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事实婚姻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较普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一部分民族地区的事实婚姻约占50%—70%,近年来还有上升的趋势。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他们是夫妻的一种关系。它的特征是: 从主体看,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包括未婚和丧偶两种)。如果一方或双方有配偶,则不是事实婚姻,而是事实上的重婚。从内容看,是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并为  相似文献   

2.
对藏东藏族家庭婚姻结构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家庭婚姻结构至今的状况看 ,婚姻关系内涵着两性间的利益关系 ,家庭婚姻结构是与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利益关系相适应的。也就是说 ,个体家庭作为社会的经济单位出现 ,仍然有其独立自主的经济利益 ,个体家庭的维持必须有可支撑的经济基础。我们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来讨论存在于我们身旁的社会事实的。一、藏东藏族家庭的婚姻结构形式婚姻结构这里指两性由婚姻形式缔结的组合状态 ,如一夫一妻或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等。关于西藏地区藏族家庭婚姻结构形式的一妻多夫现象 ,已是不争的事实。写于乾隆五十七年的《西藏志》这样记载 :“一家弟兄三四人 ,…  相似文献   

3.
从蒙古语“女婿”、“媳妇”称谓来源看婚俗的变迁哈斯巴特尔有些亲属称谓词的来源直接反映着当时人类社会中的某种婚姻习俗,因此,通过对某些称谓词来源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操该语言的民族的一些婚姻习俗以及它的变迁。蒙古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之一。她...  相似文献   

4.
婚姻,是男女双方怀着共同生活的理想而建立的终身伴侣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是爱情,而不应受客观存在的经济因素等的制约和影响,但在阶级社会里,在普遍存在着利益差别、地位差别等等差别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爱情,往往不是建立婚姻基础的唯一条件,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的社会历史阶级更是如此。婚姻从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的生理结合,而从本质上看则是男女两性的一种社会结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的中缅边境地区,跨国婚姻具有普遍性,但因其存在着"婚姻不登记"、"户籍普遍缺失"等突出特征,缅甸籍配偶婚后在中国的社会融入成为问题。其中,政治-合法性融入困境尤为突出,其主要体现在:中国公民身份获得的制度环境、缅甸籍配偶作为中国居民的"公民权利"实践以及跨国婚姻主体的融入意愿。在寻求其社会融入途径时,须综合考虑国家制度环境、民族传统实践和主体意愿及三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中缅跨国婚姻在云南边境地区是普遍现象,且在近十多年中数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因民族和地域的差异,中缅跨国婚姻在边境地区呈现出不同特征,如跨国族际通婚、招赘婚以及部分外籍配偶拥有中国户籍等。中缅跨国婚姻的特征表明:其本质应在民族社会结构基础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为人类所独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婚姻与人类的历史同步进行。自从有了人,便开始了婚姻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断习俗化、理性化、社会化、规范化,进而形成制度。然而,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类婚姻制度的内涵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社会,不同民族乃至地区,婚姻制度在表现形式等方面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从婚姻制度入手,考察一个民族乃至地区人际间的相互关系,显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本文拟就民主改革前藏族婚姻制度作一番剖析。不妥之处,敬祈识者雅正。一通用范围与扶例民主改革前,由于受生产…  相似文献   

8.
王晓艳 《民族学刊》2015,6(6):49-54, 109-110
跨国婚姻在中缅边境地区是普遍现象,基于民族的社会结构特征,中缅跨国婚姻的择偶途径包括了亲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网络。这些途径充分说明个体的社会行为与相应的族群和地域特征相匹配,也进一步表现出边境地区的跨国婚姻多为边民日常交往的结果。那么,跨国婚姻在国家管理层面上凸显的问题应多从“主位”的视角寻求更具实践性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渝东南土家族的婚姻类型在自然选择法则、封建政治力量、民族交流融合以及近现代婚姻相关法等因素的作用下经历了由自然因素制约主导到社会因素推动主导,由封建化到去封建化,最终走向法治化、规范化的发展过程。从其婚姻类型的演变轨迹我们可以看出,面对挑战,渝东南土家人选择以包容开放、学习吸收来实现自我婚俗的更新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民族国家是想象。创造物,这种想象是有限的和主权的。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和文化,基于社会历史遗产的继承。民族国家借助想象形成社会记忆,而社会记忆是有选择的、主观的,有时甚至是杜撰的。全球的开放,使国家政治和经济组织跨越了国界,商品的全球流通既可带来民族国家文化的形成,也可以成为导致它解体的条件。民族与国家是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引言:从"不可能"到"不可避免"苏联和平解体是世界历史上最出乎预料的事件之一。回溯历史,至少在1988年以前,国际社会和苏联境内无人预测到苏联即将解体,当时流行的看法是:苏维埃联盟固若金汤,解体是不可能的!持上述看法的不仅仅是国际社会、西方"苏联研究"专家,也包括苏联学者及苏联境内各界精英和普通群众。原因在于,事发之前,苏联的内在特质和发展趋势中并没有显现出解体的任何征兆。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清初孝端后与孝庄后姑侄共嫁一夫的历史事实并不令人费解。这一婚姻现象与中国历史上媵婚制度大体上属于同一类型婚姻形式,是产生较为古老、较为普遍且持续时间长久的婚姻习俗。同时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观之,它属于姊妹共夫制婚姻范畴,这也是一种在初民社会中较普遍存在的婚姻现象。从人类婚姻史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观察,孝端后与孝庄后共嫁一夫的婚姻形式,与华夏族形成早期及初民社会中的婚姻形态大致相同,因此它只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背景下的产物,因此是合理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此外,用摩尔根群婚制理论来理解和解释这一婚姻现象是不妥当的,因为摩尔根的这个理论本身就不是通过对具体事实的研究而来的,是他的一个推论。不能将姊妹共夫婚视为人类社会婚姻的普遍状态,只能是一部分人的个别婚姻。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即使在原始民族中一夫一妻制仍是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3.
<正> 一 1886年,马克思主义民俗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法格在《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这篇著名的论文中指出:“在各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稀奇的礼俗”我国的侗族正是这样,其婚姻作为一个能动的历史因素,在它所必然经历的从杂乱婚、血缘群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到专偶婚这一动态历程中,产生了大量与婚姻有关的民歌,并形成了很多有关的礼俗。当代侗族婚姻,是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实行的一夫一妻制。但其婚姻礼俗,颇富民族特色。举行结婚典礼的头一天,男方得请迎亲队伍(侗语叫“关亲客”)到女方寨子去  相似文献   

14.
(一)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的社会形式,并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而发生演变;这种演变,或是由低一级的形式向高一级的形式转化,或是在其社会属性这一内涵上取得了新的进步。婚姻指男女两性的结合,这种结合就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或社会道德规范所确认的夫妻关系。家庭则是由一定范围的亲属(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所组成,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在云南兰坪县普米族聚居地区,“父母之命、媒妁婚姻”到了惊人的程度。我到一个寨子了解到。:全寨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几乎都被父母或亲属许配了“对象”,有的才五、六岁就许了“配偶”,有的孩子刚一出世,父母就找到“亲家”了。弩弓乡有个小伙子,工  相似文献   

16.
(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生产关系逐步走向完善,作为和公有制经济并存的个体私营经济也得到了较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在经济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著。从西藏来看,到1992年底,全区个体工商户已有43万户,从业人员5.9万人,到1993年9月全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54户,从业人员达到497人,个体工商户人均营业收入达8483元,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网点已遍及全西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已占到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0%,每年吸收就业人数达59%,上交税收占全区税收的25%左右。西藏个体私营经济…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人口社会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讨论了我国汉族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与少数民族妇女从边疆迁徙到内地省区之间的关系.从云南拉祜族和佤族妇女的婚姻迁徙人口统计数据中看到,某些汉族农村出生性别比升高后,逐渐突出的婚姻挤压问题引发了少数民族妇女的婚姻迁徙,并从而使得部分小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面临更大的婚姻挤压和其他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跨国婚姻作为历史上一种边境地区人群的常态化通婚形式,因民族国家边界管理方式的存在而演变成为边境地区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中国大陆学者在跨国婚姻的动因、身份困境与管理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未能形成一种具有社会文化整体观观照的研究范式。其核心原因是未能将边地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国外学术界关于跨国婚姻的研究及边地社会整体性的社会网络纳入到综合讨论之中,因此显示出了个案研究丰富,而研究深度、广度稍显不足的状况。所以,我们需要结合实证研究,综合三种研究视角推进跨国婚姻研究。  相似文献   

19.
民族问题就是同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直接相联系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的总括,它表现在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从历史上看,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整个社会现象的组成部分,民族问题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自在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问题的组成部分。从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产生、发展过程看,有其自身的历史规律,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历史;同时,它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同整个社会及其它社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由于物质关系和物质利益的需要而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马克思、恩格斯把这种结合视  相似文献   

20.
一 家庭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从第一批完全形成的人出现在地球上时,它就伴随着人类自身的生产,也就是说伴随着各种群婚形态而存在着,发展着。它起初曾是人们唯一的社会关系,后来由于私有制的产生,才逐渐降为从属的关系。把婚姻与家庭割裂开来,认为有了仪式才是婚姻的开始出现,这种理解是未必妥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