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牧誓》是一篇誓师词,然而"步伐止齐"旧解难圆。根据文意,"伐"当解为"口伐"(声讨)而不是"击刺",而"步伐止齐"是部队向敌军进逼过程中的动作与要求,避免了旧解"击剌"所带来的打打停停的矛盾。根据周武王伐商部队的多方国联合特点,其整齐阵容虽然是从部队整体着眼,而在较大程度上是针对其余的八个方国在进军中可能发生的首鼠两端和惧死不前现象。  相似文献   

2.
《尚书·牧誓》篇一般认为是武王伐纣时牧野之战誓师词,历代经学注疏家们都循此而注释、疏证和补缮其中的微言大义.但誓词中的这样一段话一直得不到圆通的解释:“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史记》曾改作“今日之事,不过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勉哉!”但众所周知,一击一刺为一伐,在殊死决战之时,为何只冲锋六步七步便停了下来?这怎么能够克敌取胜呢?对此,朱熹曾说过:“只《牧誓》中便难晓,如五步六步之类”.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史学界一致认为尧舜禹社会政治组织的性质是军事民主制的部落联盟。近年有人说不是部落联盟,是酋邦。我们经过仔细研究考察,发现两说都不切合中国历史实际。尧舜禹社会还是原始社会,国家尚未产生,然而,国家制度的许多重要方面已经萌芽,再前进一步就是国家。它不像部落联盟,也不是酋邦,称之为准国家形态比较合适。部落联盟概念是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提出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加以论定。摩尔根的结论从对北美印地安人原始部落的长时间研究中得出,恩格斯则在对古代希腊、罗马和德意志历史进行…  相似文献   

4.
《尚书·盘庚》佶屈聱牙,向称难读.旧解往往有误,乃试作新解.兹略陈之如下,以就正于方家.[序说]谈五个问题.第一,篇名问题.《左传》哀公十一年引此篇称篇名曰“盘庚之诰”.是知《盘庚》篇虽不称诰,而实际上是诰体.后世韩愈作《进学解》谓“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诰与盘连言,亦以为《盘庚》篇是诰.是诰不言诰而以盘庚之名名篇,其原因如马融所说:“不言‘盘庚诰’者何?非但录其诰也,取其徙而立功,故以‘盘庚’名篇.”(《经典释文》引)  相似文献   

5.
《尚书引义》是王夫之的重要哲学代表作之一。该书共分六卷,一二两卷论《虞夏书》,计十三论;三卷论《商书》,计十论;四、五、六卷论《周书》,计三十七论;总计五十篇,约八万余字;在体例上篇与篇之间无甚关联,各自可以独立,且行文洒脱,不拘一格。王夫之在是书中不是正式说经(王夫之对《尚书》的研究下过很大功夫,先后著有《书经稗疏》、《尚书考异》等),而是利用《尚书》诸篇的若干命题来发挥自己“趋时更新”的思想,不仅阐述了他针砭时弊的政治主张,更从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上总结了明王朝覆亡的惨痛教训。在他看来,导致明朝败  相似文献   

6.
《尚书·无逸》是一篇反映西周初年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文字,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说,周公“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鲁周公世家》中还明确地指出了《无逸》的主题思想;“为人父母,为业至久长,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无逸》篇中,周公反复告诫成王说,治政之道  相似文献   

7.
帛书《五行》与《尚书·洪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九七三年底发现的长沙马王堆帛书,至今尚在陆续发表中。已公布的帛书里面,《五行》一篇很受学术界重视。《五行》是子思、孟子一派儒家作品,原与《老子》甲本等同抄在一卷帛上。一九七四年刊出的帛书概述,已指出该篇“内容是讲儒家‘仁、义、礼、智、圣’的‘五行’说,文体与《大学》相近,词句中也袭用《孟子》的话,可见作者是子思、孟轲学派的门徒。”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对它作了  相似文献   

8.
9.
当本刊发稿之际,获悉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于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北京逝世,不胜沉痛!顾颉刚先生生前对本刊曾给予许多支持,并将《从古籍中探索我国的西部民族——羌族》一文交本刊发表。在这里,借《<尚书·微子>校释译论》发表的机会,对顾颉刚先生的逝世,谨表深切的悼念。  相似文献   

10.
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亶。其有众咸造,勿亵在王庭。盘庚乃登进厥民。自此开始全篇第三大段。上文是一般性讨论迁移的问题,现在要付诸行动,势必遇到阻碍。盘庚不得不进行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怎样理解"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这两句话,很重要。郑玄注释"盘庚作"之"作"为"作渡河之工具"(《尚书》孔疏引),既增字解经,不足取,也与下句"涉河"相抵牾。"盘庚作"是无  相似文献   

11.
<尚书·无逸>是反映西周初年思想建设的一篇重要文献,其产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周初政局可谓内忧外患,既有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亦有统治者自身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对此背景加以分析探讨不仅能加深对<无逸>的理解,同时也能对周公人本思想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尚书·酒诰》与《诗经》中写酒的诗篇所反映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都与周初崇尚节俭的政治思想有关 ,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在《诗经》产生的时代 ,已经形成了十分严格的用酒制度 ,各种礼仪都离不开酒。《诗经》中写酒的诗篇体现出了两种精神 :一为饮酒观德 ,二为戒溺酒。周人既重礼又重德 ,饮酒之是非得失 ,看其社会效果如何 ,是否合乎礼仪 ,有否酒德。  相似文献   

13.
夏商时代法律思想中充满了对神灵的敬畏,一度以秉承神意进行吊民伐罪作为实施罪与罚的合法性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神灵的敬畏不断由强转弱。至商代中后期,社会统治开始由敬神转向敬民。获得民心是强化王权的基础,以民众的利益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德成为王权合法性的支柱,最终将罪与罚的合法性由对神灵的不敬转向以对民众利益的侵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从文字学的角度讲,“需”就是最初的“儒”字,它揭示了早期儒者的术士性。而《周易》中的《需》卦所示,正是先秦孔子之前儒者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
<释名·释饮食>比较科学地对汉代饮食类词语进行分类和训释.本文试图对其中饮食类词语的训释特点和命名原由进行探讨,并根据具体情况考证其名物的指称,从而揭示汉代饮食文化特征和内涵.  相似文献   

16.
鲧因治水而被殛一案,无论是从历史或是从神话传说的观点来看,还是从文学艺术的观点来看,都是属于错案。因而,诗从屈原才在《天问》中很不平地质问道: 不任汨鸿,师何以尚之? 僉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戈銜,鲧何听  相似文献   

17.
李茜 《船山学刊》2010,(1):219-222
论文对恩瑞斯特、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中父子关系的象征意义做了深层的解读。揭示了父与子之间的传承关系是建立在父慈子孝的儒家伦理基础上的。同时,通过分析隐含的具有基督教义的宗教因素。再现了海明威心中一种矛盾情结的表达;他渴望父亲的怀抱同时又希望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8.
论文对恩瑞斯特、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中父子关系的象征意义做了深层的解读.揭示了父与子之间的传承关系是建立在父慈子孝的儒家伦理基础上的.同时,通过分析隐含的具有基督教义的宗教因素,再现了海明威心中一种矛盾情结的表达;他渴望父亲的怀抱同时又希望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9.
<尚书>中的"德治"思想是儒家"仁政"思想的重要源头,儒家"成于乐"的政治理想是"德治"思想的升华.<尚书>是儒家学者整理成书的,<尚书>中的"德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又寄托了儒家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20.
《经山海》在反映新世纪社会生活风貌、开掘新的时代精神要素、拓展新型审美领域、书写当下乡镇中国经验方面,开启了一个路径和方向。从被轻视的"蒿草"到顶天立地的"楷树",文本对女主人公吴小蒿这一精神人格质变过程的刻画,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成长小说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叙事倾向,也没有遵循近年流行的底层文学的精神脉络,而是在对现代化历史发展际遇的把握以及经山历海的主体实践的书写中,发掘出主人公内心深隐的精神能量。吴小蒿虽然一度被他人意志所左右,但是她最终逃离"咎由自取"的被遮蔽状态,在强烈的历史人文情怀的感召下,将责任意识上升为理想信念,将自我实现与造福一方的使命感紧密相连,将理性和道德和谐统一的"有尊严"的人格作为最高追求和目的本身,成为21世纪中国新女性的一个典型形象。小说在社会与自我启蒙的良性互动以及时代新人格的揭示与建构中,呈现出独特而深厚的思想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