民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其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研究员余品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弘扬中国优秀民族传统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现代化确实离不开传统。不仅教育科学文化的建设如此,思想道德建设更离不开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但是,继承优秀传统是否...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之一提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提出了“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跨世纪的文化纲领.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和美学思想。建立“民族美学”这一新学科,研究这些创造和思想,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它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其次,它在当前美学理论研究沉寂的局面中,可能找到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省委新近提出的“坚持不懈地振兴川剧”,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要求,四川省川剧艺术理论研究会以弘扬民族文化、开拓川剧理论研究新局面为中心议题,于4月上旬在宜宾市召开了第七届年会。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战略高度看振兴川剧的重要意义 会议认为,川剧艺术作为人民群众喜爱的一支艺术奇葩,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2年省委提出了“振兴川剧”的号召,把它作为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7.
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时代意义和基本途径□张吉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只有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我们的文化事业才能健康发展,日益繁荣。...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国先进文化 ,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发展先进文化 ,必须重视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建设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重视和发展科学、教育、文艺、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 ,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吸取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坚持文化的创新建设 ,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论先进文化建设中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琨 《理论界》2003,(5):30-3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实现其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号召全党:“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这样高度重视和深刻阐述民族精神,并写入党的报告,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也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民族…  相似文献   

10.
齐霁 《兰州学刊》2000,(3):61-62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悠久岁月,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道德,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商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道德、特别是优秀传统商业道德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隋文家 《理论界》2004,(1):66-67
一、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必须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成熟了。也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更加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辐射、示范和引导作用。高校有一支高素质的专门工作队伍,他们不仅传播文化知…  相似文献   

12.
在批判“民族虚无主义”的过程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研究,这是建设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为此,本文拟从原则和方法的角度,就传统道德文化的批判继承及其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系,作一初步分析,以求正于同仁。  相似文献   

13.
论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要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维护文化安全、保持国家稳定、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全过程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 ,大力弘扬中、外优秀文化 ,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椰子节”与“三月三”,前者为全省性的节庆,兴于海南建省后的第四年;后者是海南黎苗族的传统民俗节日,始于古代民间。一年一度的“椰子节”与“三月三”,两者相依相随,已在海南宝岛连续举办了五个节庆活动。在欢庆这两个盛大节日时,我们有过许多欢乐,也产生不少联想和思索。今年欢庆“椰子节”与“三月三”,正是全省人民掀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热潮的时候。而今,人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加强社会主义的现代文化建设,这是我们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如何解决好这一新课题呢?我们从“椰子节”与“三月三”节庆说起,也许能从中悟出些道理,得到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尚世海 《理论界》2003,(4):16-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深入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本文仅就民族精神的培育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民族精神?民族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的人的共同体。迄今为止,民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社会形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6.
<正> 为弘扬民族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由天津社会科学院牵头组织,有京、津、鲁、冀等省市150余名学人参加编纂的大型工具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汇典》,最近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一、弘扬民族精神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精神文明的一致性 每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历史,有渗透在其自己民族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民族优秀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灵魂和支柱。当前,我国面临经济建设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如何弘扬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精神文明,使我们中华民族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是时代提出的严峻课题,是摆在每一个炎黄子孙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从民族精神的角度来讲,其重要内容和表现就是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集合体内多民族并存的客观实际出发,建设具有“民族化”风格和色彩的精神文明。早在两干多年前,《礼记中庸》篇就托名孔子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大力革新,中华民族则完整具备了“共同语言”(书同文),“共同地域’’(长城以内广大地域),“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行同伦)及“共同经济生活”(车同轨)的基本特征。此后,又经历了长期的融汇和凝聚的历史过程,牢固地形成了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独特素质的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而在中华民族集合体内,除汉族之外,还有五十几个民族长期共存,们们的历史传统、文化遗产、生活习性、审美心理又各有不同。因此,在中  相似文献   

18.
肖浩辉 《船山学刊》2006,(1):158-161
江泽民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思想,明确提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继续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创业精神,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我国人民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它的产生除了受马列主义的影响外,还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毛泽东的政治策略、军事、哲学、文化、伦理思想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研究这一问题,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互补和交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内聚力,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体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江泽民同志指出“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这十分精辟地论述了创建人类精神文明和传统道德、革命道德的辩证关系。江泽民同志的论述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