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进安 《东南学术》2012,(5):265-272
近年来,随着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现象的渐渐流行,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揭短"类动宾式动词,即动作的对象等直接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的现象,更是频频见诸新闻媒介,并表现出一些特点,出现这些现象的动因主要有:社会发展、语言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以及体现主流文化和审美倾向。从目前的新闻语言来看,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情况不但非常流行,而且还有许多新带宾现象加入其中,如"对话"类偏正式交互动词直接带宾语趋势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的词汇中,动宾式动词数量较少,普遍的看法是动宾式动词在句法上一般不带宾语.但是作为动词,与宾语的关系始终是密切的,而且,现实语言生活也表明,动宾式动词带宾语日浙趋多.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动宾式动词与宾语的相互选择、相互制约所构成句法形式,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在揭示现代汉语处所宾语把字句([SUBJ [OBJBaNpV OBLpp]])的语义现象过程中,从动词与构式论元的熔合出发,根据动词参与者角色的数量,对动词这一直接致使论元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基于动词参与者角色和构式论元角色的熔合,对进入处所宾语把字句构式的动词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进行”、“给以”一类动词所带的宾语的性质。 1.宾语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名词性宾语和谓调性宾语两类。根据所带的宾语的性质,可以把述宾动词分为两类:一、要求带名词性宾语,不能带谓词性宾语的;二、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包括要求带谓词性宾语的和既能带谓词性宾语又能带名词性宾语的。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说到“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时,  相似文献   

5.
在综述前人对形式动词范围的研究基础上,论证形式动词的范围,并且将形式动词划分了两个次类。接着,从形式动词自身变化情况、前加状语情况、后带宾语情况三方面论述了形式动词的句法特征,并认为形式动词可以进行语义分析,具有和宾语的语义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双宾语结构是句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的目的在于对双宾语结构中宾语的基础生成位置进行再分析。自从BarssLasnik(1986)的研究以来,大多数的研究都注意到两个宾语间存在的非对称性成分统领关系。在此在分析以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宾语的基础生成位置是动词短语的指示语位置而不是动词的补足语位置"的假设。结合双层轻动词结构,对双宾语结构进行了再分析,并在Chomsky(2001)提出的特征赋值假设下分析两个宾语的结构格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古汉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现象是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的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这一特殊句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先秦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已经表现出由动词前向动词后的过渡状态。到了汉代,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后置情况表现得更为突出。魏晋南北朝以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前置已仅仅是文人的仿古用法,不再反映口语实际。  相似文献   

8.
动词"坐"带处所宾语的现象在先秦晚期始出现,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一个稳步和持续的发展过程,至唐五代,动词"坐"带处所宾语的现象发展到稳定的阶段,从宋代开始,"坐"带处所宾语的能力呈下降的趋势。现代汉语中,"坐"直接带处所宾语这一用法的使用范围变得十分有限。在这样一个发展变化过程中,介词对处所论元的引导为"坐"带处所宾语提供了合适的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9.
汉语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复杂,译成日语后,由于动宾结构中作为语义关系核心要素的动词语义特征的改变,致使其宾语和动词的语义关系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带受事宾语、对象宾语、结果宾语、致使宾语、同源宾语、施事宾语、处所宾语、工具宾语等八种类型的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在日语中变化最为凸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全面整理和分析《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祭祀动词双宾语和三宾语句型情况,并与其他甲骨卜辞的双宾语和三宾语句型进行比较,完善甲骨卜辞非祭祀动词双宾语句和三宾语句类型。  相似文献   

11.
谈动宾语义关系分类的性质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语语法学界一般认为,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十分丰富的,宾语可以表示动作的受事、施事、结果、对象、处所、时间、工具等等。本文认为,动宾语义关系分类迄今还存在不少缺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在作这种语义分类时,应该首先把宾语分为规定宾语与非规定宾语。规定宾语的语义角色是由动词词汇意义赋予的,对动词与规定宾语的语义关系可以不作分类。对动词与非规定其语的语义关系才需要分类。  相似文献   

12.
述宾式动词及其宾语的语义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清国 《云梦学刊》2003,24(1):110-112
对VO动词及其所带体词性宾语类型作出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对VO动词带宾语作出解释,有助于人们对VO动词及其宾语语义类型的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为动用法,都是古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属于动词的特殊用法,表达动词和宾语的特殊关系.了解这种语法现象,对于读懂古籍,准确理解古书内容和进一步研究现代汉语语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  相似文献   

14.
试析英语“虚动词+事件宾语”结构霍曙霞1.“虚动词+事件宾语”结构及其修辞效果英语常用have,take,do,make,give等谓语动词引出描述主语的宾语,谓语部分的主要语义落在宾语上;汉译时,大部分谓语动词的语义不需译出。因此,这类动词被称为虚...  相似文献   

15.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在谈到宾语时指出: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通常用在动词的后边。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宾语可以用在动词的前边,作动词的前置宾语。我们觉得,“暂拟系统”提出的“前置宾语”的说法是很值得商榷的。下面就来讨论一下这个系统所认可的三种前置宾语,先谈第一种,后谈二、三种。“暂拟系统”规定的第一种前置宾语是:“宾语靠介词‘把’‘连’‘对’等的帮助,用在动词前边”。例如:(1)、我们把侵略者打败了。(2)、党中央对知识分子非常关心。  相似文献   

16.
从<马氏文通>开始,许多学者都对小句宾语句作过一些探讨,包括对小句的认识、小句动词的类型、小句宾语与兼语的区别等.但这些研究都是将小句宾语句割裂为动词和宾语小句两个部分,并单独观察其中的某一部分,很少同时观照二者.因此缺乏对小句宾语句总体上的系统把握,而且并没有发现小句宾语句是由两个事件整合而成,也就很难挖掘出小句宾语句内部更深的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17.
动词“上”的自由与粘着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华 《殷都学刊》2003,(1):107-109
动词"上"是一个极富个性的词语."上"的自由用法表现在"上"能单独成句,"上"的粘着用法主要指其带宾语的情形.其宾语有时不出现是由于经济原则的影响.不同的宾语与"上"组合形成不同的动词短语,其用法迥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先秦九部著作为语料,采取统计出现频率的办法,对情绪动词的用法作定量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发现,情绪动词“惧”与一般动词构成连动式表示有因果关系的连续性动作;谓语“惧”既能带使动宾语又能带关系宾语;“主语 惧 使动宾语”与“主语 惧 关系宾语”语法结构平面相同,而语义结构平面相反。  相似文献   

19.
"来/去"位于动词之前的情况较为复杂,在具体义动作动词之前时是位移动词,在短时性动作动词之前时是助动词;在动词短语或介词短语与动词短语之间时是连词;在"到+处所宾语"与动词之间时是趋向动词.  相似文献   

20.
对于带宾语后形容词的词性问题,语法学界基本倾向于形动兼类说,但这些形容词并非都符合人们心目中的动词标准。双音节形容词通常可以直接带宾语,对《新编现代汉语形容词词典》中所有双音节形容词考察的结果表明,其中115个双音节形容词可以直接带宾语,一半以上《现代汉语词典》已经列出了它们的动词义项,尚有接近半数的还未获得动词义项,这与形容词自身的语义特征和使用频率等因素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