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两极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紧东扩,以控制和占领被称为“真空地带”的东欧地区,进一步遏制俄罗斯,遭到俄罗斯的反对.本文主要分析美、俄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政策变化,以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约第二轮东扩虽然使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进一步受到西方的挤压 ,俄罗斯所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更加严峻 ,但在“9·1 1”事件后 ,特别是俄—北约理事会成立以来 ,俄罗斯—北约—美国关系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 ,北约新一轮扩大不会引起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再度紧张 ,双方仍将加强在反恐和在俄—北约理事会框架内的磋商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孙敬亭 《社会科学》2004,(12):39-45
欧盟东扩改变了俄罗斯与欧盟传统的关系模式,俄欧双方都要为此进行政策调整。俄罗斯与欧盟在经济关系上得到加强,但在政治和安全战略上合作的步伐并没有加快。中东欧国家的对俄关系,对欧盟既有的对俄政策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处理“新的中间地带”成为俄罗斯与欧盟关系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冷战时代结束,世界格局重组。各个国家都在寻找各自的定位,俄罗斯也不例外。俄罗斯是一个地跨欧亚的大国,2/3的版图位于亚洲,而它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欧洲,这种归属上的模糊性给其外交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比较大的选择空间。从地缘政治的概念出发,俄既可以投靠西方,也可以选择东方,又可以不偏不倚地在东西方谋求平衡。从近几年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上看,它越来越重视亚太的外交政策,这一方面是由亚洲特定的地位和条件所决定的,特别是近年来亚洲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另一方面也是俄亲西方“一边倒”政策受挫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亲西方一边倒政策失利后,日益重视发展与亚太国家,特别是东北亚国家间的政治与经济关系,并有长足的发展,但由于俄罗斯与这些国家间尚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因而影响俄与这些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在分析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一、俄罗斯重视发展与东北亚地区国家间的经济关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最初奉行了一条亲西方的路线,其目的在于跻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行列。当其亲西方的政策受挫后,俄深感自己既失去了大国的地位,也失去了大国的尊严,付出的代价太大。于…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北极地区已经成为美国和俄罗斯战略竞争的重点区域,俄罗斯力图通过自身的地缘优势和技术优势确立在北极地区的战略主导地位,以摆脱美国通过北约东扩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和在大西洋、太平洋的军事优势围堵和遏制俄罗斯的战略困境。而美国正加紧从北冰洋地区围堵俄罗斯,动员更多的北约国家参与北冰洋地区对俄罗斯的遏制。在北极航道的行政管理上,美、俄等国家均出台了不同的政策和法律,这些政策和法律之间存在着很多冲突。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就设立相应部门对北方航道实施行政管理,将其作为内水水域对待,而美国则长期坚持该航道为国际水域,外国船舶享有过境通行权。相关国家应该遵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建立统一的资源开发规则和制度,力争签署统一的北极地区合作发展条约。  相似文献   

7.
宋蕾 《阴山学刊》2005,18(1):65-68
中亚在苏联解体前作为加盟共和国是苏联的一部分,是苏联的"战略后院"。苏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俄罗斯虽仍视其为"战略后院",但在该地区的势力有所减弱。美国瞄准时机,渗入中亚。1994年美国主导北约东扩,将中亚四国(除塔吉克斯坦外)纳入"和平伙伴计划";1997年出台"新中亚战略",目标是使中亚成为其能源供应基地。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为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驻军于中亚。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国不打算撤出中亚。美国进军中亚的原因是:中亚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丰富的能源;为排挤俄罗斯在中亚的势力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北约东扩是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具有全局性影响的大事件。作为首当其冲的俄罗斯对此感受最紧迫,因为东扩会威胁到俄罗斯的生存。普京总统上任后,采取更为现实的应对措施,以图缓和双方的冲突。对于俄罗斯能否加入北约,以及俄罗斯与北约关系前景问题,目前就下结论似乎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国际关系理论中,地缘政治学说从19世纪末至本世纪40年代(二战前)盛极一时,二战后的二三十年里却被人们封存入册,因为地缘政治曾与德日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纠缠在一起———在人们心目中,地缘政治是替侵略战争辩护的“伪科学”。地缘政治在我国学术界少有人研究,原因亦然。随着世界政治格局进入后冷战时期,尤其在东欧剧变、海湾战争、苏联解体、波黑战争、北约东扩等一连串国际大事件发生后,地缘政治由沉寂变得“火爆”起来,成为各国政府要员讲话和报刊杂志频频出现的时髦字眼,政治家、战略家以至社会公众对地缘政治的深切…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东北亚,其来势之猛,影响之烈,使世界为之震撼。有人将之列为90年代继海湾战争、苏联解体、北约东扩之后又一世界重大历史事件。其影响波及全球,并将渗入21世纪。一、从经济奇迹到金融危机东亚是世界经济奇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李睿思 《北方论丛》2021,(1):41-51,146
哈萨克斯坦既是中亚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唯一与俄罗斯接壤的中亚国家。苏联解体以后,两国不断开展各领域合作,并互为重要战略伙伴。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同为我国重要邻国,与我国有漫长的边界线,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两国关系发展对我国在欧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苏联解体后哈俄各领域合作取得的成果出发,结合最新形势分析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我国的影响,对我国正确研判当前欧亚地区国家间互动关系和“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有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历史学现状及趋向评析刘爽苏联解体以后,作为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学在俄罗斯的状况及趋向如何,引起学界的关注。当然,对于这一极其复杂的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在现阶段还是相当困难的,由于资料和水平所限,本文只能对某些问题作以简单评析。对俄...  相似文献   

13.
刘爽 《北方论丛》2004,(6):69-74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史学经历了从危机迷惘到理性反思的转折,其中社会史研究的兴起引人注目.当代俄罗斯的社会史研究既是对俄传统史学和苏联史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历史学家面对俄罗斯社会转型艰难性与复杂性的深刻的历史思考.在社会史研究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俄罗斯学者仍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批判地吸收现代西方史学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为建构具有俄罗斯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的新史学而努力.当代俄罗斯社会史所取得的成就,对于俄罗斯史学融入世界史学的主潮,对于从历史和文化层面探索俄罗斯复兴的道路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试论“颜色革命”的原因和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革命”是苏联解体的延续,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进一步“消化冷战成果”的战略步骤。这场争斗包括两方面,一是这些国家内部当政者与反对派之间的,一是美俄之间的。无论从哪方面看,争斗都远远没有结束,独联体的“颜色革命”问题并没有最终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15.
欧盟东扩一方面是组织规模和成员国数量的增加,并因而获得更大的地缘空间优势;另一方面也蕴涵着欧盟内部、新成员国与俄罗斯之间、欧盟与美国之间一系列关系乃至国际格局的演变,特别是新入盟的中东欧成员国大多在相当长时间里同苏联/俄罗斯保持了一种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因此,这些新成员国加入欧盟的复杂进程和发展前景,对于俄欧关系的演进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苏丽杰 《理论界》2010,(1):152-153
伴随着大变革、大动荡的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艺术的异彩纷呈,出现了三次大的俄侨文学浪潮,三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更使俄侨文学卓有成效地扩大了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之林中的影响。90年代苏联解体以后,随着"侨民文学"的"回归"与其遗产的发掘,中国的俄罗斯侨民文学也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也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1979年底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标志着七十年代苏联全球攻势战略达到顶峰,宣告东西方缓和时期的终结。1981年1月里根入主白宫后,提出“重振国威”的口号,以遏制苏联为其对外政策的中心环节,宣扬“以实力求和平”作为其防务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国策,力图改变美国在七十年代同苏联在全球争夺中的不利局面,恢复美国在西方及整个世界的霸主地位。特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推行私有化初探马占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迅速走上了私有化的轨道。俄政府宣称,私有化是俄罗斯"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而且要决心把这场"改革"进行到底。究竟戈尔巴乔夫在俄罗斯推行私有化过程中起过哪些作用?俄罗斯大中小企业私有化的近况如何?前景如何?这...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追求自主性传统的文化大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始终试图建立一种与本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追求相适应的新型文化政策模式。本文通过考察近20年来俄罗斯文化政策的历史演变过程,试图揭示当代俄罗斯文化政策的基本特征,并做出俄罗斯社会正走向文化治理的趋势预判。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原因复杂,教训深刻,其中经济原因和教训尤其发人深省。本文主要就苏联解体的经济原因及其教训作些分析,就教于专家与同行。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经济建设没搞好。长期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戈尔巴乔夫改革使经济危机严重加剧,从而使苏联领导层失去了民心和威信,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下不战自溃,土崩瓦解。苏联经济建设没搞好,很大程度上是自身体制和政策L的错误造成的结果。苏联经济体制的“病灶”是长期形成的,到了20世纪70—80年代日趋明显,并越积越重,相互“感染”,严重损伤了苏联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