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企业会计制度》体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我国加入WTO的要求 ,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的最新成果。新《企业会计制度》目前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企业会计制度》将在除金融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中逐步实施 ,因此 ,在新旧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其衔接 ,已成为广大会计工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1999年以来,我国对会计法律规范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目前已形成了新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2000年7月1日起修订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它的原则指导下,到2005年1月我国陆续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至今已有16个企业会计准则)和预算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不分行业)、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至今已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峰 《理论界》2006,(12):250-251
为了规范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财政部于2003年9月25日以财会[2003]27号文件发布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本文将对我国《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有关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关所得税的处理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就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会计要素问题是会计理论中的核心问题 ,也是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关键 ,是构成会计报表的根本组件。然而关于会计要素的设置和定义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会计团体因受会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会计要素的设置和定义都是颇具研究价值的论题 ,特别是在会计国际化发展的今天尤显如此。本文试对我国《企业会计制度》( 2 0 0 0版 )有关会计要素的设置和定义进行剖析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胡建 《中州学刊》2014,(5):68-72
农村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土地权利问题。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关键是进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改革。改革的现实路径是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明确农民的土地权利和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实行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和资本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改革不能动辄突破法律规定,必须通过修改或补充《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等法律,赋予"农民集体"法律人格,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和城乡统一的土地产权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土地市场监管体系和配套的制度实施机制。规范的土地产权制度必将激发土地权能,保障实现农村土地效能价值的最大化,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和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7.
自1993年以来,我国再次迎来了会计改革高潮,先后颁布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十几项具体会计准则。这些会计法规的颁布对于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加财务会计报告的可信性,缩减会计作假空间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从中央领导到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会计“打假”呼声很高,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是否真实越来越关注,而且也清醒地认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根据企业的性质和规模分为《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前两个制度已经实施三年多,《小企业会计制度》2005年1月1日起执行。本文就《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应当明确的内容及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范围及与《企业会计制度》在核算方法上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重点分析了贷款、利息收入、准备金等主要业务会计处理问题 ,并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理论界》2007,(9):229-230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为《企业会计制度》理程序和方法中,明确其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的地位,操作。新提出的会计核算原则,已客观存在于财务会计的实务处有利于把握原则的内涵,进一步运用该原则规范会计实务操作。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一经国家机关授予,即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2.
土地发展权、农地征用及征地补偿制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地发展权是指所有权人将自己拥有的土地变更现有用途而获利的权利。农地征用补偿除了支付农地所有者传统的土地所有权价格之外,还应该对土地发展权给予补偿。此外,由于当前我国农地对于农民还具有很强的社会保障和失业保险功能,这决定了我国农地征用补偿必须有更宽广的边界。  相似文献   

13.
农地产权私有化与国有化均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因此,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并非所有权归属的改革,而应是使用权的改革.使用权改革的着眼点是政府应采取明确界定农民土地权利、积极培育农地流转市场及外部环境政策组合,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法律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物权法》存在法律漏洞。填补这一漏洞的方式为类推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规则,设定该权利取得的法律结构。农户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结构以农村村民的成员权为逻辑基点,以合同机制为逻辑线索,具体构成为:农村村民行使成员权与其所属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的宅基地使用权合同,该物权合同以行政审核与审批为生效要件,宅基地使用权因合同生效而当然设立,不需要履行登记等其他程序。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产权的归属、保护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探讨了我国目前农村土地制度中土地产权的界定、归属及有效保护,研究了农民税费负担沉重和农村土地纠纷的根本原因。用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模型,指出了租税费之间的关系,界定了农村土地税费最高边界,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土地的私有产权归谁,各种税赋将完全由拥有土地剩余索取权的一方承担,而不是由产权所有者承担。农村土地纠纷及村委会和乡政府的各种违约和侵权的根本原因是机会主义行为,为这种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保护的就是乡政府和村委会滥用的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6.
对近代租佃制的认识关乎传统农业经济的顺利转换。以往租佃制被视为地主经济乃至封建制度的基本要素,而超越这一叙述框架并展开技术分析,却可发现其本土色彩浓厚的独特构造:从租佃制的形态看,租佃比例和地租率反映了土地占有权和收益权的分割,而一田多主则体现了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权利的复杂化;从租佃制的功能看,租佃经营不仅是一种组合各类要素的生产方式,更是以土地为中介的资金运作方式,发挥着现代金融工具产生前的财富保值增值功用;从地权构造的内涵来看,无论是权利的类别与主体,还是权能大小、时间长短、交易和衍变过程,租佃制度具有相当大的弹性,是与中国实际相适应的反映生存智慧的产权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土地承包经营权无须登记即可设立,但登记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性流转的对抗要件。土地承包经营权债权性流转不发生物权变动,无须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仅是证明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的文件,不能起到土地承包经营权公示的作用,也就不能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础。现行有效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不能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提供操作规范,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18.
以市场经济中居民这一微观主体的产权构成为视角,通过剖析居民财产权的生成机理与学说渊源,从中揭示居民财产权在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本质要求与制度规范,进而阐述居民财产权作为一种权利性产权与企业产权、国家产权的不同及相互之间的冲突,指出现代市场经济必须通过权利界定、权利分割、权利对等来理顺居民财产权,加强对我国居民财产权的保护和扶持,适应经济增长对居民要素贡献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缪雄  王艳利 《云梦学刊》2007,28(3):85-88
人力资本正逐渐取代物质资本在现代企业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主导地位,由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资本形成、价值创造及收益分配相对于物质资本更加复杂。人力资本产权在其界定中呈现出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四个层次的所有权股份制形式,且个人具有对人力资本占有权的唯一性和产权主体权能的残缺性,从而使人力资本价值和收益难以计量。四个层次的人力资本产权实现途径也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在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化的安排中要充分考虑人力资本产权特性及其实现途径的差异性和复杂性,着重解决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人力资本价值核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计量和分配,人力资本承栽者激励等技术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如何建成现代企业制度一直是学术界努力探讨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构建“股权———法人财产所有权”的产权结构模式 ;政企分开应存在于特定企业类型中 ;应区分两种不同经营目标的国有企业。建立产权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是公司制改革的核心 ,是政企分开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