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扬  褚当阳 《社科纵横》2010,25(4):5-6,20
在人道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所发动的哲学革命,使人道主义在历史境域中实现了由抽象到现实的跃迁。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人道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了深刻而广泛的体现。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和践行,是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价值的最为全面的彰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邓小平提出了作为一种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概念,认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没有真正的人道可言,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我们发扬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严厉打击犯罪活动并没有违犯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 ,邓小平提出了作为一种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概念 ,认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没有真正的人道可言 ,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 ,我们发扬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而严厉打击犯罪活动并没有违犯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这一范畴的含义局限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原则”方面,过于狭隘。在西方文化背景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上人道主义批判继承的产物,理应包含后者所涉及的基本方面。但作为一种崭新形态的人道主义,它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关于人性、人的价值、人道的伦理原则和人的解放等方面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积极的人道主义。它的诞生,是人道主义理论的一次革命,使人道主义由抽象变为现实,从空想变成科学,为伟大的人类解放运动提供了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5.
远在古代,哲学家和艺术家就力图表现人的思维方法和感情,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表现形式,从而创造了具有高度文明的思想.今天,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社会知识的发展使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就不能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而置这些现象于不顾.尤其是哲学,它不安于现状,在层出不穷的新事物的引诱下跃跃欲试,于是便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世界观、伦理学-政治学理想和美学流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反映人的根本要求的人道主义.人的问题,每个人的人格,人活着的意义……人所遭受到的不幸与当今人类所达到的高度文明以及所享受的优厚福利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道主义就显得更加重要和适时.现代人道主义的第一种形式是"语文学人道主  相似文献   

6.
当前,建设我们社会的实践赋予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意识以迫切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思想概念,而且是作为一个由各阶级、集团及其联盟组成的统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走向一体化的基础.马克思关于社会意识在变革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中的积极作用、主观因素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创造性的能动作用不断加强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社会必然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人类走向人道化而前进.事实上,这一点早已被社会主义国家的党的领导机关意识到了.匈牙利共产党人明确规定:"更加迅速和有力地进一步改变觉悟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广泛地宣传社会主义道德  相似文献   

7.
"天"、"命"、"天命"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孔子天命观的最好诠释和印证.孔子对天命的体认历程大体为:知命-畏命-立命-不忧不惧.孔子的天命观是一种超然的天命观,是一种源于天而高于天的生命境界,是"乐天而知命",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其中"乐天"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知命"是知"天道"和"人道",是"知"而后"立命"、"正命",不轻言委于命.就此可说,孔子是唯物论者,立命论者.  相似文献   

8.
沙夫通过对人的问题和人类个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厘清了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之间的理论联系,形成了对马克思思想的整体理解,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本质.在20世纪背景下,沙夫建构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主要有三种理论形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特征.沙夫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社会批判和实践策略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女权主义哲学的一些重要挑战已经由M.努斯鲍姆和C.吉利根提出来了。努斯鲍姆的《善的脆弱性——希腊悲剧及哲学中的幸运和伦理观》和吉利根的《一个不同的声音》使我们看到了女权主义对人道主义的批判的结果。近来这两部著作又试图被归入富科主义的谱系,象富科的文章一样,它们都向当代女权主义对解构理论的依赖提出了质疑。在这篇文章中,我打算指出这种归并的局限,并把它与女权主义思想由重新论述现代人道主义而产生的广泛可能性作一对照。要是我们从人道主义传统去看待某些女权主义者的争论,认识到对什么是人道主义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那么,对人道主义作重新论述就是可行的。努斯鲍姆对人道主义的重新论述是建立在对人类认识的重新考察上的。她认为人的认识包括了传统上常常与女性联系在一起的感情敏感性,它是伦理知识的来源。吉利根对人道  相似文献   

10.
人道主义外交因自然灾害、战争冲突等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而活跃于国际舞台。作为一种新型外交方式,人道主义外交不仅为人道主义行动创造条件与空间,而且可以促进民心相通、舒缓不幸状态、化解人道主义危机,达到传统外交无法达到的目标。人道主义外交具有主体多元、逻辑独特、专业性强等特点。人道主义外交有别于传统外交,人道主义外交需要与各利益攸关方接触,遵循人道、公正、中立、独立等人道主义基本原则,克服人道主义政治化、军事化等倾向,摒弃宗教、民族、地区等方面的利益纠葛,说服决策者或领导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为了弱势群体的利益而采取人道主义行动。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社会中弱小群体,保障他们的生存条件和各项基本权利,是一个进步的、文明的人类社会所巨须遵道的基本要则,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所必须积极开展的基本工作。这样的做法和观念,恐怕和人道王义的思想及其渊源不无关系。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承认每一个人,不论美生活环境、社会地使、宗教信仰或行为模式如何,均享有与他人同样的生存权利,这是最是本的人道平等原则;承认每一个人,不论年龄大小、身份、生活环境优劣,不论何时何地,不论是富者还是贫者,健康的还是病弱的,正常的还是偏常的,均享有人的尊严,而且这种尊严必须受到尊重…  相似文献   

12.
科西克的<现代性的危机>是与<具体的辩证法>相映生辉的重要著作.在<现代性的危机>中,科西克从捷克斯洛伐克的具体社会历史现实问题出发,把捷克危机理解为欧洲危机,并且提升为当代社会共同存在的现代性危机的典型标志.为了揭示这种危机的本质,科西克从人的异化存在方式、当代社会共同本质、人类精神价值丧失三个层面对当代社会中的现代性危机进行了深刻批判,并提出了克服现代性危机的共同的人道社会主义诉求.  相似文献   

13.
从人道主义到马克思人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庆祥 《学习与探索》2005,2(6):135-142
人道主义原则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来源之一。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注重从价值层面上继承人道主义的基本原则、一般本质、思维方式和价值功能。人道主义是一种有其内在的逻辑思维方式、便于人们把握的思想体系。晚年马克思为了避免以前人道主义在历史观上的错误,严格将其限定在价值观范围之内。马克思在继承西方人道主义合理因素的同时,也扬弃了以前人道主义的非社会性、非历史性、非实践性和非科学性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一、培养健康的社会心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广义的社会意识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以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和程度(广度和深度)之高低为次序,它可以相对地区分为有明显差别的两个基本层次,即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相对于以较严密、系统的理论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的高水平的社会意识形式来说,社会心理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的感性反映,是不具有理论形式的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它表现为感情、情绪、风俗习惯以及各种倾向、意愿、信念等。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心理是千姿百态的,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心理本质上是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相符合、与时代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健康的社会心理。它主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道主义问题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尽管这一问题在历史不同阶段反复出现并不断深入,但是人们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误解以及其根本性质没有得以澄清;我们通过对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理论本身逻辑进行研究,探索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具体理论内涵以及其思想所实现的根本性变革,试图挖掘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特殊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限于阐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社会科学领域占支配的地位以及这种局面对日本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马克思主义介绍到日本是在明治后期.当时未必是作为社会科学,而是作为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应予以注意的思想加以介绍的.早在1902年(明治35年)就有西川光二郎所著《人道的战士、社会主义之父——卡尔·马克思》问世.该书把马克思作为人道的战士介绍到日本.1904年由堺利彦,幸德秋水节译的《共产党宣言》刊登在《平民新闻周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2008,(1):56-56
“慈福”是谁?过去的25年中,环球祝福行动(OB)的工作在96个国家都是非赢利机构的领跑者。从1999年开始,慈福行动就站在了中国人道援助的前沿,以国际惯例为准绳积极开展慈善项目。在这一进程中慈福行动不仅引进了一些外国员工和大量资金服务于中国的慈善事业,而且还在培训中国非赢利组织专业人事发展和管理人道主义项目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有岛武郎 (1878~ 192 3)在日本近代文坛上是一个杰出的人道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他的作品大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和对社会弱者的人道同情。有岛的文学在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期间 ,深得鲁迅的激赏 ,评价有岛是日本近代资产阶级作家中一个觉醒者。1有岛的文学作品和思想 ,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这样一位与中国现代文学深有关联的日本作家及作品进行探索 ,从世界文学的角度讲 ,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仅就有岛的处女作《除锈工》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试做论述。一  有岛的带有明治时代社会主义特色的小说《除锈…  相似文献   

19.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十分重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础;部署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重申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深化并细化了民族精神教育,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理念,充实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原则.并且,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形式开展党内教育,以颁布中央文件和召开中央工作会议的形式推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以创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与理论教育,从而开辟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9,(12):15-20
唯物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哲学基础,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原理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基础和指导作用;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运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原理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价值取向;运用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原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