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公车开支居高不下,一直为社会诟病:政府官员公车私用、车辆超编、超标、维护费用昂贵……被人们称之为"车轮上的腐败".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出现车改设想,当时,全国约有3 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每年花费3000多亿元人民币,大大超过国防开支.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全国用在公车上的支出不抑反扬,公车改革呼声日盛,然而,整个进程却仍如"摸石头过河",深浅难测.  相似文献   

2.
徐浩程 《决策》2004,(11):29-31
据去年全国政协提交的一份调查显示,“八五”期间,全国公车年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到“九五”末。全国350万辆公车年耗资近3000亿元。  相似文献   

3.
中纪委网站公布数据显示.八项规定发布以来。各省区市查处4800多起公车违规问题,共处理人数4186人。与“楼堂馆所建设”“公款大吃大喝”等其他现象相比,公车违规占比最大。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纪检部门纷纷采取媒体曝光公示、GPS定位监控、暗访组四处督查等各种方法。频出“狠招”.以期彻底遏制“车轮上的腐败”。但各地仅9月份就查处公车违规问题936起,高达766名公务人员被处理,处理人数为今年以来单月最高。公车违规三种类型:一是公车私用。用公车接送小孩、参加婚礼、或探亲旅游等行为。二是公车超标。主要表现为,有的职能部门将下属事业或企业单位的超规格车“借调”过来使用现象普遍。三是公车违章。如遮挡车牌,甚至酒后驾车等。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委员们提出了一系列提案,呼吁公车改革。 负担惊人,公车不“公” [第0225号提案]“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300O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财政不堪其重的大包袱。  相似文献   

5.
陈若乾 《决策探索》2014,(21):68-68
公车制度是方便国家公职人员办公、提升工作效率的一项普遍制度,因此各国都面临着公车管理科学化的问题。一些国家严格控制购车开支与使用、加强对公车监管与引导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孙保生 《决策探索》2011,(13):86-86
长期以来,国人对“公车”私用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失控一直意见很大,但又无可奈何。君不见:公车使用者探访亲友用公车,外出购物用公车,接送孩子用公车,参加大小宴会,甚至家属外出办事也用公车;开公车的司机也沾光,用公车“顺便”接一下自家的孩子或办点私事,都是家常便饭,小事一桩:而且,这种公车私用的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连警车、救援车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相似文献   

7.
今年五一“黄金周”,奉节县委县政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公车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除节日值班所需公务用车外,其余公车一律封停,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督查,查处违规用车16辆,不但消除了老百姓对公车私用的怨气,拉近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感情,而且全县301辆公务车辆“尘封”起来,节省了开支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8.
一比吓一跳     
从1978年至2003年25年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增长87倍,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4.7l%上升到19.03%,比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分别高出多少?投入与产出并没有出现相应的“倍数效应”,个中原因的确发人深思。我国财政供养的机构十分庞大,是世界上行政管理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年来行政成本以倍数蹿升,其中又有多少属于无效成本呢?对比上述国家的“公共钱柜”,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症结。就拿公车消费来说,有千万人口的韩国首都首尔,政府只有4辆公车,而我国北京市的公车是36万辆。全国公车总…  相似文献   

9.
公车改革之所以难度很大,是与公车的性质、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制度缺乏正规化以及各地经济水平不同有关。为了使公车改革不变形走样,必须制定合理标准、规范操作程序和明确改革的目的。只有让权力站在阳光下,才能使包括公车消费在内的“三公”消耗得到有效治理。地方政府“车改”之类的事务,属于地方自治事务的范畴,完全没有必要由中央政府来制定统一方案。  相似文献   

10.
《学习时报》刊登的文章说, 2004年全国“三公”花费总额达到9000亿元以上,这里面,公车消费和公款吃喝为6000亿以上,  相似文献   

11.
公车改革之所以难度很大,是与公车的性质、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政府财政支出制度缺乏正规化以及各地经济水平不同有关。 为了使公车改革不变形走样,必须制定合理标准、规范操作程序和明确改革的目的。 只有让权力站在阳光下,才能使包括公车消费在内的“三公”消耗得到有效治理。 地方政府“车改”之类的事务,属于地方自治事务的范畴,完全没有必要由中央政府来制定统一方案。  相似文献   

12.
周江 《决策》2011,(2):48-51
公车改革是革自己的命,只有改革者自己“不舒服”才能换来改革的成功;这场改革不是“全国运动”,而是地方尝试,没有自上而下的推动,尴尬和不被理解有时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13.
“堵”的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我国目前公车最大的腐败不是“暗地里”私用, 公车过多过滥,是光天化日下的“合法腐败”  相似文献   

14.
一周声音     
如果全国其他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单位、部队、央企都能逐步跟上,相互督促,良性“竞争”,那么各地各机构的公车数量也好,三公消费公开也罢,离民众的期待或许就不远了  相似文献   

15.
韩玉玲 《决策》2004,(12):5-5
据报道.浙江省平阳县为了制止公车私用,对全县600多辆公车.除公检法司等具有特殊标志的车辆外.统一贴上“公车”标志.贴标的“公车”如被举报公车私用,当事人将会按规定给予党纪和经济处罚。(引自11月29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6.
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2014年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条上多了一项新内容--交通补贴,中央层面的公车改革终于在《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的时间节点交上了一份答卷。但面对公车改革在中央层面仅完成第一步,公车如何处理、司机如何
  分流等问题还未落地;而地方层面的公车改革进程参差不齐。专家表示这份车改的“答卷”,还尚未完成。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上镜率     
江苏率先推行公车联动采购最近,江苏省2006年第一期全省范围内的汽车联动采购悄然“试水”,其采购成果将由省级、全省13个省辖市和常熟市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团体组织共享。与此前北京、成都等城市实行的公车改革相比,江苏省首推的公车联动采购制度更进一步,在提高公车采购透明化和化解地方各自为政方面实现了新突破。!京沪新一轮城市环境治理比较随着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日益临近,京沪两市加快了环境综合治理步伐。一个从小处入手,一个从大处着眼,很有比较价值。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近日正式启动了城乡结合部环境治理等…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0,(24):11-11
有媒体3月份刊登了一篇“政府业务经费开支全部裸账”的消息.让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和乡党委书记张映上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而6月7日的一篇“四川白庙乡政府公示开支后未争取到资金”的后续报道.称白庙乡在向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时遭到冷遇,而在网上招商、求助也毫无反应。但事实果真如此么?  相似文献   

19.
李丹丹 《决策探索》2014,(13):76-77
公车司机,因为与官员走得非常近,而被视为一个特殊群体。近日,河南新安一名公车司机在不到一年间骗取公款47万元被判10年6个月的消息,使公车司机这个特殊群体引发众人关注。有媒体报道称,一些公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领导司机变成了“司机领导”,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成为一种新的腐败群体。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44):10-10
推荐度指数 从2009年起.杭州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公车改革.经过两年多时间.市政府的公车数量从1200辆缩减到400辆左右.总量减少了三分之二。“杭州车改”算不算一个成功范例.其做法能否在其他省市进行复制?《中国青年报》11月7日对此进行了报道.杭州车改的基本理念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