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苏南模式"和"外向型经济模式"都是与苏州文化精神有悖的经济模式.水乡生活、远离政治生活和佛教信仰生活培育了苏州人的心态,塑造了苏州人的性格,决定了苏州人的生存方式,也规制了苏州人的经济行为.淡化统一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自主创新、自主发展、与苏州文化相适应的民营经济,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
苏州近代绘画与植根于吴越文化土壤上的"海上画派"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在互相交流、切磋画艺中,其思维模式、审美思想和价值取向不断趋于一致,共同的艺术理想最终使苏州近代绘画汇入了海派绘画大系之中.  相似文献   

3.
独立书店主要是基于文化市场人口细分和亚文化消费群体而独立存在的、经营某一特定领域文化产品的中小型民营实体书店,有连锁趋势,但"统一"有别;有产业趋势,但个性犹存。苏南地区文化建设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苏州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昌盛,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详细地阐述了苏州独立书店运营的优劣利弊,并通过"猫的天空之城"案例之空间布局、书种组合、复合经营和暖心服务的文化营销之道,描述了苏州独立书店多元化营销化解网络书店和数字阅读双重压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艺术,是属于北京师和南苏州的时代。明清时期苏州诗人群星灿烂,几乎占据了中国诗坛的半壁江山。在明清繁盛的市民文学中,吴地民歌是鲜活生动的一种样式,受到文人的喜爱。明清时期苏州园林鼎盛,对园林的各种记载描写也逐渐增多,其中有不少文字精美,揭示出苏州园林构建人居环境艺术之美,显示出苏州城市文化中诱人魅力。苏州的戏剧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对明清文学和苏州城市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苏州人”作为一个动态的文化概念 ,从历时性的纵向层面与共时性的横向截面 ,展示与剖析了苏州人的人文风貌及其文化包孕。文中认为 ,“水——园林——状元”这一脉落构成了塑就苏州人性格之文化背景的内在机制 ;“小、柔、雅、灵”则是其文化形态上体现出来的重要特征。文中还从文化变迁的角度 ,探讨了苏州人性格之演化及其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
苏州评弹是江南吴语地区的特有曲艺品种,典型的地域民间大众草根艺术.纵观评弹艺术的发展历史,在评弹艺术的草根性特征中,始终清晰地显现出其身后若隐若现的文人文化血脉.探究评弹艺术的文人文化根源与特征,有利于为评弹艺术的草根文化研究厘清思路和方向,还传统评弹艺术以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文化支撑。苏州这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意蕴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地从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吸取有益的养料,将其融汇进新时代的文明中去,创建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精神。苏州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其丰富的文化蕴涵表现为一种文化生产力,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工业化进程造成了现代工业生产与历史传统继承之间永恒的矛盾.苏州在现代城市转型中营造出了水性与根性的融合、务实与开放的交织、个体与和谐的并存、精致与多彩的辉映、儒雅与宽容的兼修的城市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个交接点,在城市物质文化的建设中倡扬了城市人文精神,为当代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试论苏州方言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苏州方言在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历史与特点,指出苏州话不仅渊源古老,而且典雅、复杂,并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一种"智慧"方言。它不仅在过去曾经为苏州地区的繁盛作出过贡献,而且在文化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苏州小巷文化对陆文夫创作影响很大,不仅体现在题材与表现对象的选择上,而且在创作思想、结构布局及艺术表现等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小巷文化"印记。同时,还冲淡了其紧跟时代的急功近利色彩,形成一种含蓄蕴藉的"糖醋现实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1.
苏州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手工业、农业的精湛技艺 ,体现某种历史文化的物质具象 ,诗画、小说、戏曲等雅俗文艺以及长期形成的爱国爱乡、尚文崇武、尊师重教、对外开放、重视科技的思想意识等四类。今后要根据各类文化资源的特征区别对待 ,采取相应的保护、发展措施 ,同时要抓住特色 ,发扬优势 ,克服固步自封的观念 ,用大手笔开发苏州传统文化资源 ,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与宿州文化的渊源已经是有目共睹,从服务宿州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这一文化资源,加强相关研究,为建设有宿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寻找途径是宿州赛珍珠研究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所依赖的文化基础环境、经济发展环境、服务经济能力、创新活力和对外开放环境五个方面,重点探讨了苏州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相对比较优势和不足.研究发现:偏重工业化经济增长的发展思路和经济服务化转型滞后,使得苏州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规模较小.另一方面,苏州具备的潜在优势也很突出,开放环境和较好经济基础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花朝节在苏州历史悠久,苏州花朝节在时间、场所、习俗等方面的"规范"约在唐宋年间基本定型,并逐渐成熟于明清时期,这些细节设置都受到苏州传统文化的浸润和影响。苏州地区特有的花文化在自然以及人文的背景下亦为花朝节作为一种民间仪式提供了可考的范式参照。由此,苏州花朝节文化体系的重建可以从5个方面给予考虑:重建花神庙,保护地方物质文化遗产;恢复花朝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节俗活动,为古城旅游业增添新意;打造育花基地,研制花茶等系列花产品;鼓励花俗研究,弘扬生态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5.
文学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和重要组成部分。经由文学作品而生成的对旅游目的地的想象与渴望,并付诸实践的旅游行为,不能不说是文学作品引发的文化认同与旅游者身份的再建构。江南文化的优雅传统所产生的文化认同,士阶层的生活方式所引发的身份体认,以及小说依托江南士风的地方感的营造,使《美食家》成为理解与规划文学旅游的典型作品。  相似文献   

16.
试析社会文化心态理论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文化心态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多重划分。本文根据社会文化生活的不同领域,将社会文化心态的构成区分为五大基本类型,即价值文化心态、利益文化心态、道德文化心态、审美文化心态和人生文化心态,这五种基本类型结合构成了社会文化心态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发挥着特有的意识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里,苏州地区代表了一种"双重态度",这种双重性赋予其特殊的地方特色。一方面,苏州以自成格局的园林著称,被艺术家塑造为宁静悠远的梦幻境界;但另一方面,苏州在世人心目中还代表了一种以诗证史的强烈抒情声音,即以诗歌见证人间苦难和当代重大历史事件。该文集中探讨苏州诗史传统的杰出代表金天翮(1873~1947)。金积极投身于各种革命活动,其作品饱含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感时伤国的民族主义话语合流。金是宫崎滔天(1870~1922)的著名自传《三十三年の梦》的中译者。他还心慕手追英国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的名作《妇女的从属地位》,创作出鼓吹女权的先驱作品《女界钟》(初版于1903年),提倡女子教育是中国自救自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满足文化消费需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从文化消费需求现状的分析入手 ,进而探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我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霍夫曼系数和相似系数比较分析了同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上海、苏州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得出上海与苏州工业内部产业结构明显趋同的结论。分析其趋同的原因是两地经济主体希望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各自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理性选择了相似的主导产业所导致的。趋同导致的竞争使得两地目前并存着合作和过度竞争,为实现经济区内部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化,主动进行产业整合成为两地的必然选择。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上海和苏州分别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代苏州的教会医疗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近代苏州传播过程中,教会医疗事业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监理会等差会不仅创办医院,而且进行医学、护理等教育活动,对近代苏州社会的变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