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往,史学界普遍认为咸丰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英法侵略者始终采取了妥协投降的外交政策,他是地主阶级投降派的总代表。但是,近来有人通过对咸丰帝在《天津条约》签订后对英法外交政策的考察,认为咸丰帝此时并没有彻底投降,而是采取了一种谈判议抚和武裝反抗相结合的双重性外交政策,而且在这种双重性的外交政策中,其侧重点在于武装反抗,因 相似文献
2.
唐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6,(3)
日本在《马关条约》签订的前前后后唐萍一百年前的1895年4月17日,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发动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打败了清王朝,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项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时过一百年,重温《马关条约》签订的前前后后,这对于我们吸取历... 相似文献
3.
《天津条约》前美国人关于台湾的几种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才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5)
自1784年美国"中国皇后号"(Empress of China)首航中国成功至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签订,随着美国在远东地区商业、文化、军事势力的逐步拓展,以及美国远东政策的渐趋形成,中国台湾逐渐被美国所认识、重视和染指.一些美国商人、政客、军官、外交使节乃至传教士,从不同的立场出发,以不同的方式,向美国政府提出过一些占据台湾的不同主张,"攫取台湾论"、"购取台湾论"、"台湾基地论"、"最后手段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这些主张既不符合美国政府与民众的利益,又受到美国政坛诸多因素的掣肘,且有的主张本身就"相当不明智"或"不合时宜",所以均未获得美国政府的认可,但其对台湾的历史命运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苏美两国从战后自身利益出发而强加给中国政府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其实质是前苏联与国民党政府拿中共问题作交易相互满足对方要求的产物.该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助长了国民党蒋介石独裁内战的决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晓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6):25-29
德意志军国主义的日益强大,逐渐威胁到了英、法、俄等国在世界殖民地市场上的利益。为了对付这个欧洲共同的敌人,它们化解前嫌,订立所谓的“三国协约”。《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挽回了西藏的主权。这既是清政府努力的结果,也是英、俄为了联袂对付德国在双方殖民地利益上妥协、让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李育民教授的著作《近代中外条约关系刍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详实的史料,对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的演变做了深入的分析与论述,对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的内涵、外延、性质;条约关系与国际关系、外交关系的联系;条约关系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作用等做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分析,并提出了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的思考和研究趋向,是一部很有思想和价值的学术著作。《中美商约》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条约,签订之后即引起了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谭德兴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1):120-125
咸丰《兴义府志》收录了大量的竹枝词。这些竹枝词描写了贵州兴义府的制度沿革、历史事件、田园风光与民风民俗,充分体现出贵州地方志编纂中以诗志史的基本思想,对探究史学与文学互动、诗歌与贵州社会文化发展之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丘吉尔为首的保守党上台,英国坚持要在《澳新美同盟条约》中发挥作用,而补救的唯一办法就是试图参加同盟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丘吉尔利用一切机会向美、澳、新表达自己的要求,并希望三国可以满足他的要求。但是不论英国政府怎么努力,都不能如愿以偿,最后不得不接受事实。 相似文献
9.
文盛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8,21(1):52-5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杨洪在《法学评论))2007年第3期发表“论《能源宪章条约》中的环境规范”一文认为,《能源宪章条约》是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能源法律文件,更是第一个将环境规范纳入能源立法领域的国际法律文件。它改变了国际社会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仅限于国际环境法向度上一维考量的缺失,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国际能源法向度上处理全球环境问题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王立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8):13-15
《望厦条约》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标志着早期中美关系的结束和近代中美关系的开始。美国为了扩大在华贸易规模,派出使团来华谈判。清政府也指派了钦差大臣与美使商议贸易条约。两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反复交涉,从最初的照会战到最后的互相妥协,最终成功签订了条约,使两国交往走上了有章可循的轨道,也使两国的外交关系从一开始便打上了不平等的阴影。 相似文献
1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中日《马关条约》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举足轻重,它的签署标志着中国真正步入一个以西方国际公法为规则体系构建出来的国际秩序。《马关条约》迫使传统中国体制从根本上遭遇到一个新的世界法权体系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且全方位地颠覆了原先的宗藩朝贡体制,促使其不得不改弦更张,进行法制与礼仪制度的变革。从形式理性、实体架构和法理根基三个国际公法的层面审视《马关条约》,我们看到,《马关条约》固然对中国创巨痛深,但也具有正面的宪制意义。它蕴含着破除与塑造的双重法意,揭示了中国之古今之变的现代转型过程,是在一种伴随外来强制力的国际公法之中外约章的规范下的内部体制之变革过程,因此也是一个由外到内进而再由内到外的变法改制过程。此外,《马关条约》还触及国际秩序中的文明正义论问题,中日两国关于这场战争的申辩理由关涉着两种文明价值观及其相互之间的对峙。从文明演进论的视角来看,它们又与古今中西交汇之际的中日两国之历史处境有着实质性的关系,传统的中华文明经历这场巨大的冲击,无疑将面临着文明重铸的新命。 相似文献
12.
欧盟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积极参与者,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问题。《里斯本条约》的生效有利于原有问题的解决,表现在欧盟正式取得了法律人格以欧盟名义缔结条约,提升了气候变化政策在欧盟内部的一体化程度,组织机构上也有利于欧盟更好地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对独联体的外交政策,整体上是服从、服务于美国对俄罗斯战略需要的,并呈现清晰的演变轨迹:扩展民主、改造防范俄罗斯--渗透独联体、遏制俄罗斯--运用巧实力、对话俄罗斯.事实,政策演变的只是手段和方式,而美国的根本目标防止俄罗斯重新崛起成为美国的威胁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14.
张海燕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93-95
《欧共体条约》中对欧盟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的条约原则为货物自由流通原则以及竞争原则。对于货物自由流通原则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存在内在的冲突,欧洲法院通过一系列司法裁决确立了欧盟范围内知识产权权利用尽原则.而反对权利的国际用尽原则。竞争原则是为了保护竞争.禁止权利人滥用其优势地位,并在权利人和共同市场的利益方面找到平衡点,欧盟成员国知识产权的行使都要受《欧共体条约》竞争原则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苏日中立条约》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五十多年来,《苏日中立条约》(以下简称“条约”)一直是国际史学界争论的热点。在我国,关于“条约”的研究,长期是个禁区,专门研究它的文章一直较少。《苏日中立条约》究竟是怎样一个条约?它的签订对苏日两国各自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它对远东及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特别是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本文拟就这些重要而又严肃的问题作粗略的探讨。(一)“条约”是苏日两国对抗与妥协的产物。苏日两国原有日俄战争的宿怨,又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矛盾是尖锐的,对抗是必然的。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日趋恶化… 相似文献
16.
继享有殊荣的煌煌巨著《中国废约史》面世后,李育民先生又推出新著《近代中外条约关系刍论》,其间相隔不过五年,这两部著作的问世,对学界以及读者产生广泛的影响。范忠程先生评价《中国废约史》乃“中华民族百多年来废约、反帝斗争的丰碑”。①《近代中外条约关系刍论》是作者积几十年研究中外条约之功,一以贯之的从其首创“条约制度”概念,升华研究整个中国波澜壮阔的废约历程后,再次初创研究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的最新成果。全书结构宏大,内容朴实,史料丰富,尤为重要的是提出不少新观点,引领着中外条约研究的前沿,实为一部富有思想与创新的力作。 相似文献
17.
王亚明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17-124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50-70年代中国对非洲国家外交政策的特点相比,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在保持友好合作和政策连续性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变化。邓小平在中非外交政策调整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思想有: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继续援助非洲国家;淡化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的意识形态倾向;经济上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交流发展经验;国际上反对霸权主义和种族主义。从实际效果来看,20世纪80年代的中非关系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不仅继承了毛泽东时期重视非洲国家在世界政治权力斗争中的作用,而且加大了经济外交的内涵,加强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合作的经济基础。鉴于非洲国家在当今世界和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研究邓小平对非洲国家的外交政策思想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福特政府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李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0,(3)
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的双重影响推动了福特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福特政府改变了美国外交长期以来重安全、轻经济的模式 ,逐渐将外交的重心转向西方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起了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参与南北对话 ,以顺应 70年代全球经济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现实。在美苏关系上 ,福特政府继续推行缓和政策 ,同时又在人权和贸易等方面加强了对苏攻势。福特政府外交重视经济和人权的政策行为表明 ,它已具有了后冷战时代美国外交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9.
康大寿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5)
鸦片战争以前 ,英国便企图以国内立法并采取各种手段获取在华治外法权 ,但均未成功。鸦片战争后 ,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最终通过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 ,以解决所谓的通商善后问题的方式攫夺了此项非法特权 ,首开了外人在华享有治外法权的恶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