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佛教音乐被称为佛曲。伴随着佛经的传入,佛曲与中土音乐相融合,也开始在唐代京城长安风靡一时,成为上自宫廷下至民间都乐于接受的新的音乐形式。佛曲也往往成为文人在诗歌中热衷描写的对象。作为佛曲主要配器之一的琵琶,成为诗歌表现的重点。长安诗坛不仅记载了当时著名的琵琶演奏家,还通过文学语言对其声音进行描绘,产生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作品。佛曲影响下产生的诗歌成为唐代文学中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的根之所在,而大本曲是白族民间特有的一种说唱艺术文化,曾在白族民众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白族大本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大本曲属于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形式表现;其曲本散韵相间,道白为汉语,唱词为白语,唱腔结构形式属联典体,各个典牌可用于抒情、叙事,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导用"七七七五"的白族山花体格式;内容多数是移植自汉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戏曲等,是汉族文化和白族文化交流的产物,在其身上鲜明地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汇。在现阶段,大本曲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其传承发展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全宋词》中涉及对琵琶妓乐的赋咏和描写的词作多达二百五十余篇,除了一般性地描写"琵琶"这一音乐意象之外,还有大量作品是专门赋咏琵琶乐与琵琶妓的。宋词对琵琶音乐的描写主要包括琵琶乐器和琵琶乐曲两大部分,对琵琶乐器的描写往往突显最精美最典型的局部特征,如弦槽、弹拨、弦索和琵琶上的图案,精美而香艳;对琵琶乐曲的描写,分全篇描写和部分描写两种类型,多是调动丰富的联想,通过生动的比喻来加以展现,以苏轼、辛弃疾、晁补之、曾觌等人的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薛昂夫是元代可自立门户的维吾尔族曲家,其咏史怀古的散曲多体现了对传统儒家道德观念和人生追求的叛逆色彩,而叹世乐闲的散曲受老庄思想影响,表现了对传统文人"清逸"精神衣钵的继承。其人其文在民族文化的融合中极富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5.
《琵琶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创作方面的典范意义,在理论方面也引发了很多思考。经过考察可以发现,古代曲论中不少重要命题,诸如寓言、怨谱、本色等皆最先与《琵琶记》有关。由此出发,更可全面衡量《琵琶记》及其批评在中国戏曲史和中国戏曲批评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琵琶记》对明清戏曲的理论、创作和舞台表演等方面影响深远,有"曲祖"之誉。从脚色体制和音乐结构两方面分析明清传奇对《琵琶记》结构范式的接受途径,可以看出《琵琶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琵琶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代表之一,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其复杂多变的演奏技巧使琵琶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在三秦大地,艺术家们将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秦腔音乐与琵琶融合在一起,创作了很多具有秦腔音乐风格特色的琵琶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秦腔曲牌、苦音与欢音、节奏板式等元素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琵琶的风格性演奏技法以及当代琵琶音乐创作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本的“互文”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及"互文性"是20世纪西方解构主义一个重要概念,网络时代为网络文本的互文性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网络文本的互文活动建立在网络媒介不同于传统媒介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上.网络传播的交互式、虚拟性和多媒体是网络文本互文活动的特性和基础;网络传播的超时空、超链接、超复制是网络文本互文活动的中介.网络文本的互文活动有利于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推动大众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艺术门类的交叉和融合;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和发展,促使各种异质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琵琶在秦汉至唐代,为多种弹拨乐器的总称,它包括圆形音箱、梨形音箱、曲项、直项等多种形制。有关“琵琶”二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的典籍。琵琶在不同时期不同乐种及剧种中的运用决定了它的演奏艺术的不同与变化.但它们都叫琵琶。至于为什么有“南音琵琶”之称呢?那是因为它除了在南音中运用及为了和目前的北琶区分开来才特称的.在南音演奏艺术中.也照常称之为“琵琶”。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竖箜篌、铜钹、贝、义嘴笛以及某些形制的鼓则是北朝前后由西域传入的乐器。由于民族的迁移.国内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及中外音乐文化都得到了广泛的交流,石窟中的伎乐人和伎乐天提供形象的材料。此时期的音乐,上承秦汉传统音乐.又融合了国内各民族和外来音乐。而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高质量文旅融合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文章首先解析文化软实力的结构维度,提出文化软实力包括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辐射力、文化传播力和文化保障力,并进一步总结文旅资源融合增强文化凝聚力、文旅业态融合提升文化创新力、文旅市场融合扩大文化辐射力、文旅交流融合加强文化传播力、文旅服务融合夯实文化保障力等主要机制;其次,剖析文旅融合赋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问题,指出文旅融合产品的文化内涵不足、科技赋能文旅融合效用不显著、文旅融合品牌特色优势不突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入境旅游不景气、文旅融合体制机制边界不清晰,这些关键问题制约文化软实力发展。在提炼文旅融合赋能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文旅融合赋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发展建议,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唐诗中有三类创作主题与西域乐器有密切关系:昭君出塞与琵琶、文姬归汉与胡笳、公无渡河与箜篌。这种关系在被不断误读的过程中丰富、深化和变异。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但佤族音乐文化传承却呈现出相对良好的状态。究其原因,是因为佤族拥有相对完整而稳定的音乐文化圈;佤族民俗文化的长期延续和良好的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机制为其民间音乐文化的生存提供了土壤;佤族对本民族音乐文化表现出的强烈自我认同感,也是佤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音乐在传播变迁中发生变化,产生出各种同出一源的变体,形成同宗音乐。这既是一种音乐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外部客观原因造成的,也是处于特定社会文化中的人的主动的文化选择的结果。对于一种音乐形态以及这种音乐形态的成因仅仅从外部考察往往不能作出终极的回答,而从它所产生的文化氛围,文化的根源来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梳理有时却更具本源性。  相似文献   

14.
楚音之源为南音 ,产生于南楚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中 ,混融其它音乐文化要素 ,却不失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性。楚音以悲为美的审美特性 ,与楚地之巫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与楚人没有受到儒家实践理性的彻底洗礼 ,较少精神束缚有关 ,鲜明地透射出楚人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5.
当今乡村电视剧可观的收视率,不仅强化了观众对民间音乐的认同,也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民间音乐具有地域空间与文化空间的符号特性,使得这种民间文化资源具有能为电视剧主题服务的价值。许多民间音乐经过电视作曲者的艺术处理,已走出文化自闭的表现形式,并使其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意义与内涵。推出富有乡村地方色彩的民间音乐文化,不仅可以使民间音乐焕发生机与活力,随着电视剧的传播也能带动一个区域的文化与经济繁荣,这是一种传播学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马洒侬人古乐是云南省马关县马洒村壮族的一种传统洞经音乐,该音乐自清朝以来具有祀神消灾、超度亡魂和休闲娱乐等传统功能。如今,马洒侬人古乐正走上一条商业化的道路,马洒侬人古乐面临人才匮乏、传统功能逐渐淡化、脱离传统文化空间等传承与发展的危机。在致力于马洒侬人古乐的传承和发展事业上,我们既要维护其赖以生存的原有文化空间,尊重地方性知识,更须仰赖于政府、社会和乐队成员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保护与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民间音乐,既是政府有效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义务,也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责任。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不是简单的把民间音乐记录在文本和影像资料当中,而是要镌刻进更多代人的心灵深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音乐要得以有效保护与传...  相似文献   

18.
康德美学受机械自然观的影响,通过共通感解释人类美学鉴赏能力,作为主体的人在以康德美学为理论基础的音乐审美哲学中被迫缺席,于是,音乐成为自主拥有审美特征的客体。诞生康德美学的社会阶层环境使音乐审美哲学赋予欧洲古典音乐关的典范和化身的角色。实践音乐哲学从音乐实践性的特征出发,将音乐看作是一种人类的活动,从而将音乐纳入到人类文化的系统中而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中的重要元素,音乐教育从而被打上文化的烙印,成为音乐主体获得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特定文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受到了其文化生态改变的冲击。实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文化生态学的观点,从整体上建立一套完善而又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音乐人类学核心理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人类学认为,音乐反映着文化价值,而且音乐也能引导改变文化方向的行动。音乐人类学学科建立以来,一直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音乐进行研究,把一切音乐活动都看成是其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