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梳理近百年方玉润及《诗经原始》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方玉润生平及著述研究、《诗经原始》版本、文献研究、诗经学特色及诗学理论研究的相关问题和研究进程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提出了《诗经原始》研究发轫期、高峰期、转变期、成熟期的基本时间分期。  相似文献   

2.
方玉润是清代著名诗经学家,其《诗经原始》一书对后世诗经研究影响极大.在详细考辨方氏生平事迹及著述的基础上,力图廓清其学术渊源,并还原其诗学观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清初诗经学作总体论述,然后,选择清初诗经学名家之著述逐一述论,在诗经学史的背景中对其进行宏观和微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朱熹以前,宋人《诗经》学著述,无虑数十百家,然见存者少而散佚者多,其尚为人道及者尤稀。朱熹《诗集传》固为宋人《诗经》学之翘楚,今人屡喜称道其书。朱氏于《诗》学勇于反古,创获颇多,而《集传》引本朝人《诗》说则有二十余家,可知朱子非不重视学术传统者。然此书所引宋人之《诗》说究出何种著述,其传播、存佚,以及对朱氏之引述目的如何认识与评价诸问题,皆探讨《诗经》学史与读《诗集传》者所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诗经》文本编辑之初即伴随着目录学的研究方法,“目”与“录”的结合。至孔子以《诗》教授弟子,则综合运用了古籍整理与研究的诸种方法,如搜集校对(文本、音律)、论定编次、发明文义、语言雅化、理论总结等,经学的、文献学的、文学的研究方法已经比较全备。根据历代《诗经》著述体式的产生与演变及其所反映的研究风尚,我们将历代《诗经》著述与研究粗略地分为三期:汉代的原生期,三国至隋唐的守成期,宋及宋后的新变期。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对于《诗经》及《诗经》研究的论述虽然没有严密的系统 ,但确可视为“诗经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分《诗经》为“南、风、雅、颂”四体 ,并分别作了详细的解释 ;他将《诗经》作为研究周史的重要史料 ,并认为通过《诗经》研究可以寻绎当时中华民族的心态与生存状态 ;他从学术史家的高度 ,对诗经学史进行了论述 ;在《诗经》的文学研究方面 ,他也有独到见解。综而观之 ,梁启超在《诗经》研究方面所做的除塞拓通的工作为后人开辟了广阔的研究天地  相似文献   

7.
乾嘉二朝为"诗经清学"发展鼎盛时期,其间汉宋交互影响.山东同族牟运震与牟庭,或熔汉学宋学于一炉,或糅经学文学为一体,成为一时诗经学研究之佼佼者.牟运震有诗经学著述六种,以<诗问>为翘楚,牟庭以<诗切>占乾嘉诗经学一席地.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已有的《诗经》逸诗辑佚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包括《诗经》逸诗的概念界定、从唐宋至今的《诗经》逸诗的辑佚研究及《诗经》逸诗相关的研究三个方面,以期呈现《诗经》逸诗辑佚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胡朴安一生从事文教、编辑事业,著述丰富,治学自成特色。《诗经学》一书明确地体现了其治学方法:注重"正名";注重古书的史料价值;注重对学术史的整理和编撰;注重治学方法的介绍和治学门径的指导;注重学术的创新。他这些治学特点和治学方法在当时处于学术前沿,对后人的学习和研究也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对季本诗经学著作《诗说解颐》的文本解读出发,通过对他的生平及著作的研究,分析探明其诗经学思想,揭示了明代诸多解读诗经著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葛立斌 《南都学坛》2011,31(4):25-30
陆贾《新语》中多处叙《诗》史、言《诗》事、论《诗》说、引《诗》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陆贾的《诗》学观。他以"统物通变"为探讨汉初《诗》学的主要方法,提出了"原情立本"、"以匡衰乱"、"尽情为器"的《诗》史观;提出了"《诗》以仁义存亡"的《诗》学思想总纲以及"调心在己"的学《诗》观;并提出了"书不必起仲尼之门"的用《诗》观。陆贾这种"统物通变"的《诗》学阐释是汉初儒者对《诗》学思想的一次创新与改造,极大地影响了汉代后学对《诗》的理解与建构。  相似文献   

12.
台湾的《诗经》研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诗经学研究的延续。研究的内容有: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诗经学基本问题和语言训诂研究、诗经学史、《诗经》注释和作品分析;本文也简介了香港的诗经研究。  相似文献   

13.
荀子系统总结了先秦儒家各个学派的成就,构建了自己一套完整的诗学理论。荀子规范了"诗言志"的概念内涵,剔除了其中的情感因素,将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纳入这一理论中,是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说发展到汉代儒家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他不仅提高了《诗经》的地位,而且将礼贯穿其中,认为学习《诗经》是为了认识并实践礼。荀子引《诗》主要是为其礼义学说服务,是先秦儒家将《诗经》政治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忧生意识与及时行乐是贯穿汉代诗歌的一条重要的思想主线.在这种忧生意识的驱动下,汉代诗歌出现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如果把先秦时期的作品和汉代作品加以比较,既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又能够看到二者的差异.<诗经>表现人生易逝、及时行乐的作品,所发出的声音还很微弱.而汉代这类作品的量和质都出现了飞跃.<诗经>到汉诗的这一转变,不是诗歌独立发展的结果,而是社会风气起了决定的作用.因此,对这个时期诗歌所表现的忧生意识进行追本溯源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中国古代诗歌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了重新认识孔子诗学理论,将出土文献上博简《孔子诗论》与传世文献《说苑》对比分析。分析认为,《说苑》引《诗》内容与传统理解中的孔子诗学理论相和,而从上博简《孔子诗论》中可以看出,孔子对诗的解读虽然有其实用性、功利性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从诗本身的意旨出发,揭示诗的文学艺术特质和诗人自身的情感抒发。从《孔子诗论》到《说苑》引《诗》,诗的教育功能与诗的艺术功能并重发展为偏重于对诗的教育功能阐发,对《诗》解释路径的发展趋势是清晰的。  相似文献   

16.
论古史辨派以歌谣释《诗经》的动因和诗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史辨派《诗经》学是传统《诗经》学向现代《诗经》学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解构经典,用民间歌谣作比较认识《诗经》的文学性质,释放了《诗经》的民间活力和诗性特征,使《诗经》阐释走向现代合法化之途。因此有必要借助西方阐释学与接受美学方法论上的参照价值,深入探讨古史辨派以歌谣释《诗经》的动因及其蕴含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儒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对儒家经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著作《荀子》不仅大量征引《诗》等儒家经典,在征引及诠释过程中将儒家的实用精神投射进去,这使得他的经典诠释活动渗透着强烈的实践性品格。他在用《诗》时所提出的"隆礼义而杀《诗》、《书》"及"为其人以处之"的观点,是对其道德实践与经世致用实践性品格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18.
戴震治诗时遵循“思无邪”宗旨,采取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等方法,其说诗观点与《孔子诗论》相侔之处较多。戴震诗经学瑕瑜互见,客观性考证使其治诗态度较为公允,囿于传统使其治诗思想呈现出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孟子与两汉《诗》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传经的一大功臣 ,他的诗学思想对汉代诗学有深远影响。孟子的某些观点为汉儒所继承或发挥 ,四家诗皆与其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而孟子的诗论则初步限定了汉代《诗经》学体系的框架 ,奠定了汉儒说《诗》的规范 ,至此 ,“仁义”理念成为诗学的焦点与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