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刘东英 《兰州学刊》2010,(Z1):14-15
文章主要探讨维吾尔族宗教信仰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目的是挖掘其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因素,积极引导其与新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对喀喇汗王朝时期维吾尔族文学作品的代表作长诗《福乐智慧》与《突厥语大词典》收录诗歌的分析,揭示出维吾尔族先民有关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古代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3.
湖南维吾尔族是明代从西域迁往湖南的军事移民。本文论述了湖南维吾尔族的历史源流:迁徙的过程、定居湖南时的人口数量、姓氏的来源以及民族认同的变迁,揭示了“维吾尔族不一定姓翦,但姓翦的一定是维吾尔族”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青年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形成经由杨昌济等老师的教导赓续着王船山伦理思想的精神血脉,并在自己探讨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对王船山伦理思想作出了某种超越式的理解。船山伦理思想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认识起步,聚焦于人道内部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群关系的正确处理和对待,系统建构了人我关系论、义利理欲论、理想人格论、修养工夫论,其中“尊生以箴寂灭,明有以反空无,主动以起颓废,率性以一情欲”是其显著的特点。经由杨昌济、刘人熙、黎锦熙以及之前曾国藩、郭嵩焘、谭嗣同等人的传播与介绍,再加上自己对船山著作的研读,青年毛泽东对船山伦理思想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将其视为湖湘伦理文化的活水源头予以开掘与弘扬,并与其寻找救国救民的大本大源联系起来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形成既继承船山又弘扬船山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伦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赵长江 《河北学刊》2006,26(6):235-237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历史人物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文章中,译不好则不仅影响作品的质量,还会影响交流,甚至铸成大错。总而言之,翻译历史人物姓名共有七种方法,即省略、增加信息、威妥玛—翟理斯拼音法、译意不译音、译熟不译生、复姓的译法、按排行起名的译法。  相似文献   

6.
众多有影响的甘肃历史人物 ,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宋以前甘肃历史人物数量多 ,级别多 ,影响大 ,宋以后人物数量大为减少。元以来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和中国回族的形成 ,甘肃产生了一大批藏、回族民族宗教人物。人物集中于世家大族及武将多是甘肃历史人物的又一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载在太虚本体论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伦理思想,他较之于与其同时的二程伦理思想具有不同的特征,即思想源流的多元交汇性、思想倾向的求实性、思想内质的矛盾性(平等性与宗法性之对立统一)。在这诸种特征的作用下产生了对其后学蓝田吕氏、关学命运的深远影响,充分表现了张载伦理思想的异化特质。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族:历史与现状》,王茜、刘国防等著,新疆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维吾尔族:历史与现状》是新疆大学、兰州大学文科基地系列招标项目之一,是新疆大学西北少  相似文献   

9.
再谈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当前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问题的结合实例作新的探讨,认为:第一,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主义原则;第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第三,坚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标准;第四,对历史人物的气节要作具体分析,防止把封建糟粕当成气节加以称颂。  相似文献   

10.
高希中 《兰州学刊》2007,(4):171-175
20世纪50年代后,尽管有些学者主张道德标准,但其实际地位却与阶级标准和历史作用标准不可同日而语.<春秋>史观所倡导的道德标准,不仅仅在于善恶褒贬,而且蕴涵一种中国特有的历史意识、一种著史理念、一种具有终极意义的信念.因而,中国史学的道德标准具有了特殊功能,即对权势人物具有震慑作用;具有追罚和补偿功能,维护正义与公正;把中华民族塑造成一个善于记忆的民族;使得那些在现世中绝望的人们怀有最后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经典著作、谚语、民间故事、十二木卡姆之中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这些资源的深入挖掘,并将其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之中,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贴近学生实际,突出民族地区特色,进而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欧洲化和一体化是欧盟研究的两个核心概念。近年来越来越多地使用"欧洲化"概念不仅反映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这种发展对成员国巨大的反作用。欧洲化既不是新瓶装旧酒,也不是根本的概念创新,而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的过程和有关特征还不能作为可操作的概念来研究,大多数研究只是把国家层级的变化作为欧洲一体化的结果。欧洲化概念的使用者在诸多方面对新功能主义进行了修正,更加强调政治运行的复杂性,更加关注欧洲和国家发展之间转化机制的系统研究,强调在变化的机会结构框架中的利益诉求以及传播、学习和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包括社会救助制度在内的多项相关联的制度构成的有机体系,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子系统;而社会救助制度又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辅以其他必要救助制度建立起来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只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辅助程序,切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4.
作为信仰的道德首先被神学以自然神与人格神两种方式所论证 ,它是人类对道德信仰的自觉 ,但仍具蒙昧色彩。近代的情感理性和理论理性确立了理性在道德生活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但理性论证各执一词 ,理性的彷徨使其论证几近坍塌。现代伦理的多元论证倡导了宽容与平等 ,但却没有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确立起统一的道德信仰 ,反而使现代人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5.
羞感、愧感、辱感以及荣誉感、荣辱观、自尊感等概念与道德耻感密切相关.它们在其内涵和外延层面与道德耻感概念有不同程度的重叠交汇.厘清这些与道德耻感范畴相关和相近的概念内涵,分析道德耻感与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准确把握荣辱观的科学含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修身"是墨家经典理论之一,"修身"强调人们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应秉持本末意识、察省意识和笃行意识。这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理念的形成,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及个体道德行为的实施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诚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其法律素质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种种诚信缺失现象,诚信教育尤显得具体而紧迫。  相似文献   

18.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由此推定的价值形态即社会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是以超验的方式反映"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及其"物质活动"过程、以假定的方式干预和调节社会生活包括人的行为和心态的.这决定了社会道德意识形态必然内含"悖论基因",在其提倡和教化的实践过程中会合乎逻辑地演绎出普遍的道德悖论现象,并相应形成道德悖论直觉和知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出现的道德悖论即所谓"道德失范"及由此引发的"道德困惑",具有某种"全人类"的性质,它是快速发展的工具理性与传统理性发生激烈冲突的结果.由此建构的"道德模糊性的时代"和"生活在碎片之中"的伦理境遇,要求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构建道德意识形态的合理纬度.  相似文献   

19.
道德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道德进步经历了一个从臣民道德到市民道德再到新公民道德之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历程。资本主义社会的"公民"在本质上是"市民"的政治法律形式,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上破除了人的解放的制度障碍,迥异于旧市(公)民道德的新型"公民道德"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