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通》不仅是中国史学史上极其重要的史学理论著作,也是世界史学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是对世界历史学的一大贡献,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和理论价值.《史通》的写作时间问题不仅是研究作者刘知几史学思想发展必须加以辨析的,也是认识、研究《史通》的理论贡献必须加以辨析的问题.刘知几自幼酷爱史书,青年入仕后潜心于史学的研究,中年进入史馆开始撰写各种历史著作,进而私撰《史通》,这有一个历史和逻辑的发展统一问题,也有客观环境与主观条件的统一问题.目前史学史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对《史通》的评价与研究.我以为,对《史通》的全面研究、深刻认识与公正评价都将涉及到  相似文献   

2.
作为史学文化早期的理论著作,《史通》的产生与封建政治集团对史学社会功能的认识与利用密切相关;与当时整个社会日趋复杂的诸种矛盾斗争密切相关;也与盛唐时期新的史学思潮密切相关,这是进一步理解认识《史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徐亦然 《天府新论》2023,(3):154-159
张振珮先生的《史通笺注》是《史通》注释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现代注解,其学术贡献体现在史学、史识、史观三个层面。第一,对《史通》文字进行了正本清源的校定,对《史通》文本作了周备详审的注释,重新建立起《史通》研究的文献地基;第二,清晰阐发了《史通》的史学内涵,并从体系性的视角出发诠释具体文句,使一部史学理论专著真正在史学理论层面得到解读;第三,《史通笺注》含蕴着张振珮先生本人的现实关怀与历史观念,历史地求真,对于今日的文史研究而言仍具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唐宋学者重振儒家独尊地位、复兴儒学运动的过程中,《史通》批判是当时学术界振兴儒学、维护儒家思想权威的又一条路径,柳璨、赞宁、孙何、张唐英等人猛烈批判《史通》"妄诬圣哲"的行为,力图重新确立儒家思想毋庸置疑的独尊地位。《史通》批判是以对史学理论著作展开批判的形式,以儒学内部矛盾斗争的方式,配合了儒家思想在外部对佛道两家斗争的主战场,对当时儒学振兴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刘知几(公元661—721年)的《史通》,是中国史学的一部古典名著。《史通》内外篇共二十卷五十二篇(其中三篇早佚),约九万言,写成于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龙四年)。此书经过长期酝酿、精心构思、反复修改,乃是刘知几毕生心血的结晶。《史通》之在唐朝前期出现,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史通》产生以后,反过来又对唐以后的史学发生了重大的影响。《史通》  相似文献   

6.
刘知几《史通》是传统史学理论经典著作之一。刘知几追求著作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强调依照著作原则划分著作结构 ,创立了“名以定体 ,为实之宾”的著作名称确立法 ;“明立科条 ,划分区域”的内容结构设立法 ;史、辨、评相结合的评论法。构成由著作名称、内容结构和评论方法相结合的完整的中国传统史学理论著作方法体系。《史通》不仅在古代产生过重大影响 ,而且对今天的史学理论著作方法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平民史学家 ,郑樵求真务实 ,敢于求异 ,善于创新的学术精神足为我辈楷模。我们把郑樵的学术思想与史学成就概括为 :进行学术研究的途径、方法以及见识、观点上异于前人与时人的别识心裁 ;研究历史的旨趣与视野方面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史学的通史家风 ;作为治史指导原则和评价历代史家史学成就标准的会通思想。“会通史学”是郑樵史学思想的精华 ,代表了当时史学理论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8.
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文化典籍,以及源远流长的古代史学。而《史通》,便是这传统文化典籍当中的瑰宝。它的作者是生活在盛唐时代的著名史学家刘知几(661—721)。《史通》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对唐以前的史学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对唐以后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  相似文献   

9.
论《史通》的史学比较王守正《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对隋唐以前的中国史学进行了全面的批评、总结。全书展现出富有特色的史学比较方法,从史书撰写外部形式的体裁,到内部组织结构的体例;从史、文的区别,到史书的文字要求;从直书与曲笔,到史家的史德流...  相似文献   

10.
刘海波 《天府新论》2012,(5):128-132
刘咸炘所著《史通驳议》,于批驳中寓卓识,通过批判刘知幾的"六家二体"说,阐明了史体嬗变演进轨迹;摆脱儒家伦理纲常观念的束缚,辨析了纪传体史书中"纪、表、志、传"的不同功用,对"史体论"的探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不惟如此,该书通过阐发与总结中国传统史学理论,藉以回应了西方史学的冲击,并批判了"新史学"的偏颇之见,折射出一种民族史学本位意识,是传统史学向近代转型过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1.
史学有新旧之分,新与旧系相对而言,随着时代的变迁,史学也不断地在继承旧史学遗产的基础上予以更新。新史学不自今日始: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是唐代史学的改革;又如清代的章学诚著《文史通义》,也是一部新史学;梁启超写过一部《新史学》,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史学理论体系;特别是李大钊写《史学要论》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端。当前,我们有必要对于旧史学作批判地继承,并加以改革。改革的方面颇多,其中运用辩证逻辑思维方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对郭沫若《十批判书》的不同评价,与《十批判书》本身的特点,与不同的学术、时代背景以及评论者的学术语境、所持观点和评论者所关注的重点均不无关系。郭沫若对中国史学的贡献是一个事实,《十批判书》的学术成就和不足也是一个事实。我们既不应因其贡献和成就,就讳言其缺点和不足,也不应因其存在缺点和不足,便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因《十批判书》所反映出的郭沫若史学在不同时段被学界的认同状况,从一个侧面说明影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多重因素,既是导致时人不同评价的内在原因,也是今人研究时所必须谨慎面对的。  相似文献   

13.
《万季野墓表》一文通过"劝古文"和"嘱托史事"等内容,显示了万斯同作为一代史学巨匠对后辈的提携与看重,但是万斯同及浙东史学思想如何影响方苞的,目前尚不清晰。本文从分析《万季野墓表》入手,结合具体的文献资料,梳理方苞与万斯同的交往历程,论述浙东学派的发展脉络及其对方苞的影响,试图从一个侧面揭示方苞学术思想的史学背景。  相似文献   

14.
《史通》是公元八世纪唐初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撰写的一部史学著作,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史通》对自孔子修《春秋》以来1200余年的史学发展、特别是对两汉以降的史家、史著、史学活动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涉及到广泛的史学问题,致使历来的研究者在高度重视这部史学著作价值的同时,在如何认识其性质与理论体系问题上,众说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中国史学批评始于唐代刘知几《史通》。如杨东纯著《中国学术讲活》说:“刘知几是中国史学批评的初祖。”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史通》不是“横空出世”的,在它之前,古代史学批评曾经有过漫长的萌芽与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史学》等著述,高呼"史界革命",随即兴起"新史学"思潮,推动中国史学向近代化转型,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新史学"思潮形成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背景下,以历史进化论为思想基础,以批判传统史学而破旧立新,不可避免地带有理念上的局限性,对传统旧史学的批判也有偏激的一面,但不应据此加以全盘否定,更不能因此一味攻击《新史学》的理论基础——历史进化论,从而否定近代新史学取得的超越古代的进步成就。评析梁启超及其《新史学》,是关系到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学的大问题,应当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史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的辉煌成就可用梁启超的一句话来概括:“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为发达。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中国史学的成就的同时,必须正视中国史学的弊端。本文拟就宏观上对中外史学试作比较,并对中国史学所存在的弊窦谈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史学界同行。一、史官、史馆和官修制度的不良作用中国史官建置很早。据唐代刘知几的《史通》说:“史之建官,其来尚矣。昔轩  相似文献   

18.
刘知几(公元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人,唐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20岁中进士,醉心于史学研究。公元702年起担任史官,参与编撰许多史著。公元721年受贬。刘知几著述甚丰,《史通》是他唯一留存于世的作品,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总结、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的著作,堪称第一部中国史学史专著。《史通》共20卷,分为内篇与外篇,另有刘知几《原序》。《史通》取名是受《白虎通》影响,“昔汉世诸儒,集论经传,定之于白虎观,因名曰白虎通。予既在史馆而成此书,故便以史通为目。”也受司马迁封为“史通子”名称所影响,“且汉求司马迁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史学批评起于何时?自古以来未有定论。浦起龙《史通通释》序说:“自汉止立经博士,而史不置师,向歆《七略》不著类。至唐千年,人为体例,论罕适归,而史之失咙。”认为唐刘知几《史通》以前,没有史学批评。梁启超说:“批评史书者,质言之,则所评即为历史研究法之一部分,而史学所赖以建设也。自有史学以来二千年间,得三人焉:在唐则刘知几,其学说在《史通》;在宋则郑樵,其学说在《通志》《总序》及《艺文略》、《校谱略》、《图雠略》;在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我国唐代大史学家刘知几诞生的一千三百周年。刘知几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以前,虽然已经有了不少的历史著作,并且已有悠久的史学传统,但是,以讨论史法而写成一总系统的理论专著的,却始自刘知几的《史通》。所以《史通》实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今天为了纪念刘知几,必须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他的著作进行科学的分析。既需要看到它在当时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