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德国人戈特里布·芬次尔(Gottlieb Fenzel,1896—1936年)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林业建设和发展,贡献卓著,在中国近现代林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戈特里布·芬次尔是一位具有很深造诣的林学家、教育家,他对中国林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年谱记录了芬次尔先生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和学术经历.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是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为植树造林和兴修水利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高度重视林业和水土保持工作,认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滥伐森林破坏植被,他还强调水土保持工作要从难出发并长期坚持,可见,周恩来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意识,这可为我国目前水旱灾害的防治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3.
1933年6月,川陕苏区先后召开了两个十分重要的会议——川陕省第二次党代会和木门军事会议。川陕省第二次党代会对根据地的未来作了明确的战略定位,规划了清晰的发展蓝图,全面部署了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建设、红军扩编和整训等各项工作;木门军事会议就落实党代会的决议和精神,特别是有关部队扩编与整训作出了详细而具体的安排。这两次会议联系紧密,意义重大,是帮助我们解读这一时期川陕苏区历史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4.
凌道扬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林学家、教育家.作为一名林学家,他在中国林业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为中国林业事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是中国林业事业的先驱和开拓者.他1888年12月18日出生于广州府新安县布吉村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从1912年于美国耶鲁大学学习林科开始,他的林业事迹贯穿于中华民国(1912—1949年)的始终.凌道扬先生1914年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即从事涉林工作,同年参与制定中国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首倡中国植树节,1916年任金陵大学林科主任,1917年发起并成立中华森林会,1922年任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林务局局长,1940年提出"水土保持"专用术语等.凌先生曾担任金陵大学、青岛大学、北平大学、中央大学教授,集林学家、教育家和行政官员于一身,在林学宣传、林业教育、林业管理和林业实践等多方面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是中国林业事业的集大成者.作为一名教育家,他还是香港教育的重要践行者,从1949年开始,他致力于香港教育,先后任香港崇基学院和联合书院院长,1957年获麻省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6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筹备会主席,教书育人,恩泽千秋,受到世人赞颂.1980年他移居美国,1993年8月2日病逝,享年105岁.在中国林业发展史上,像凌道扬先生这样开宗立派的人物,还是很少见的,但不研读《圣经》,也是很难理解他的.  相似文献   

5.
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在陕主政时 ,正值陕西三年大旱之后 ,陕境赤地千里 ,哀鸿遍野。面对灾情 ,他积极救济灾民、医疗贫病 ,兴修泾惠渠等渭北水利工程 ,为民造福 ;他重视农业教育发展 ,积极参与了创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工作 ,为陕西农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四、第二方面军,分别于1934年10月、1935年3月和11月,从各自的根据地出发,途径赣、闽、粤、湘、桂、黔、川、滇、康、青、甘、陕等12省,行程数万里(仅红一方面军行程2万5千里),至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毛泽东曾形象而深刻地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林事科学研究工作在政局动荡下艰难前进,林事改进建制在乱事频仍中不断摸索。民国时期,在高等林业院校的设置、造林学等学科的确立、林事改进实验场所的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工作的开展等方面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开创性成果。民国时期,中国林事改进逐步体制化。从工作方向的变化,组织架构与管理体制的完善,经费支持体系的构建等对民国时期林事改进理念与学术体制进行探析,以了解林事改进在中国植基与发展的机制及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
凌道扬是民国时期中国林学的先驱和杰出开创者。他长期致力于中国林学事业,在林学宣传、教育和林业实践等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933年,由中央研究院派遣,凌道扬代表中国参加第五次太平洋科学会议,当选为林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太平洋沿岸国家森林资源调查。尽管经费缺乏,但在他的努力下,调查工作颇具成效。由于抗战爆发,调查报告未能最终编竣以供下届会议讨论。凌道扬参加第五次太平洋科学会议、主持森林资源调查的曲折经历表明:一方面,20世纪30年代,中国科学已取得了显著进步,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同,这不仅扭转了早先中国科学研究多由外人越俎代庖的尴尬局面,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科学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中国科学界走向世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受到诸多困难的制约,而经费缺乏和国内外局势动荡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时事导读     
《源流》2012,(9):8-9
中央媒体宣传广东扶贫"双到"工作见面会在粤举行8月29日,中央媒体宣传广东扶贫"双到"工作见面会在粤举行,省政府党组成员、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容根在会上就近三年来我省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绩作了回顾和总结,并对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省农业厅副厅长、省扶贫办主任莫定伟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0.
瑶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而又苦难的民族,主要聚居于挂、湘、粤等省.道光年间,晚清著名的理学家唐鉴曾两次出守广西平乐府.他深入瑶疆,对瑶民苦难遭遇感同身受,深为同情.他不仅提出"猺亦人也",主张平等对待瑶民,且在瑶区创办瑶学,促进瑶族地区文教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瑶山的开发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大片森林被毁,各地设立的民国林业碑刻成为了历史记载的印证。碑刻中保存了大量研究民国史的宝贵材料。林业碑刻是指历史时期为促进林业开发与保护而设立的刻石,其内容涉及林业契约、林业纠纷裁决、封山育林、木材运输等。民国林业碑刻的史料内容直观展现了当时的森林资源覆盖状况和林业思想、林业建设的发展状况,为我们了解民国时期的具体森林资源状况提供直接参考。根据搜集到的78块民国林业碑刻,从碑文的内容看,可分类为护林碑、栽种树木碑、保护鸟兽类碑和案件处理碑。设立护林碑传达了如下思想精神,即明确条例提供赏罚依据、将护林意识内化为民众自发护林行动以及护林基础上的造林鼓励。林业碑刻对当下推进林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其保存了森林覆盖变化的史料佐证,提供落实护林机制参考并有助于推进保护森林教育,对未来林业事业发展和林业科学教育都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边区林业发展史研究(1937-195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的摇篮,其政权领域内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取得的成果、建设经验等对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均产生了长远影响,对现代来说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历史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陕甘宁边区林业(1937—1950)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包括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域的演变、边区的林务机构及主管部门、边区的自然环境与森林的关系、边区原有的森林资源、边区政府的林业政策和法令、边区的林业建设、南泥湾垦殖、陕甘宁的农林教育及教育方针大讨论、陕甘宁边区主要林务人员简历等。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天保工程区范围内,国有重点森工企业共137个,为了客观评价天保工程对工程区产生的社会、生态及经济影响,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测报中心设计了反映国有重点森工企业天保工程实施情况的监测指标体系,2004年分层随机抽取35个国有重点森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点。为保证指标体系填写的质量,同时了解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测报中心选择了吉林省4个国有林业局进行调研,该文是对三岔子林业局的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广东国有林场的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了解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现状。国有林场经历了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改革、行业性的“三项”制度改革和自发进行的改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资源和经济危机严重、管理体制变而不顺、经营机制陈旧僵化等。本文在调研基础上探讨了国有林场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新的思路和对策,以期能对其他地方国有林场乃至林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做好林业渎职犯罪预防工作是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对北京市、湖南省、广东省、云南省等地的重点调研,总结了全国林业渎职犯罪的基本特点和成因。应加强对预防林业渎职犯罪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林业行政执法机制以及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理顺林业行政管理体制,加强科学民主决策,有效预防林业渎职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盛宣怀是清末著名的官僚、实业家,观其投身洋务,力行新政,经世致用,不可谓无功;但因其多钱善贾,积累巨资,及推行铁路国有政策,又屡招清议抨击。其身后声誉,更是褒贬不一。在其评价上,史学界与时浮沉,无所建树,委实折射出历史学的流弊。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陕西省粮食生产及其作物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陕西省处于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大背景之下,保证一定数量耕地面积对保障粮食安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运用趋势分析及结构分析法对建国以来陕西省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及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粮食生产的特征为:粮食总产量波动增长;尽管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结构基本稳定,但各农作物之间的绝对面积比例随时间变化较为明显;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对产量增长贡献最大。分析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及作物结构变化可以明确土地利用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林业生态产业链的运行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生态产业链包括多种涉林产业,对林业生态产业链的种类和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制定相应政策,促进林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林业生态产业链主要由森林和培育与种植、林产品生产及加工等四种类型构成,林业生态产业的稳定运行需要各成员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林业产业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区域竞争力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立林业产业总产值、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林业固定资产投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劳动生产率、林业从业人员7个指标对我国林业产业省域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之间林业产业区域竞争力有很大差距,通过对林业产业省域竞争力进行研究,可以为全国各省林业产业发展制订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